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奕

作品数:3 被引量:6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麻醉
  • 2篇臂丛
  • 2篇臂丛神经
  • 2篇臂丛神经阻滞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腋路臂丛
  • 1篇腋路臂丛神经
  • 1篇腋路臂丛神经...
  • 1篇上肢
  • 1篇上肢手术
  • 1篇轻比重
  • 1篇卧位
  • 1篇下臂丛
  • 1篇下肢
  • 1篇下肢骨科
  • 1篇下肢骨科手术

机构

  • 3篇天津医院

作者

  • 3篇张晓奕
  • 1篇孙翠翠
  • 1篇桂晓臣
  • 1篇徐桂茹
  • 1篇贾方
  • 1篇陈学丽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0·15%罗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的可行性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观察0.15%罗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Ⅰ组,n=30),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n=30)。Ⅰ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内针实施腰麻,脑脊液流出,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0.2~0.3ml/s的速度注入0.15%罗比卡因7~8ml(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阻滞平面情况调节手术台角度,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9~T22,Ⅱ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以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75%罗比卡因12ml。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高于Ⅱ组(P〈0.01)。骨性操作期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Ⅰ组低于Ⅱ组(P(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而Ⅰ组组内患侧与健侧VAS及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Ⅱ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0%,高于Ⅰ组(P(0.05)。结论0.15%罗比卡因轻比重CSEA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安全可行。
徐桂茹贾方桂晓臣张晓奕孙翠翠
关键词:罗比卡因轻比重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①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及传统异感(TS)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②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ASAI~III级,随机均分为US组、NS组和TS组。3组均给予0.4%罗哌卡因30mL。记录阻滞完成所需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和持续时间(T3);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记录并发症。③结果US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NS组和TS组(P<0.01)。US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与NS组和TS组比较则明显缩短(P<0.05)。US组镇痛维持时间(T3)与NS和TS相比明显延长(P<0.05)。U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NS组(P<0.05)和TS组(P<0.01)。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和TS组分别出现3例和6例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④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张晓奕
关键词:麻醉超声检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6
201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急诊或择期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US组)和传统解剖定位组(NS组),两组均合并使用神经刺激器,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US组为30ml,NS组为40ml。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结果US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合并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局麻药用药量,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陈学丽张晓奕张华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