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珠

作品数:6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会议论文
  • 2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关节
  • 18篇骨折
  • 16篇手术
  • 13篇手术治疗
  • 10篇踝关节
  • 9篇外翻
  • 6篇松解
  • 6篇踝关节骨折
  • 6篇内固定
  • 6篇关节骨折
  • 5篇入路
  • 5篇软组织
  • 5篇跖骨
  • 5篇疗效
  • 5篇截骨
  • 5篇距下关节
  • 5篇跟骨
  • 4篇平足
  • 4篇平足症
  • 4篇切开

机构

  • 60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杭州萧山中医...

作者

  • 60篇张明珠
  • 57篇俞光荣
  • 52篇杨云峰
  • 46篇李兵
  • 40篇朱辉
  • 36篇陈凯
  • 28篇于涛
  • 27篇赵有光
  • 4篇张英琪
  • 3篇陈大伟
  • 2篇张洪涛
  • 2篇周海超
  • 1篇周家钤
  • 1篇杨茂伟
  • 1篇王丹
  • 1篇李海丰
  • 1篇李春光
  • 1篇郁耀平
  • 1篇徐海林
  • 1篇苗旭东

传媒

  • 11篇第十七届全国...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足踝外科电子...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19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弓内翻足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目的 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评价成人高弓内翻足畸形的中、短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获完整随访的17例(21足)高弓内翻足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男9例,女8例;年龄16~57岁,平均33.2岁.临床评估包括疼痛...
杨云峰李兵张明珠朱辉陈凯俞光荣
跟腱断端束束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跟腱断端束束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12月采用跟腱断端肌腱束的束束缝合法治疗16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5~42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均为运动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3d。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腱内侧入路,进行肌束与肌束的断端缝合。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功能锻炼,2~6周从部分负重转为完全负重,术后2个月开始穿运动鞋行走及踝关节活动范围功能锻炼,术后lO周开始提踵功能锻炼。随访期观察并发症情况。术后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16例患着术后均获得随访14—44个月,平均30个月。伤口均I期缝合且I期愈合,无感染、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异常、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跟腱断裂。术后10-14周(平均12.2周)返回T作岗位。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85—100分[(91.5±4.9)分]。结论对于有运动要求的年轻患者,跟腱断端束束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早期功能锻炼,尽快返回工作岗位且疗效确切。
李兵杨云峰陈凯于涛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关键词:跟腱
Fn14-shRNA慢病毒载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构建Fn14-shRNA慢病毒载体,以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研究Fn1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使用RNA干扰技术,构建Fn14干扰载体、病毒包装、感染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 Fn14-shRNA干扰质粒单酶切验证阳性,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干扰组Fn14在稳转细胞株中表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Fn14-shRNA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Fn14在骨肉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于涛杨云峰李兵陈凯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关键词:骨肉瘤RNA干扰慢病毒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2016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通过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18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丢失情况,并发症和胼胝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完成6-40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克氏针拔除时间平均为5.28周。所有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均未存在感染,均未发生克氏针断裂,2例克氏针脱落,均未形成足部胼胝。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固定方式可靠,效果确切。
赵有光李兵张明珠于涛陈凯朱辉俞光荣杨云峰
关键词:趾骨骨折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运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使用内侧撑开技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69岁,平均48.52岁.患者...
杨云峰于涛李兵陈凯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
单纯内侧入路距下关节融合治疗平足症的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平足症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但缺乏机制认识和同一观点,传统治疗方法大多会使足部处于非生理状态。目的:探讨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治疗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方法治疗平足症14例,男3例,女11例,年龄51~75岁,平均60.81岁。所有患者均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Myerson分型:Ⅱa 9例、Ⅱb 3例、Ⅱc 2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91~124 min,平均100.54 min。其中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25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感染。骨愈合时间8~17周,平均9.53周。1例患者随访时出现内固定疼痛。无骨不连或者内侧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发生。AOFAS评分从术前的43.6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0.81分。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6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66分。结论:对于轻度或部分中度平足症畸形,单纯距下关节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俞光荣于涛杨云峰李兵陈凯朱辉张明珠赵有光
