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准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衍生
  • 2篇血小板衍生生...
  • 2篇血小板衍生生...
  • 2篇衍生生长因子
  • 2篇珍珠层
  • 2篇乳酸
  • 2篇细胞
  • 2篇纤维蛋白胶
  • 2篇消旋聚乳酸
  • 2篇颈椎
  • 2篇聚乳酸
  • 2篇PDGF-B...
  • 1篇原发性
  • 1篇破骨
  • 1篇破骨细胞
  • 1篇前路
  • 1篇前路钢板
  • 1篇前路钢板固定
  • 1篇轴向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科院广州电...

作者

  • 5篇徐准
  • 4篇陈建庭
  • 2篇郑帅
  • 2篇肖文德
  • 2篇黄志平
  • 2篇饶敏杰
  • 1篇叶世栋
  • 1篇吴秀华
  • 1篇姜杰
  • 1篇李郅涵
  • 1篇蒋晖
  • 1篇邹琳
  • 1篇瞿东滨
  • 1篇张浩
  • 1篇程勇泉
  • 1篇朱青安
  • 1篇杨勇
  • 1篇袁凯
  • 1篇张建刚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实验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对照1组)和聚乳酸支架(对照2组),单纯细胞培养为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MT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ALP)测定了解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细胞在新型支架上粘附生长良好。各组MTT和ALP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各时间点实验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肖文德陈建庭徐准郑帅姜杰饶敏杰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珍珠层消旋聚乳酸纤维蛋白胶细胞相容性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2012年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结果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瞿东滨邹琳杨勇徐准程勇泉
关键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
应用颅骨-破骨细胞联合培养体系研究先天性成骨不全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
2012年
目的先天性成骨不全(OI)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矿化过程不良,骨量丢失,骨骼畸形和骨折。但是其发病机理,尤其在其骨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OB)及破骨细胞(OC)的功能改变尚不清楚。本实验以先天性成骨不全小鼠模型,oim/oim为基础,应用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体系研究OB和OC两种细胞在骨再建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颅骨(CAL)组织培养模型。本模型采用颅骨组织培养,利用颅骨中成骨细胞可以从颅骨片游离出到培养皿及颅骨表面,从而支持培养皿及颅骨表面前体破骨细胞分化成为成熟破骨细胞,并吸收颅骨产生吸收陷窝。本实验中,共2组颅骨-破骨细胞联合培养体系:(1)对照组(WT)颅骨与对照破骨细胞(WTCAL-WTOC);(2)OI颅骨与OI破骨细胞(OICAL-OIOC)。联合培养颅骨及骨髓组织14日后,以TRA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识别破骨细胞,AL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识别成骨细胞,计算OC/OB。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以颅骨表面骨吸收陷窝占颅骨表面百分比并除以培养系统中的破骨细胞数表达。结果第14日,OICAL-OIOC组的破骨细胞数低于WTCAL-WTOC组(92.50+23.18/mm2对比379.00+136.53/mm2,P<0.01);OICAL-OIOC组的OC/OB明显低于WTCAL-WTOC组(0.68+0.57对比1.65+0.67,P<0.01);OICAL-OIOC组OI破骨细胞的吸收能力高于WTCAL-WTOC组(27.76+22.81对比7.32+5.09,P<0.001)。结论 oim/oim小鼠破骨细胞-颅骨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成骨细胞支持破骨细胞分化能力减低;但其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明显增强,以代偿成骨细胞功能,维持骨再建过程中成骨过程及骨吸收过程的平衡。
张浩饶敏杰徐准袁凯李郅涵陈建庭
关键词:破骨细胞
一种新型颈椎骨折错位的大鼠原发性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模拟临床建立一种大鼠颈椎骨折错位的原发性脊髓损伤模型。方法依据大鼠颈椎解剖特点,自行研制的头侧椎夹固定C3和C4,连接固定于大鼠立体定位架上。尾侧椎夹固定C5和C6并连接到材料试验机,以定速向背侧错位后返回原位,产生C4-5骨折错位和脊髓损伤。按上述方法在8只雄性大鼠C4-5产生骨折错位1.90 mm,错位速度2 mm/s。损伤后立刻行心脏灌注固定,HE染色分析脊髓出血量。结果 C4-5椎间盘均在C4下终板处断裂,椎间盘破坏的错位位移为(1.00±0.17)mm,最大力为(12.7±5.1)N。肉眼观察到脊髓均有出血,脊髓背侧有两条对称的淤血带,或者色泽较深的出血点;HE染色进一步显示脊髓C4和C5节段的出血主要集中在灰质,而白质有分散的出血点,且背侧较腹侧多,脊髓总出血量为(2.46×10-3±1.26×10-3)ml。结论该动物模型可以产生颈椎骨折错位和脊髓损伤,是一种新型的与临床相关的原发性脊髓损伤模型。
徐准蒋晖黄志平叶世栋吴秀华朱青安陈建庭
关键词:颈椎SD大鼠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聚乳酸支架(S1)和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S2),接着将PDGF-BB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S2,冷冻干燥后制成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S3)。3种支架通过万能测试机测试抗压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及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利用ELISA法检测S3降解过程中PDGF-BB释放量。[结果]3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分别为(330.0±55.6)μm、(322.5±50.8)μm和(303.3±47.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率分别为81.0%±1.1%、82.5%±0.8%和8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强度分别为(3.6±0.12)MPa、(5.0±0.35)MPa和(5.1±0.26)MPa,S1与S2和S3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实验结果表明支架中复合的PDGF-BB释放长达30 d,呈持续缓慢释放。[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持续缓慢释放PDGF-B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肖文德陈建庭张建刚黄志平徐准郑帅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珍珠层消旋聚乳酸纤维蛋白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