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祥

作品数:63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免疫
  • 20篇肿瘤
  • 18篇细胞
  • 16篇组织化学
  • 16篇免疫组织
  • 16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蛋白
  • 14篇癌组织
  • 13篇病理
  • 10篇临床病理
  • 9篇免疫组化
  • 7篇血管
  • 7篇腺癌
  • 7篇基因
  • 7篇肠癌
  • 6篇胃癌
  • 6篇腺肿瘤
  • 5篇形态学
  • 5篇乳腺
  • 5篇乳腺肿

机构

  • 54篇皖南医学院弋...
  • 21篇皖南医学院
  • 5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61篇徐国祥
  • 21篇张帆
  • 16篇黄文斌
  • 10篇卢林明
  • 9篇齐琼
  • 8篇李佳嘉
  • 8篇张伟
  • 7篇王文军
  • 7篇刘银华
  • 6篇何雷
  • 6篇朱晓群
  • 5篇焦南林
  • 5篇赵有才
  • 5篇史良会
  • 5篇林鸿民
  • 5篇吴家幂
  • 5篇袁平
  • 4篇吴佩
  • 4篇储照虎
  • 3篇茆家定

传媒

  • 1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2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6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结果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
张伟张帆徐国祥何雷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底细胞样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中CD2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CD2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Super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D2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26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67.8%(61/90),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0%(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胃黏膜腺上皮中均不表达;CD26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r=0.248,P=0.015)和pTNM分期(r=0.255,P=0.012)呈正相关。CD26在胃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及间质细胞中均无表达。Kaplan-Meier及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26表达、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为胃癌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细胞中CD26表达、浸润深度并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2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可作为胃癌侵袭能力、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早期诊断及负性预后因子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文军何雷李佳嘉徐国祥徐五琴卢林明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CD26预后
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睾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精子生成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 EGF)和睾丸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与大鼠精子生成的关系。 方法  40只性成熟期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G)、去颌下腺组 ( SG)、去颌下腺加腹腔注射 EGF I组 ( SG-EGF I)和 II组 ( SG-EGFII) ,每组 1 0只。SG-EGF I和 SG-EGF II分别腹腔内注射 EGF0 .2 5和 0 .50 μg·kg- 1·d- 1。大鼠常规喂养 48d,断头取血和睾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 EGF水平 ,病理检查睾丸生精功能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睾丸组织 EGF-R的表达。 结果 大鼠血清 EGF水平SG-EGF I组明显下降 ( P<0 .0 5) ,SG组有非常显著下降 ( P<0 .0 1 ) ;睾丸生精功能中、重度障碍 ;间质细胞 EGF-R表达明显减少 ( P<0 .0 5)。补充不同剂量的 EGF对睾丸生精功能有不同影响。 SOG、SG-EGF I和 SG-EGF II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 EGF-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GF对精子发生具重要的调控作用 ,血清 EGF水平和睾丸间质细胞
彭弋峰徐东亮仲皖方祥盛世乐卢林明徐国祥陆仁康
关键词: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睾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精子生成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pPNET)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法对 4例pPNET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细胞组成 ,部分为梭形细胞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除表达CD99外 ,还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性标记。结论 p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 ,其诊断除了直接的病理形态学证据之外 。
黄文斌卢林明赵有才袁平徐国祥
关键词: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心脏黏液瘤2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CM)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因及组织起源,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3例CM临床病理资料,应用HE、AB/PAS特染、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分析其组织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CM中,男性7例,女性16例,男女比为1∶2.3,平均年龄56.7岁;23例中左心房占21例;12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它手术术前检查发现,11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或栓塞病史。瘤体大体呈淡黄色、切面为黏液半透明状伴明显出血。镜下为大量嗜酸性基质,AB染色显示淡蓝色,其间散在分布梭形或星芒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31、Calretinin、HBME-1等间质、间皮及血管源性标记阳性为主。透视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具有原始多潜能间充质细胞特征。21例获得随访患者均无复发。结论CM罕见,推测起源于原始多潜能间充质细胞,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栓塞等高凝状态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其诱因之一,定期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散发性CM几乎均为良性,很少复发,预后很好。
刘银华巫永志王素芬宋红徐国祥何雷卢林明
关键词:心脏肿瘤黏液瘤病理学
补体介导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CVF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补体成分C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表达情况,探讨C9、TNF-α在脑出血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C9、TNF-α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脑出血后2h开始表达C9,24 h达高峰;TNF-α 24 h表达明显增加,48 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TNF-α的表达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33,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 h开始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CVF干预后,C9及TNF-α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马领松周向阳费世早吴家幂储照虎张帆徐国祥
关键词:眼镜蛇毒因子
胃癌组织中粘蛋白MU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2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中粘蛋白MUC2无阳性表达 ,而肠化生胃粘膜和癌组织MUC2阳性率分别为 2 9.7%和 5 1.4% ,癌组织MUC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 (P <0 .0 1)。胃癌组织中MUC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 ,但和Lauren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MUC2基因上调表达参与了胃粘膜的癌变过程 。
齐琼黄文斌徐国祥
关键词:胃癌组织粘蛋白MUC2胃粘膜
周期蛋白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年龄和分期患者的癌组织、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中cyclinA的表达。 结果  (1) 79例标本癌组织中cyclinA表达的阳性率为 70 .9% ;癌旁黏膜阳性率为 5 .1% ;正常黏膜中均未见表达 ,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中cyclinA的表达均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2 )cyclinA的表达在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yclinA的过表达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
吴佩闫竞一徐国祥赵有才李先海芮景
关键词:周期蛋白A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癌组织癌旁黏膜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乳腺DLBCL,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1岁;左乳5例,右乳2例。乳腺及同侧腋窝无痛性包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弥漫一致浸润分布于乳腺小叶间、导管周围、间质及脂肪组织中,部分呈单行条索状排列。1例为ALK-1阳性DLBCL,6例为DLBCL,非特殊类型。免疫表型分型:5例为非生发中心型,2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60%-95%;Ann Arbor分期:I EA期2例,II EA期5例;IPI评分:4例0分,3例1分。7例患者中1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包块切除术,2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2例未行化疗而死亡,5例行4-6周期( CHOP/R-CHOP)化疗或联合放疗,4例获得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 CR),1例进展死亡。随访1-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年总生存期( overal survival, OS)为57.1%,5年OS为14.3%。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分型以非生发中心型为主,治疗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
刘银华王素芬徐洪海李佳嘉徐国祥卢林明
关键词:乳腺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PD-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1例三阴性乳腺癌(病例组)及6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对照组)进行染色,观察PD-1/PD-L1在各组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肿瘤细胞和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肿瘤细胞 PD-L1阳性率为16.6%(25/151),与高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阳性率为25.2%(38/151),与高组织学级别相关(P<0.05)。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为27.2%(41/151),与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与高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阳性相关。
张伟徐国祥李佳嘉刘霞陈玉娟张帆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