徐晓云 作品数:23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日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分析各指标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均高于术后及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者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者,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李冬斌 许香梅 司洪涛 徐晓云 茹丽娜 郑志刚 刘津关键词:胃癌 NF-κB“诱骗”寡核苷酸对LPS诱导的SW480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骗(decoy)"寡核苷酸(ODN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结肠癌SW480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以10μg/L的LPS刺激3h)、NODN组(以10μg/L的LPS刺激3h后转染1μmol/L的NF-κB decoy ODNs)、SODN组(以10μg/L的LPS刺激3h后转染1μmol/L的错译ODNs)、lipofectin2000组(以10μg/L的LPS刺激3h后加入同剂量的lipofectin2000),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水平,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IL-113 RNA的表达。结果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NODN组、SODN组及lipofectin2000组IL-1 13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PS组比较,NODN组IL-1β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SODN组及lipofectin20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s可有效下调SW480细胞IL-1βmRNA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炎性肠病的一种新型基因药品。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 寡核苷酸 SW480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血清中P53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6年 徐晓云 王凤安 赵红军 张新芳关键词:胃肿瘤 P53 酶联免疫吸附法 TLR4、NF-κB p65、IL-8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白介素-8(IL-8)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内镜活检UC活动期结肠黏膜标本68份(UC组)及30例正常人结肠黏膜标本(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TLR4、NF-κB p65、IL-8呈阳性表达,染色为深棕黄色,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不同病理分级间比较,Ⅲ级>Ⅱ级>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肠黏膜中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均高度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关键词:NF-ΚB P65 IL-8 线阵超声内镜检查在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线阵超声内镜(LEUS)检查对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远端胆管癌患者56例,术前对其行LEUS检查,进行术前T分期,以术后病理T分期作金标准,计算LEUS检查对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LEUS检查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作一致性检验即Kappa检验。结果56例远端胆管癌术后病理T分期分别为T1期7例、T2期23例、T3期26例,LEUS检查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分别为T1期6例、T2期23例、T3期27例。LEUS检查对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T1期为85.7%,T2期为87.0%,T3期为92.3%;特异度:T1期为100.00%,T2期为90.9%,T3期为90.0%;准确度:T1期为98.2%,T2期为89.3%,T3期为91.1%。LEUS检查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Kappa检验的Kappa值(Kappa值>0.8为一致性极高,Kappa值0.8->0.6为一致性较高):T1期0.913,T2期0.779,T3期0.821。结论LEUS检查对远端胆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与术后病理T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 徐晓云 刘学青 杜宏伟 刘建华关键词:胆管癌 远端胆管癌 NF-κB“诱骗”寡核苷酸对结肠癌SW480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骗(decoy)"寡核苷酸(ODNs)对结肠癌SW480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LPS(10μg/L)刺激3h后,用脂质体lipofectin2000介导NF-κB decoy ODNs转染6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RT-PCR检测细胞IL-8 mRNA,并设对照组、LPS组、SODN组、lipofec-tin2000组。结果转染NF-κB decoy ODNs细胞的IL-8 mRNA和IL-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NF-κB decoy ODNs明显抑制SW480细胞IL-8的表达。 徐晓云 李彬 蔡建辉 王凤安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 寡核苷酸 SW480细胞 白细胞介素-8 线阵超声内镜联合CT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LEUS)和全腹部CT检查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二者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活检或内镜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确诊的胃癌患者73例,术前行LEUS检查及全腹CT检查诊断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LELUS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0%、77.3%、71.4%、60.0%;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的准确率分别为60.0%、63.6%、76.2%、66.7%。LEUS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的准确率分别为86.7%,76.5%、45.5%、63.2%;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的准确率分别为80.0%、70.6%、63.6%、94.7%,LEUS联合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的灵敏度分别为80.0%、77.3%、76.2%、66.7%,特异度为98.3%、90.2%,82.7%、94.8%,准确率为94.5%、86.3%、80.8%,89.0%。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26),ROC曲线下面积(AU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58)。LEUS联合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灵敏度分别为86.7%、76.5%、63.6%、94.7%,特异度为98.3%、92.9%、92.2%、88.9%,准确率为95.9%、89.0%、83.6%、90.4%.,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25),ROC曲线下面积(AU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72)。结论 LEUS和CT联合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度、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术前判断胃癌TN分期的手段。 徐晓云 周立霞 李冬斌 石亮 杨川杰关键词:胃癌 TN分期 1561例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1 56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71例(4.55%),青年组617例(39.53%),中年组572例(36.64%),老年组301例(19.28%)。全部病例经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和急诊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其中前5位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457例(29.28%)、大肠癌270例(17.3%)、痔疮243例(15.57%)、大肠息肉226例(14.48%)、结肠炎200例(12.8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较高,大肠癌在老年组较高,大肠息肉在儿童组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下消化道出血首要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是儿童组常见病因,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故应提高青年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大肠癌随年龄增长发病增高。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急诊肠镜检查有重要意义。 徐晓云 赵红军 张新芳 郝民和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结肠镜检查 血清p53抗体与肿瘤 被引量:4 2005年 徐晓云 李彬 王凤安关键词:蛋白质P53 肿瘤 半相合基因DCs-CTL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GVHD反应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半相合基因来源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he speci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DCs-CTLs)体外静脉注射荷瘤鼠后观察其抑瘤效果及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程度.方法:将B16黑色素瘤体外种植于健康C57BL/6小鼠成功后,全部在第10天给予60CO 7 Gy全身照射.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自体治疗及半相合治疗组,分别于第10、17天给予小鼠自体红细胞、自体来源DCs-CTLs效应细胞、半相合鼠来源DCs-CTLs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后,行GVHD评分;治疗后处死小鼠,取脾脏、肾和皮肤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表现,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结果:(1)3组GVHD反应评分结果:阴性对照组与自体治疗组、半相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与半相合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取3组小鼠的脾脏、皮肤和肾脏行病理检查,各组均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病理变化;(2)肿瘤生长曲线显示,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阴性对照组对肿瘤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瘤质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之间瘤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抑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治疗组及半相合基因治疗组均有明显抑瘤作用,治疗后观察半相合基因治疗组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李冬斌 司洪涛 郑志刚 茹丽娜 许香梅 徐晓云 蔡建辉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