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慧
- 作品数:9 被引量:1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蜥蜴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研究蜥蜴(Phrynocephalus frontalis)活动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群落结构、生活型组成以及优势种生物量的影响,于2012年6月和8月在内蒙古毛登牧场围封草场内布设有蜥蜴样地和对照样地,进行样方调查和生物量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蜥蜴样地6月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显著降低,8月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蜥蜴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在6月和8月分别比对照样地高68.85和111 g·m^(-2);在功能群水平,蜥蜴样地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禾草的生物量比例比对照样地增加了19.1%和11.0%,而多年生杂类草生物量比例降低了19.8%;在物种水平,蜥蜴样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物量的比例在生长季节初期达到了75.0%。可见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蜥蜴干扰可使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禾草的生物量比例增加,而使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数和生物量比例显著降低;蜥蜴干扰显著促进了羊草的生长;同时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地上生物量。
- 杨涵越聂梅黄永梅张景慧
- 关键词:物种组成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
- 基于MODIS数据的2000-2010年乌梁素海“黄苔”时空变化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 王艳黄永梅于长水祁瑜张景慧
- 关键词:乌梁素海黄苔MODIS
- 施氮对几种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8
- 2011年
- 为了研究施氮对不同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以及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对氮素的响应,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站,以4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L.)、羊草(Leymuschinensis T.)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 L.)为材料,进行了3种氮素水平[对照、中氮(30 gN/m2)和高氮(60 gN/m2)]的盆栽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了4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积累,紫花苜蓿在中氮水平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4.8%,高丹草、羊草、小叶锦鸡儿在高氮水平地上生物量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5.6%、39.3%和72.2%。4种植物在中氮水平地下生物量最大,而细根(直径≤2mm)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减少。羊草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显著降低了4种植物的根冠比,紫花苜蓿的根冠比在中氮水平时最小,为1.62,高丹草、羊草、小叶锦鸡儿的根冠比在高氮水平时最小,分别为0.57、1.02和0.41。随施氮量的增加,植物地下部分特别是细根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分配比例显著增加。不同植物对施氮水平的响应不同,相比豆科植物,施氮显著促进禾本科植物生物量积累,并使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发生显著改变。
- 祁瑜黄永梅王艳赵杰张景慧
-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
- 内蒙古西部自然植被土壤碳库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6年
- 选取内蒙古西部的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灌丛、温带荒漠和草甸共70个样地,对其土壤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温带森林的固碳效果最好,其次为温带灌丛和草原,再次之为草甸和荒漠。内蒙古西部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1.034×10^8t,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2.062×10^8t,温带草原和荒漠碳储量最高。气候因素对内蒙古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显著,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 黄昕琦李恩贵张景慧祁瑜陈慧颖周一飞杨崇曜黄永梅
-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影响因素
-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牧后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天然草地;2)中度放牧样地的地下生物量与天然草地相差不大,群落水平的地下生物量最高;3)放牧样地受到破坏后围封,个体植株较天然草地小,但生物量略高于天然草地.
- 张景慧祁瑜王艳黄永梅
- 关键词:根冠比构件生物量
- 内蒙古大针茅草原常见植物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固碳相关属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探究植物与固碳相关属性在不同功能群、器官和物种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属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2012年8月对内蒙古大针茅草原的4个样地(长期无干扰样地、长期自由放牧样地、4年围封样地和4年围封割草样地)进行了群落调查,并采集样地中的常见植物,测定了与植物固碳相关的属性,包括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以常见植物为对象,在功能群水平研究了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差异;针对各样地的共有种——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大针茅(Stipa grand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从物种和器官水平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的固碳相关属性。结果表明:大针茅草原植物不同功能群、物种和器官间的固碳相关属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不同功能型、物种和器官的固碳相关属性有显著差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4年围封割草对植物与固碳相关属性的影响最为明显,功能群、器官和物种水平的植物氮含量均有下降。糙隐子草和猪毛菜的这些属性对长期自由放牧的响应敏感,且方向相反。
- 陈慧颖张景慧黄永梅龚吉蕊
- 关键词:碳氮比围封
- 基于蜥蜴干扰的大针茅草原补偿生长研究
- 2014年
-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针茅草原毛登牧场的生态监测,进行实地采样,通过对围封样地、大针茅样地、蜥蜴样地进行对比,研究蜥蜴活动对大针茅草原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个体形态的干扰作用,进而探讨蜥蜴干扰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蜥蜴活动对大针茅草原地上总生物量增加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大针茅草原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影响显著(P<0.05).大针茅和羊草个体生物量在样地间存在差异,羊草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围封样地、蜥蜴样地、大针茅样地;大针茅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大针茅样地、蜥蜴样地、围封样地.通过样线法对蜥蜴活动的生境状况进行调查,表明蜥蜴活动所在生境的斑块的周长与聚集的洞穴的个数成线性关系.
- 杨涵越聂梅张景慧黄永梅
- 关键词:大针茅草原
- 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1
- 2016年
-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存在正相互关系,但其内在机制尚不能被很好地理解并且存在争议。对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历史做简短的回顾,然后根据时间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将时间稳定性分为平均值、方差之和以及协方差之和3个统计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对现在常见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机制进行分类和详细介绍。并对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研究的争论进行总结。建议未来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研究应该建立更加综合的理论,增加实验时间,应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对已发表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应多关注非生物量/多度的属性,控制物种属性而不是仅仅控制物种的数量。
- 张景慧黄永梅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稳定性
- 去除干扰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片功能属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放牧和割草、去除放牧、去除放牧和割草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和叶片属性测量,比较分析各样地土壤性质、群落生产力及主要物种的比叶面积(SLA,Specific Leaf Are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Leaf Dry Matter Content)、叶片氮含量(LNC,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在个体、功能群和群落水平对去除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去除干扰处理在短期对土壤特性和群落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2)多数物种在放牧和割草样地SLA较低,说明典型草原多数物种的SLA表现为放牧逃避;3)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属性对去除干扰的响应不一致,去除放牧后,多年生杂类草的SLA和LDMC不受影响,但LNC变小;多年生禾草的SLA增加,而LDMC和LNC无显著变化。一年生植物在去除放牧和割草后,LNC显著增加。去除割草后,多年生禾草SLA减小,而多年生杂类草SLA、LNC增加,LDMC减小;4)在群落水平,放牧和割草样地由于较占优势的多年生禾草SLA较低,群落比叶面积最低,在去除放牧和割草样地,群落叶片氮含量显著增加;5)在内蒙古典型草原,LDMC能够很好地将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区分,SLA在个体、功能群和群落水平均比LDMC敏感。
- 张景慧黄永梅陈慧颖杨涵越
- 关键词:功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