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72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10篇细胞
  • 9篇腹膜
  • 8篇动脉
  • 7篇麻醉
  • 6篇休克
  • 6篇血液
  • 6篇腹膜透析
  • 5篇血性
  • 5篇术后
  • 5篇透析患者
  • 5篇腹膜炎
  • 4篇血管
  • 4篇预后
  • 4篇失血
  • 4篇失血性
  • 4篇失血性休克
  • 4篇微循环
  • 4篇芬太尼
  • 3篇心肾

机构

  • 4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9篇江门市中心医...
  • 10篇中山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肇庆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1篇张辉
  • 18篇黄文起
  • 13篇冯明亮
  • 12篇林世清
  • 9篇蒋海
  • 7篇王钟兴
  • 7篇徐康清
  • 6篇黑子清
  • 5篇郑智华
  • 5篇余学清
  • 5篇陈秉学
  • 4篇杨璐
  • 4篇莫利求
  • 4篇刘卫峰
  • 4篇石晓峰
  • 4篇郑少莉
  • 3篇刘祥厦
  • 3篇牛丽君
  • 3篇冯鉴强
  • 3篇王三明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华生物医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医院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5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并与吗啡硬膜外镇痛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75例,按术后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n=25):M组(吗啡12mg+0.1%罗哌卡因共150ml),B1组(布托啡诺9mg+0.1%罗哌卡因共150ml),B2组(布托啡诺12mg+0.1%罗哌卡因共150ml)。负荷量为0.25%罗哌卡因5ml加吗啡2mg或布托啡诺2mg,持续背景输注剂量均为1.5ml/h,按压追加药量均为2ml/次,按压锁定时间20min。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的总药量;术后1、4、8、12、18、24、36、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ain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1、4、8、12h的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ores,OAMS);术后48h内按压总次数及总药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副作用(头痛头晕、嗜睡、呼吸抑制、搔痒、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时间点B1组VAS评分为2.8±1.0,高于M组的2.0±0.7及B2组的2.0±0.9(P〈0.05),其余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搔痒发生例数分别为3、11、7、4、5例,而B1组仅有1例头痛头晕,B2组有2例头痛头晕,1例恶心,发生率均低于M组(P〈0.05)。3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的总药量、48h内按压总次数及总药量、术后不同时间点OAA/S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3mg~4mg布托啡诺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且其副作用发生率较吗啡明显降低。
蒋海张辉庞婷陈丽红靳三庆
关键词:布托啡诺硬膜外腹部手术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术前与术后拮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在老年患者麻醉术前用药与术后拮抗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C组),每组20例。入室后给予阿托品(A组)0.01mg/kg或盐酸戊乙奎醚(C组)0.01mg/kg静脉注射,半小时后行麻醉诱导。术毕待TOF恢复至25%即给予新斯的明0.02mg/kg及阿托品0.01mg/kg(A组)或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C组)拮抗,待TOF恢复至75%时拔管并送入PACU。于术前一天(T0)、术前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术毕拮抗后5min(T4)、15min(T5)、30min(T6)及术后12h(T7)、24h(T8)观察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OAA/S值、瞳孔直径;并行分泌物评级、口干VAS评分及记录复视、躁动、幻觉的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T1至T6的HR较A组同时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6、T7的OA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3、T6及C组T3、T6、T7的瞳孔直径较T0时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于老年患者在术前用药及术后复苏期较阿托品具有更好的控制心率作用,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不良影响,可有效控制分泌物。
吴晓丹王钟兴张辉林世清黄文起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老年麻醉术前用药拮抗
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乳酸升高重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重症患者乳酸升高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数据齐全的患者235例,分为乳酸正常组(Lac <2 mmol/L)A组125例,乳酸升高组(Lac 2~10 mmol/L)B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RRT治疗前及治疗24 h患者的乳酸值、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体内iCa2+、血清总钙、总钙/iCa2+及血Na+等。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滤器使用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乳酸值、pH、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经CRRT治疗24 h,乳酸值较治疗前下降,pH、HCO3-较治疗前上升(P <0.05)。CRRT治疗前,B组乳酸较A组高,p H、HCO3-较A组低(P <0.05)。CRRT治疗24 h,两组乳酸、pH、HCO3-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枸橼酸蓄积6例(2.55%),均预后不佳死亡。A、B两组CRRT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酸升高的重症患者行CVVHDF时局部用枸橼酸抗凝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枸橼酸蓄积发生率低,仅发生在因多器官衰竭而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中,一旦出现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张鹏张辉张爽陈炎堂
关键词: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
可乐定与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作用的比较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比较曲马多、可乐定抑制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3 6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曲马多 5 0mg组 ,Ⅲ组为可乐定 5 0 μg 组。关腹、停用维持用麻醉药时 ,Ⅰ组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0ml ,Ⅱ组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 5 0mg ,Ⅲ组立即静脉注射可乐定 5 0 μg。在围拔管期中 ,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 ,拔管时、拔管后 2minⅠ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而Ⅲ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Ⅱ ,Ⅲ组在拔管时、拔管后 2min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优于Ⅰ组 ,在拔管后 5min的意识评分和肢动评分较Ⅰ组低 (P <0 0 5 )。与Ⅱ组比较 ,Ⅲ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低 (P <0 0 5 ) ,其中 3例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及低心率 ,经处理后恢复正常。Ⅱ组清醒时间较其余两组显著延长 (P <0 0 5 ) ;Ⅱ组、Ⅲ组拔管时患者躁动的发生率较Ⅰ组的低 (P <0 0 5 ) ,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5 0mg曲马多比 5 0 μg 可乐定更适用于全麻围拔管期 ,以抑制拔管反应。
