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林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械通气治疗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分析
- 目的对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多发伤致ARDS患者行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及最佳PEEP的选择等治疗
- 余祖鹄李峰徐方林
- 文献传递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100例患者有肺部感染症状,100例患者无肺部感染症状,回顾分析2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无肺部感染组脑功能评分(24.4±5.12),死亡率4%,入院时脑功能评分(31.87±2.12);肺部感染组脑功能评分(32.06±4.43),死亡率20%,入院时脑功能评分(32.4±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ICU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包括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脑功能恢复效果通常较差,需根据患者致病菌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治疗。
- 邹颋李峰汪卫东徐方林杨洪光
-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ICU肺部感染临床疗效
- 血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预测效能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的预测效能。方法35例COVID-19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及轻症组(普通型)。入院24 h内采取各组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RP及D-二聚体,并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及PCT。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血清CRP分别为42.6(8.6,129.1)、5.8(1.9,9.6)mg/L,血清D-二聚体分别为1.27(0.53,3.14)、0.33(0.23,0.47)mg/L,两组血清CRP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5。两组血常规、凝血四项及PCT比较,P均>0.05。血清CRP及D-二聚体均为COVID-19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CRP预测COVID-19病情的ROC下面积为0.777(95%CI:0.58,0.975),最佳预测界值14.3 mg/L,灵敏度75%,特异度87%;血清D-二聚体预测COVID-19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0.737,1),最佳预测界值为1.06 mg/L,灵敏度66.7%,特异度100%。结论血清CRP及D-二聚体对COVID-19患者病情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廖良平熊雪婷徐方林汪卫东瞿胜夏卫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A组,20例)、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20例)和联合治疗组(C组,20例)。A、B、C组患者均在给予吸氧、祛痰、静脉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吸入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以及联合吸入2种药物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3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C组与A、B 2组比较,各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C组临床有效率95.0%,与A组75.5%、B组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较单独使用噻托溴铵或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有更加明显的改善作用。
- 吴健卫徐方林冯立娅熊小明胡燕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试验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观察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 徐方林雷睿姜玉芬闫阳肖志峰姚伟吐尔干巴依张喜
- 关键词: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控制窗序贯治疗
- ICU中心静脉导管所致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实施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由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8例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严格手卫生,置管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佳置管位置及每日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导管。观察CRBSI发生率及菌株分布情况和住ICU时间。取本科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干预组CRBSI发生5例,发生率为5.2例/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CRBSI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例/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集束化干预组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0±4.5)dVS(14.8±6.6)d,t=2.15,P〈0.051.结论集柬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 徐方林杨洪光李峰邹颋邹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 HP序贯CVVH治疗急性重度混配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序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重度混配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度混配农药中毒患者根据经济情况分为单纯HP组(A组)2...
- 徐方林杨洪光邹颈李峰汪卫东
- 无创-有创-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创-有创-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序贯治疗5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床边胸片变化和B超显示胸腔积液变化等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率达70.0%(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
- 李峰游淑红徐方林汪卫东邹颋孙军华杨洪光
- 关键词: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MODS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和预后的关系
- 汪卫东徐方林杨洪光李峰邹颋
- 重症神经疾病ICU内机械撤机方案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方案。方法收集机械通气时间≥24h的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程序化撤机方案,对照组行经验性撤机方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切开率、再插管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中应用程序化撤机方案,可有效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李峰徐方林邹颋汪卫东杨洪光
- 关键词:机械通气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