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卫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5篇血管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4篇外伤
  • 4篇外伤性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血肿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切除
  • 3篇显微外科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内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损伤
  • 3篇静脉畸形
  • 3篇畸形

机构

  • 19篇武警广东总队...
  • 5篇武警广东省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石嘴山市第一...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4篇彭卫华
  • 19篇常会民
  • 14篇林鹏
  • 13篇姚雪峰
  • 11篇刘清流
  • 11篇苏军
  • 10篇田喜光
  • 8篇邱炜
  • 6篇胡辉华
  • 4篇王军胜
  • 4篇姚雪峰
  • 3篇欧书锦
  • 3篇林永青
  • 3篇邱炜
  • 3篇郭志旺
  • 2篇张剑宁
  • 2篇林鹏
  • 2篇邱伟
  • 2篇段强
  • 2篇陈善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静脉畸形24例的治疗方法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与畸形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还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总结了2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有单纯介入、手术加介入、单纯手术、γ刀治疗等,效果基本满意.
彭卫华常会民田喜光姚雪峰苏军邱炜胡辉华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创伤性前颅窝底缺损颅底重建48例被引量:4
2003年
常会民刘清流彭卫华田喜光姚雪峰林鹏邱炜苏军
关键词:颅底重建影像学检查
采用WG人造骨行颅骨成形术36例被引量:3
1998年
常会民欧书锦林永青陈善彭卫华刘清流林鹏
关键词:颅骨成形术人造骨颅骨修补材料脑膜瘤术后颅骨修补术
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机制及预后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临床机制和影响其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经CT和临床观察确诊的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于伤后 72h以内 ,2 9例发生在原发脑损伤手术减压后。 4 0例迟发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清除 ,5例保守治疗 ,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15 6 %。CT或手术中发现迟发血肿部位伴有颅骨骨折者 32例 (71 1% ) ,伴有矢状窦或横窦损伤者 10例(2 2 2 % ) ,仅 4例发现明显硬脑膜动脉破裂出血 (8 89% ) ,迟发血肿发生前甘露醇用量达到或超过 5 0 0ml者 30例 (6 6 7% )。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迟发血肿持续时间对迟发硬膜外血肿的预后判别起显著性作用。结论 :颅骨骨折和 /或颅内静脉窦损伤是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临床病理基础 ,原发脑损伤减压手术和甘露醇强力脱水治疗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外伤性迟发硬膜外血肿的预后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血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姚雪峰常会民刘青流彭卫华田喜光林鹏
关键词:脑外伤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椎管重建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椎管重建在不同脊髓节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共行显微切除术治疗10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均行椎管重建: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采用微型磨钻或微型摆锯切开一个或多个椎板,保留其棘上、棘间韧带,将椎板棘突整体取下,肿瘤切除后再原位回植,用钛连接片固定并重建椎管,其中行全椎板入路椎管重建64例,行半椎板入路椎管重建31例,行椎板间开窗椎管重建8例;行一个节段椎管重建者12例,行2~3个节段椎管重建者57例.行4~5个节段椎管重建者32例,行6个节段椎管重建者2例。术后行椎管MRI/CT三维成像,观察椎管重建情况。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97例(94.2%),次全切除6例(5.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磨钻或微型摆锯行椎管开窗、钛片植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按Frankel标准评定疗效为优良88例,显效12例,差3例。随访1-6年,MRI/CT三维重建复查均未见椎管狭窄及滑脱,无神经根性疼痛等并发症,肿瘤复发6例。结论 根据肿瘤不同性质、部位及与脊髓相对位置,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行椎管重建,既能保证肿瘤较完整切除,又能维护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常会民胡辉华彭卫华邱炜姚雪峰苏军林鹏郭志旺王军胜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椎管重建显微外科手术
顽固性癫痫发作间期PET/CT的显像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PET/CT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以指导手术治疗。资料与方法对2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的18F-FDGPET/CT显像。对其中的21例癫痫灶较局限的患者行癫痫灶或颞前叶切除,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描记,以检测其特异性,术后进行随访。结果2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中,经PET/CT显像有25例显示出低代谢灶,敏感性为89.3%(25/28)。21例手术患者经随访1年以上,癫痫发作消失者18例。结论PET/CT脑显像对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常会民吴金陵苏军彭卫华刘清流田喜光姚雪峰林鹏邱伟
关键词:癫痫PET/CT顽固性癫痫显像研究发作间期癫痫灶定位
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血管成像特点与手术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的梗死区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面积TCI病例资料,采用CTA观察梗死区血管情况。并采取扩容、解痉、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TCI闭塞血管主要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远端小动脉或脑深部穿支血管和皮质小血管,未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主干血管闭塞。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6例。随访4~28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大面积TCI闭塞的血管主要为脑深部的穿支血管和皮质小血管,早期采取减压手术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常会民胡辉华姚雪峰邱炜彭卫华苏军林鹏王军胜
关键词:颅脑损伤CT血管造影术神经外科手术
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1999年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常会民欧书锦林永青陈善林鹏彭卫华刘清流
关键词: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脑外伤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被引量:2
2004年
常会民苏军刘清流彭卫华田喜光姚雪峰邱炜林鹏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锁孔手术
镁离子结合机械通气早期治疗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硫酸镁结合机械通气早期治疗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24 h内随机分成常规组(42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54例,除常规治疗方法外,加用25%硫酸镁治疗结合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分别治疗。观察治疗7 d后各组监测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GOS评级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7 d后监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治疗后1周、2周,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GOS评级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结合机械通气对早期治疗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能改善预后转归,降低病死率。
邱炜郭志旺姚雪峰彭卫华常会民
关键词:硫酸镁机械通气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