林世清黑子清张辉黄文起陈秉学
关键词:气管拔管曲马多气管导管拔管反应全身麻醉
氯丙嗪对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控温效果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氯丙嗪对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的降温和复温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氯丙嗪组。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氯丙嗪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氯丙嗪25mg。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通过充气控温毯进行控制性降温,设定目标温度为34℃,肿瘤切除前30min开始复温。每5min纪录一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肿瘤切除前,对照组和氯丙嗪组分别有60%和90%的患者中心体温达到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降温速率分别为(1.05±0.06)℃/h和(1.29±0.08)℃/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复温速率分别为(0.75±0.05)℃/h和(0.91±0.07)℃/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丙嗪增加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降温和复温的速率。
张辉蒋海王钟兴徐康清黄文起
关键词:氯丙嗪神经外科手术
一种PICC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输注管路,具体是一种PICC导管,包括PICC导管本体,所述PICC导管本体的末部为显影标记物,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PICC导管在穿刺成功置入下腔静脉下后,行胸片x线透视判定导管前端位置不易显影,...
胡春芳张辉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脂多糖刺激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调表达促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调表达促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把原代培养的第2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分成对照组、LPS刺激组(1mg/L)、TGF-β1刺激组(5μg/L)及LPS+TGF-β1刺激组。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及蛋白的表达。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p-NF)-κB/NF—κB值的变化。结果 (1)LPS可刺激RPMCs上调TNF—α和IL-6表达。LPS刺激24h后,p—NF—κB/NF—κB值升高。(2)TGF—β1可拮抗LPS刺激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调TNF-α和IL-6表达,同时,也降低p—NF—κB/NF—κB值。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可拮抗LPS的致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介导。
冯明亮王欣李晓艳张辉聂静余学清
关键词:脂多糖类间皮细胞
急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2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及评估,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预见性干预,积极配合抢救,针对性疾病指导。结论动脉栓塞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胡春芳张辉
关键词: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及其术后恶心呕吐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组(B组),每组25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用0.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雷米芬太尼的使用总量,采用VAS评分对术后0 h、4 h、8 h、12 h、16 h、20 h及24 h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及例数,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率。结果两组术中输注雷米芬太尼的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4 h、8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 h、16 h、20 h和24 h的VA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24 h需要镇痛药物的比例是64%(16/25),B组术后24 h需要镇痛药物的比例是16%(4/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48%(12/25),B组为12%(3/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余前土张辉
关键词:甲状腺麻醉颈丛阻滞恶心呕吐
修治附子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上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修治附子(PAT)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40只SD大鼠分为5组(n=8):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吗啡+PAT处理1、2和3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4组连续8 d隔天交替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生理盐水建立CPP模型,并同时每日分别以蒸馏水或PAT(0.3或1.0或3.0g/kg)灌胃。(2)其余32只SD大鼠分为4组(n=8):吗啡组、nor-BNI(kappa受体拮抗剂)+吗啡组、吗啡+PAT组和nor-BNI+吗啡+PAT组。4组大鼠均采用上述方法建立CPP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吗啡注射前120m in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nor-BNI(5 mg/kg),PAT处理组每日PAT 3.0 g/kg灌胃,其余2组以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均于CPP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CPP值,训练后测定CPP值后取大鼠脑伏隔核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所含强啡肽浓度。结果:(1)经CPP训练后,吗啡诱导引起了CPP值升高。(2)1.0或3.0 g/kg的PAT剂量相关地降低了吗啡诱导引起的CPP升高(P<0.05)。(3)nor-BNI完全拮抗了PAT(3.0 g/kg)对吗啡CPP形成的抑制(P<0.05)。(4)PAT处理组大鼠脑伏隔核强啡肽的浓度比吗啡对照组高(P<0.05),也呈剂量相关。结论:PAT剂量相关地抑制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具有抗成瘾作用,其抗成瘾作用可能与大鼠脑伏隔核强啡肽的浓度增加,从而激动kappa受体有关。
吴贵云黄文起舒海华张辉陈珊周军
关键词: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