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林
- 作品数:145 被引量:2,914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耕作方式麦田土壤温度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土壤温度特征及热特性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温度和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监测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及热特性,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主要集中在冬小麦拔节前。相对于其它处理,免耕在气温降低阶段表现"增温效应",在升温阶段表现"降温效应",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免耕在播种-分蘖期降低土壤日均温0.69~1.02℃,推迟了冬小麦出苗2d、分蘖7d,缩短了冬前分蘖时间7d,分蘖活动积温减少54.12~55.55℃.d;免耕越冬期具有较高土壤平均温度0.02~0.09℃和耕层土壤负积温0.87~2.25℃.d,但在越冬期稳定通过0℃以上晚7d,低温持续时间长2~3d,并推迟返青2~6d;免耕完成返青消耗了更多活动积温21.54~29.15℃,造成拔节推迟5d;免耕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降低累积温差123.43~148.62℃和日平均温差1.17~1.42℃。旋耕相对于翻耕推迟了返青4d,减少活动积温8.55℃,增加累积温差25.19℃。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容积热容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从冬小麦生育进程上来说,热量资源利用效率以翻耕最高、旋耕居中、免耕最低;免耕缩小温度变化幅度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但有利于冬小麦保苗。免耕表现增降温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而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陈继康张宇陈军胜陈阜张海林
-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积温热特性
- 京郊越冬植被叶片滞尘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水洗过滤法定量评价北京地区不同植被叶片冬春季节的滞尘情况。结果表明,小黑麦、冬小麦、油菜、紫花苜蓿、菠菜5类植被的叶片均有滞尘效果,冬春季节的平均周滞尘量大小排序为菠菜>小黑麦>油菜>冬小麦>紫花苜蓿,其中,冬小麦和紫花苜蓿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叶片,冬小麦与紫花苜蓿的叶片周滞尘量无显著差异,菠菜、小黑麦和油菜的叶片周滞尘量也无明显区别;植被叶片在冬季和春季的滞尘效果有差异,菠菜、油菜和小黑麦的叶片在春季的周滞尘量大于冬季,冬小麦和紫花苜蓿则相反,并且冬季时期菠菜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大于紫花苜蓿,其他3种植物间滞尘量无显著差异,春季时期菠菜、油菜、小黑麦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大于冬小麦和紫花苜蓿。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得出影响小黑麦和冬小麦叶片滞尘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最大风速、覆盖度,影响菠菜滞尘效果的因素不显著。
- 杜玲张海林陈阜
- 关键词:滞尘能力生态功能京郊
- 碳标签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被引量:6
- 2017年
- 在分析总结国际碳标签制度实施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格局、结构与数量现状,结果表明,随着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国未来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的进口量将增加,对外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出口空间极大压缩。为更好地应对碳标签制度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中国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碳标签体系,发展低碳农业,提高贸易竞争力,对农产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国际间合作,改善贸易环境,同时发展国内农业,降低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以缓减碳标签对贸易的冲击,改善未来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格局。
- 张雄智王岩魏辉煌王钰乔赵鑫薛建福张海林
-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低碳农业
- 华北平原免耕土壤积温特征对冬小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积温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将土壤积温与冬小麦的生育时期结合,合理评价免耕农田热量资源的利用状况,为该技术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于2005年在河北省栾城县设置了翻耕、旋耕、免耕处理,系统测定了冬小麦田耕层土壤温度和冬小麦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免耕各生育时期土壤平均温度最低;土壤活动积温在出苗期高于翻耕,幼苗期和返青拔节期高于旋耕,但耗时较长;免耕越冬期寒冷度较低,具有保温效应;免耕农田低温使冬小麦出苗晚1d,分蘖晚3d,返青推迟2d;免耕冬小麦株高降低,分蘖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在各时期均显著低于翻耕和旋耕,且显著降低产量37.3%和33.7%。免耕农田土壤低温阻碍作物生长,推迟冬小麦生育时期是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热量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发挥免耕节约农时的作用适时早播,利用强分蘖力品种提高免耕冬小麦产量。
- 陈继康李素娟陈阜张海林
- 关键词:耕作冬小麦
- 不同施肥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被引量:9
- 2007年
- 保护性耕作采用少、免耕技术,地表有覆盖物,肥料一般不能通过翻耕、旋耕等方式与土壤混合,传统施肥模式不适用于保护性耕作。为解决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施肥量不足、施肥模式单一、秸秆覆盖量少等问题,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确定施肥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耕作方式,包括翻耕、留茬免耕、整秆覆盖免耕,副处理为施肥模式,P、K肥随播种一次完成,尿素追施,一次追施、二次追施为副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目标产量实现与耕作覆盖方式、施肥模式有密切关系。耕作方式与施肥方法最优组合为—A3B2(整秆覆盖免耕2次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对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施肥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
- 杨海涛赵久然李瑞媛陈国平张海林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春玉米
- 基于SIMETAW模型的京郊主要作物水分利用评价
- 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利用修正后的SIMETAW模型,从作物需水量、作物系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北京地区主要作物水分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间,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均呈...
- 孔箐锌宋振伟张海林陈阜周永香姜万英赵岩
-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
- 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
- 土壤耕作是农田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能耗过程,直接影响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翻耕(CT)、旋耕(RT)、免耕(NT)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总碳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 卢小宏张建省刘建刚陶婷婷张海林陈阜
- 关键词:耕作方式夏玉米
- 文献传递
-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四川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调查,将农民对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四川两熟稻区普遍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绝大部分是多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农民了解和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邻近农户、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有超过半数的农民是自愿接受的。有近80%的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整体效果好,它对农户生计首先是省工省时,其次是节本增效,具有多重好处;农民认为其对稻田生态最大的好处是保持水土,其次是增加肥力;认为采取两种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效果好的占到52.57%。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传统意识仍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最大障碍,而技术服务体系与技术推广相脱节也是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在南方稻区推广开。图7,表4,参12。
- 李向东隋鹏张海林高旺盛陈源泉马月存
-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农民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种科专业人才培养美育教育实践的探索
- 2024年
- 美育教育是新农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自然界植物种子类型丰富,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多样性,探索种子中蕴藏的美和奥秘,通过深入挖掘种科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创建了种艺画、种子水晶、种子瓶摆件、种子万花筒、种子显微照相等多种美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同时介绍了种艺创作形式的制作过程与制作要点。种艺画实践教学形式已在全国30多所农林院校普及,并成为全国性农林院校学生大赛的重要主题,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美育教育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孙群王建华张海林赵悦
- 关键词:美育教育
- 秸秆还田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2023年
- 秸秆是作物生产的重要副产品,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国家提倡秸秆资源“五料化”利用的背景下,如何认识秸秆的价值和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 张海林
- 关键词:粮食安全秸秆资源秸秆焚烧作物生产秸秆还田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