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多因素分析
- 本文收集1995年11月~2010年12月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的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伴有腹水和血肌酐较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早期再出血,这类患者于内镜治疗前后应予积极...
- 樊艳华杨艳房龙高春杜时雨张明刚王远新
- 关键词: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伊托必利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症状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通过与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伊托必利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9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双盲法分别接受伊托必利5smg tid或安慰剂tid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1)基线期、治疗1周和2周分别评价上腹胀、上腹不适、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的总症状评分和上腹胀和早饱2项主要症状评分(0~3);(2)胃不透X线标志物排空率;(3)受试者和观察者的疗效综合评价。同时评价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安全性。结果:伊托必利治疗1周和2周后总症状评分和两项主要症状评分、受试者和观察者的疗效综合评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伊托必利组2周治疗结束时第5小时胃排空率显示优于安慰剂的趋势,虽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8)。伊托必利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结论:伊托必利50mg tid,疗程两周,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柯美云刘晓红许大波陈昱湖朱森林王吉耀陈世耀赵洪川张明刚
- 关键词:慢性胃炎伊托必利安慰剂
- 胰头增大的诊断及鉴别
- 1998年
- 分析我院临床难以确诊的64例胰头增大病员,经病理、手术证实其中胰头癌40例,慢性胰腺炎24例。结果提示术前胰头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应从临床表现、影象学所见特别是胰胆管的改变等进行综合分析。
- 张克俭张明刚段建英
- 关键词:胰头癌慢性胰腺炎
- 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 2006年
-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根据症状分为四组:烧心、反酸、吞咽不利、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40例)、岛型(28例)和舌型(18例)。活组织检查结果示:胃底腺型上皮35例、胃贲门交界型上皮39例、特殊型柱状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者15例,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食管炎发展的一种结果,其诊断需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对BE的随诊观察可早期发现食管癌。
- 杨华元雷健康张明刚韩春丽卢家馨施光美
- 关键词: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病理学
- 误诊为胰腺癌的IgG4相关性疾病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47岁,3年前出现交替排成形黄便或脂肪便,伴食欲减退。2年前出现双侧颌下区肿物,病理示双侧颌下腺慢性炎,腺泡萎缩,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双侧慢性颌下腺炎”。
- 刘霞李靖涛樊艳华张明刚卢昕王国春
- 关键词:相关性疾病胰腺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颌下腺炎误诊
-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 1 0 2 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病例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0 2 5例中 3 9例发生癌变 ,癌变率为 3 .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发生率 ,在≥ 40岁组显著高于 <40岁组 (P <0 .0 5 ) ,且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5 )。息肉的直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呈正比。结论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相关。
- 张明刚李靖涛赵拥军赵洪川
- 关键词:大肠腺瘤性息肉结肠镜大肠癌前病变年龄病理类型
- 1134例大肠癌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37
- 2003年
- 张明刚李靖涛杨华元赵洪川
- 关键词: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高危人群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附16例分析
- 本文分析了16例直肠类癌的肠镜及超声内镜特点,探讨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表明,超声内镜有相对特异性的特点,有利于与息肉、肠癌及间质瘤的鉴别,此外超声内镜能判明类癌浸润的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选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有...
- 王远新张明刚李靖涛赵洪川
- 关键词:直肠类癌病理改变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因探讨及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慢性胰腺炎40例(87%),胰腺肿瘤4例(8.7%),胰腺囊肿(不包括合并胰腺炎者)2例(4.3%)。全部患者均有脾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底静脉曲张,其中7例同时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5例(54.3%)。16例(34.8%)行手术治疗,脾脏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其他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 张明刚白如雪韩春丽杨华元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胰腺炎胰腺肿瘤
-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对行内镜治疗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1月-2010年12月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的患者300例,其中治疗后早期再出血23例,按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离子、血糖、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等十余项辅助检查指标及不同内镜治疗方法与早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男性(P=0.04)、腹水(P=0.032)、门静脉内径(P=0.046)、血肌酐(P=0.049)、血钠(P=0.033)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腹水(OR=3.505,95%CI:1.169~10.512,P=0.025)、血肌酐(OR=1.016,95%CI:1.002~1.031,P=0.028)是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腹水和血肌酐较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早期再出血,这类患者于内镜治疗前后应予积极干预。
- 杨艳樊艳华房龙高春杜时雨张明刚王远新张克俭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