关键词:平足手术治疗距下关节胫后肌腱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Ⅰ期融合治疗伴第一跖跗关节脱位Lisfranc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Ⅰ期融合治疗伴第一跖跗关节脱位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全国9个足踝外科中心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6例伴第一跖跗关节脱位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60.3%),女50例(39.7%);年龄20—87岁,平均45.5岁。单纯脱位41例(32.5%),骨折脱位85例(67.5%)。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6d,平均11.7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92例)和Ⅰ期融合组(34例)。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疗效;同时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126例患者随访18~80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与Ⅰ期融合组分别为(79.4±6.7)分和(85.1±8.3)分(P〈0.05);VAS分别为(3.1±0.6)分和(2.2±0.3)分(P〈0.05);SF-36的生理功能评分为(80.3±5.3)分和(83.5±6.9)分(P〉0.05);SF-36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6.1±4.6)分和(84.6±8.7)分(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有5例(5%)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16例(17%)再次脱位,36例(39%)行走时中足疼痛较明显,8例(6%)发生跖跗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并行Ⅱ期融合术;Ⅰ期融合组有2例(6%)内固定引起疼痛,取出内固定后好转,未见再次脱位、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创伤性关节炎(P〈0.05)。结论对于伴第一跖跗关节脱位Lisfranc损伤,Ⅰ期行第一跖跗关节融合术稳定第一跖跗关节,可以改善患足功能,减轻疼痛,避免发生再次脱位、疼痛、内固定失败或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张明珠杨云峰苗旭东徐海林黄建华张洪涛张晖王志坚杨茂伟栾波阿发武俞光荣
关键词:足损伤关节融合术
内侧单一切口双关节融合治疗僵硬性平足症
目的 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内侧单一切口截骨融合距下、距舟关节矫形治疗13例(ⅡB6例、Ⅲ期7例)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手术取内侧单一切口...
杨云峰李兵张明珠朱辉陈凯俞光荣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块的三维分布热图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后踝骨折块的立体骨折线-面-三维立体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0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后踝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及临床资料,将所有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使用Mimics 16.0进行分析,复位骨折后,使用3-Matic软件在立体图形中标识骨折线。进行标准化后,将所有后踝骨折块的立体骨折线绘制于同一三维立体图像中。最终绘制出骨折线和骨折面的热图。结果后踝关节面骨折线变化各异,但大部分骨折线仍集中于一条弧形带状区域。该带状区域始于距离后缘切线1/7~2/7的位置,止于距离外缘切线5/11~7/11的位置。后踝骨折块关节面占胫骨远端总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平均为14.96%(2.23%~38.45%)。立体骨折块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位于标准底部视角后侧的2/11、标准内侧视角后侧的1/9、标准外侧视角后侧的1/11。结论后踝骨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大部分骨折块位于后外侧,即主要为HaraguchiⅠ型或Bartonicek-Rammelt 2型骨折。对于后踝骨折的线-面-三维研究,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损伤机制的探索,以及为生物力学或有限元建模提供理论依据。
于涛杨云峰李兵张明珠张英琪俞光荣
关键词:踝损伤踝关节骨折
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从2008-09/2012-10月,作者医院对20例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9~60岁,平均36.8岁,均为闭合型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内踝骨折采取前内侧入路,同时探查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及距骨软骨面。对于不伴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的予直接复位固定内踝,存在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的予以复位植骨固定后再行内踝复位固定。对于存在距骨软骨面剥脱的,予以去除剥脱的软骨,暴露的骨面予微骨折处理。外侧结构损伤Ⅰ期修复。本组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踝术后功能。结果 20例中16例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神经损伤表现,随访期间内无影像学创伤性关节炎征象。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71~93(80.9±5.4)分,其中优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对于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处理踝关节内外侧结构损伤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胫距内侧关节面的情况,并予以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任昊旸杨云峰李兵陈大伟周海超陈凯于涛赵有光朱辉张明珠俞光荣
关键词:踝关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