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兵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浆
  • 2篇血栓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衰竭
  • 2篇充血性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 1篇血浆PAI-...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心肌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7篇徐兵
  • 7篇李泽浦
  • 2篇姜蓉
  • 2篇秦端
  • 2篇陶凌
  • 2篇唐丽萍
  • 2篇张浩
  • 2篇荆志成
  • 1篇孙明利
  • 1篇石晓凤
  • 1篇赵勤华
  • 1篇姜懿
  • 1篇黎金玲
  • 1篇蒋鑫
  • 1篇李玉平
  • 1篇张奕
  • 1篇袁录
  • 1篇高成林
  • 1篇孙宝贵
  • 1篇刘云庆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奥扎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CD_(63)、CD_(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mg/d,14d为1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不稳定心绞痛分级程度的加重,CD63、CD62P、PAI-1、C-RP水平逐渐增加。2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炎症反应物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奥扎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的突出作用对预防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张浩徐兵李泽浦
关键词:奥扎格雷心绞痛血小板活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纳肽、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比值(PLM)和平均室壁应力(MW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例CHF患者作为心衰组,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评价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PLM和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BNP和cTnI水平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和cTnI水平逐渐升高,BNP与cTn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MWS和PLM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BNP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与cTnI水平的增加与PLM和MWS增加有关,可作为诊断CHF心室重构无创、方便、快捷的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
徐兵李泽浦姜懿秦端陶凌石晓凤张奕
关键词:充血性心室重构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
阿替普酶100mg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肺栓塞的观察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100rag/2h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观察治疗后肺栓塞复发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TEPH)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设计观察并记录43例连续入院的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接受100mg/2h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6-4-11.4)个月。随访研究终点为肺栓塞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及新发CTEPH。结果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患者的脉压差增大[(46.7±9.3)mmHg(1mmHg=0.133kPa)比(41.9±11.5)mmHg,P=0.007],心率[(84.2±14.7)次/min比(93.3±17.7)次/min,P〈0.001]和呼吸频率减慢(P〈0.001);超声心动图可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显著升高[(18.7±3.1)mm比(15.9±3.9)mm,P〈0.001]、右心室横径显著缩小[(34.0±3.6)mm比(36.8±4.4)mm,P〈0.001];血气分析中氧分压[(87.9±17.8)mmHg比(73.4±20.1)mmHg,P〈0.001]、氧饱和度(96.6%±2.4%比92.5%±6.3%,P〈0.001)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52.1(31.5,76.3)mmHg比29.9(12.3,55.1)mmHg,P=0.014]明显改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明显下降(P〈0.001)。溶栓过程无致死性大出血事件。肺栓塞相关病死率为6.9%(4/43),无一例新发CTEPH。结论阿替普酶100mg/2h溶栓方案可有效改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心功能及预后。
李泽浦徐兵姜蓉黎金玲蒋鑫孙明利荆志成李玉平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溶解疗法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致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患者发生院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9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抗栓治疗的患者,对其年龄,性别,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心绞痛病史等20项可能出血的因素指标与发生院内出血及分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意义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S患者总的出血发生率为3.10%,大出血发生率为1.06%,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分别是0.76%、1.44%及1.5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5项因素,为ACS患者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单纯抗栓治疗发生院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但临床仍需更大样本病例进一步证实。
徐兵李泽浦秦端高成林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出血预后因素
影响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因素。方法对136例心力衰竭患者病因、病程、年龄、临床因素、血流动力、生化、并发症、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单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性别、病因、年龄、入院时症状、入院时体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短轴长度(LVDD)、左室收缩末期短轴长度(LD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心率变异性、血清脑纳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肌酐(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出院后服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出院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再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10项因素,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结论136例患者中位再住院时间为2个月(0.25~13.10个月)。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10项为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徐兵唐丽萍张浩陶凌李泽浦
关键词:再住院预后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微量蛋白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心脏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机体代谢需要和心室充盈压升高,心脏长期负荷过重而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排血量发生功能性障碍[1,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体征[3]。目前研究发现,CHF患者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MAU的出现是临床心血管病变(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标志,也是心功能出现病变的重要标志[4]。本研究从临床研究角度,探讨CHF患者尿微量蛋白变化及与其心功能的关系,为临床上对于CHF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张浩李泽浦徐兵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尿微量蛋白心功能
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点及其对远期血栓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 探讨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点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患者远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03年10月至2009年11月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2级患者220例,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10例即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型高血压患者110例即为单纯型高血压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血浆黏度、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 +2(F1+2)、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原Ⅲ(AT-Ⅲ).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终点包括动脉血栓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血栓事件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无血栓事件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TM、GMP-140和F1+2均明显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分别为(4.8±1.2) μg/L比(4.5±1.0)μg/L(P=0.045)、(18.8±3.2) μg/L比(17.1 ±4.3) μg/L(P=0.001)和(1.2±0.4)nmol/L比(1.0±0.6)nmol/L(P =0.004)],而AT-Ⅲ则明显低于单纯型高血压组[(95.3±10.4)%比(98.6±10.6)%,P =0.021].两组间FIB、血浆黏度、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女性、TM呈正相关(分别为β=0.217、P=0.04,β=5.667、P=0.001,β=2.341、P=0.003),与AT-Ⅲ呈负相关(β=-0.199、P=0.011).经远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高龄、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OR 1.046、95%CI1.013 ~ 1.082,OR 1.052、95%CI1.027 ~1.078).Log-rank检验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型高血压组间无血栓事件生存率差异有�
李泽浦唐丽萍徐兵袁录刘云庆姜蓉赵勤华孙宝贵荆志成李晓惠
关键词:高血压血栓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