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翔
- 作品数:21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当代中国的阳明学研究:1930-2003年被引量:3
- 2004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而在中国哲学建立伊始,中国学者就已经开始了阳明学的研究。直至2003年,中文世界的阳明学研究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总结。本文将这段时间的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949年以前的阳明学研究、49年到80年代初台港地区的阳明学研究、80年代中国大陆的阳明学研究、90年代中国大陆的阳明学研究,以及2000年以来到2003年为止中国大陆的阳明学研究,尤其着重考察了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阳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命绍90年代以来阳明学文献的整理与建设工作,最后总结了阳明学研究所呈现的发展趋势。
- 彭国翔
- 关键词:阳明学研究
- 《道德经》与关联性的宇宙论——一种诠释性的语脉被引量:9
- 2003年
- 文章在一个中西比较、儒道比较的视域中 ,结合郭店新出土的文献材料 ,对《道德经》中所蕴涵的一种关联性的宇宙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首先 ,文章揭示了《道德经》中所体现的关联性宇宙论的四个预设 :(1)道家肯定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各种事件本身的实在性 ,认为并不存在“多”背后的“一” ,且事件与时间不相分离 ;(2 )各种事物都是过程性的事件 ,一方面各有其特性 ,一方面又内在地彼此相关。每一事物都处在其它事物所构成的不断变化的脉络之中 ,并在这种动态的脉络中以共同创造的方式成就自身 ;(3 )生活是具体的经验场域 ,同时每一种具体的经验场域又总是具有整个宇宙的全息性 ;(4)世界的创生性转化来自于构成世界的各种事物的回应性参与 ,在创生转化的不断过程中 ,事物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而是主动的共同创造者。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焦点意识与场域意识构成道家关联性宇宙论与世界观彼此依赖的两个基本方面。通过这两种意识的有机互动 ,人们能够自发而非随意地参赞宇宙大化的流行发育 。
- 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翔
- 关键词:《道德经》
- 中晚明的现成良知之辨被引量:2
- 2003年
- “现成良知”不仅是中晚明整个思想界最富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更是防明学话语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同学者围绕“现成良知”所展开的一系列辩难,相应构成贯穿中晚明防明单展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成良知”成为中晚明防明单的重要观念,与阳明高弟王龙溪“兄在良知”的观念密不可分。王阳明已经将“良知”与“见在”相连论说,“见在良知”也的碓是其一元论体用思维方式的内在蕴涵,但正式使“见在良知”成为阳明学话语中一个明碓概念的是王龙溪。也正是由于不同学者以王龙溪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辩,“现成良知”方成为一个引起晚明儒家单者广泛争议的重要观念。只是,龙溪本人并未使用“现成良知”,由于与龙溪论辩者如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等人更多地使用“现成良知”,而龙溪并未封“见在良知”与“现成良知”这两个不同用语在语意内涵上的细微差异以及所可能引起的不同理解有所分辨,加之其他单者多透过念庵、双江等人所诠释的“现成良知”来了解阳明、龙溪“见在良知”的思想,遂使“现成良知”取代了“兄在良知”而成为晚明思想界更精通行的用语。本文首先指出“见在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逻辑蕴涵,然后考察王龙溪封“见在良知”观念与相同问题的关键,进而透过王龙溪与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的论辩,分析现成良知之辨的理论内涵,最后扩展到整个中晚明的思想脉络,分析并检讨晚明现成良知之辨的演化及其趋向,指出中晚明的现成良知之辨经历了一个由各执一端到视域融合的发展过程。
- 彭国翔
- 关键词:中晚明逻辑蕴涵争议性一元论辩难执一
- 20世纪宋明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下)被引量:2
- 2003年
- 整个20世纪的宋明理学研究,迄今可谓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成果.但就真正成熟的学术研究而言,无论港台新儒家学者在50~70年代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大陆学者在90年代到2000年间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整个宋明理学的研究来说,也还只是开了个好头,宋明理学的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有待开拓.
- 彭国翔
- 关键词:宋明理学研究中文
- 良知异见--中晚明阳明学良知观的分化与演变被引量:1
- 2001年
- 良知是阳明学的核心观念,在阳明身后,不同阳明学者对良知的理解产生了差异,由此在阳明学内部形成了一个逐渐脱离阳明学典范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王龙溪为中线和线索,对中晚明阳明学中的良知异见进行了考察,指出在阳明学共同的话语形式之下,仍然潜伏着朱子学二元论的体用思维方式。正是体用思维方式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差别,成为阳明身后分化出各种良知异见,并形成逐渐脱离阳明学典范的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之一。
- 彭国翔
- 关键词:良知
- 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 2005年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双向转化本文以比较神学的方式,用"普天之下:儒一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为题,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我认为,对基督教群体来说,现代的儒一耶对话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富有相当广泛的神学意涵。虽然我相信通过对话,我们的儒家搭档会有同感。
- 白诗朗彭国翔
- 关键词:基督教世界儒家传统多元主义现代新儒学罗马天主教会新儒家
- 合法性、视域与主体性——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被引量:11
- 2003年
-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 彭国翔
- 关键词:中国哲学主体性合法性思维方式
- 王心斋后人的思想与实践——泰州学派研究中被忽略的一脉被引量:1
- 2004年
- 自现代学术建立以来,泰州学派的研究虽一直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泰州学派究竟应当包括哪些人物,却几乎无不以《明儒学案》所提供的格局为依据。其实《明儒学案》中黄宗羲所列《泰州学案》的成员颇为芜杂,就地域而言,许多人物生长与主要活动都不在泰州;就思想传承而言,一些人物究竟是否属於王心斋一脉也颇成问题。而心斋子孙三代继承和发扬家学的思想和实践,作为最无疑问的泰州学派嫡传和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没有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注意。本文根据《明儒王东埂东隅东日天真四先生残稿》这部不为以往研究者所注意的文集,并结合其他各种相关的文献材料,对王心斋身後三代包括王东埂、王东隅、王东日、王天真等人的生平与思想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晚明儒学所谓“民间化”、“平民化”问题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观察,以弥补迄今为止泰州学派以及晚明儒学研究的一项缺失.
- 彭国翔
- 关键词:理学泰州学派儒学
- 周海门学派归属辨被引量:6
- 2002年
- 内容提要 黄宗羡在《明儒学案》中将周海门作为罗近溪弟子而归入泰州学案。海内外研究者历来皆沿袭此说,并未深究。本文以各种相关原始文献为据,详细考证《明儒学案》中周海门学派归属的失实。指出无论从地域、思想传承还是自我认同来看,周海门都应当作为王龙溪的弟子而归入浙中王门。由于《明儒学案》早已成为治明代思想史尤其儒学史的基本文献,其学派划分也历来被研究者以为依据。因此,本文之作,提请我们在明代儒学的研究中反省到《明儒学案》作为文献依据的限制,以便立足于更为原始的历史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更趋深入。
- 彭国翔
- 关键词:学派归属《明儒学案》泰州学派明代
- 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被引量:4
- 2003年
- 彭国翔
- 关键词:儒学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