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凯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通过采用经口肠梗阻长导管对34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和应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对12例急性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观察,在其作用机理、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等各...
- 尚东毕伟梁国刚王长淼张盛林张庆凯于艺罗鹏齐清会
-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
- 文献传递
-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比较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三科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9例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组41例,传统手术组88例。结果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组术后5年复发率为5.0%(2/40),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8.8%(16/85),P<0.05],且复发时间(42.5±7.8)个月明显晚于传统手术组[(20.3±11.8)]个月(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防治肠梗阻复发效果良好。
- 刘智刚尚东毕伟张盛林张庆凯罗鹏范家乔刘沐苍梁国刚王长淼齐清会
- 关键词:肠排列术肠梗阻导管手术急性小肠梗阻
- 术前减黄在中度恶性梗阻性黄疸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在中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86例壶腹周围癌伴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入院时血清TB 171-342μmol/L,根据有无术前减黄,将患者分为减黄组(36例)与未减黄组(50例)。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减黄组减黄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8/36),其中胆系感染3例,胰腺炎2例,电解质紊乱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减黄组减黄后平均TB为(103±58)μmol/L,明显低于减黄前的(256±49)μmol/L(t=-12.145,P<0.05);减黄后ALT、AST分别为84(58,108)、54(41,84)U/L,明显低于减黄前的208(72,348)、135(65,209)U/L(Z=-3.672,-3.886;P<0.05)。减黄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18/36),未减黄组为56%(2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3,P>0.05)。结论对于中度恶性梗阻性黄疸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减黄能改善肝功能,但并未使患者在术后结局方面获益,且增加减黄操作相关并发症,诊断明确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 高建平李爽孙震祁冰张庆凯张桂信尚东
- 关键词:术前减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清胰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P38MAPK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清胰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CAM-1,P38MAPK。结果清胰汤组和抑制剂组肺组织P38MAPK及ICAM-1活性显著下降,血中淀粉酶、内毒素水平也显著降低。肺组织病理观察则显著改善。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清胰汤可以通过下调P38MAPK活性及ICAM-1活性,阻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达到减轻肺损伤的目的。
- 张庆凯陈海龙
- 关键词:P38MAPKICAM-1重症急性胰腺炎清胰汤
- 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局麻下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灌洗引流时间平均5.5 d,3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并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5.6%;6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占14.6%;4例发生腹腔感染后形成脓肿,其中2例经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另外2例因病情过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9%。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早期置管引流灌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罗鹏张庆凯尚东
- 关键词:腹腔室隔综合征腹腔灌洗
- 如何做好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研究——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防治胰腺疾病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研究思路与方法
- 2024年
- 中西医结合外科是以不断发展着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基础,接纳和传承祖国医学的诊疗特点和宝贵经验,进而形成的集合中、西医学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的优势,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独特的外科学新体系。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研究更是要与临床需求同步,与科学进展同频,与中医经典同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本课题组团队在继承前辈们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总结归纳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研究的“辨通融创”之道,以期为学科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 尚东王庭鑫李爽赵亮项红王治洲马殊荣隋华张庆凯张桂信尹沛源陈海龙齐清会白长川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
- 侵袭性纤维瘤病4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8例AF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病人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76岁,其中31~40岁病例最多(13例)。腹外型34例(70.8%),腹壁型9例(18.8%),腹腔内和腹内型(10.4%)。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免疫组化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术后完整随访40例(83.3%),4例病人术后复发。结论 AF病好发于年轻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除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及常规影像特点外,免疫组化β-连环蛋白、波形蛋白阳性为AF的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仍为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术前应积极明确诊断,应充分评估完整切除的可能性与手术创伤的风险,将手术引起的器官和功能障碍与肿瘤的预期行为和其他治疗的潜在疗效进行权衡。无论瘤体大小,术中均应送检标本切缘,以确保R0切除,减少复发率。
- 胡凤林祁冰张庆凯徐贺刚华忆尚东
-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手术免疫组化复发病理学
- 多镜联合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的难点与要点被引量:8
- 2018年
- 胆道结石病在我国有着分布广泛、发病率高、起病急、并发症多的特点,胆道结石引发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50%以上。其治疗难度大,花费多,因此胆道结石的防治是医疗工作的重点之一。传统的开放手术因损伤大,恢复慢而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虽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因受到设备、器械以及术者技术、思维习惯的限制,使手术难度及操作时间增加。
- 尚东张庆凯张桂信
- 关键词:胆道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变异右后肝管损伤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如何避免变异右后肝管损伤及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共进行Lc1710例。其中5例发现右后肝管变异。本文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中发现右后肝管汇入胆囊体部1例(ⅠA型),右后肝管汇入胆囊管2例(ⅢA型),胆囊管汇人右后肝管2例(ⅢB型),变异以Ⅲ型多见。全组5例患者均未造成胆管损伤,其中1例中转开腹后行胆囊切除。结论右后肝管变异是LC中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充分认清右后肝管变异的类型,合理实施术前MRCP及术中胆道造影,掌握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可有效预防变异右后肝管损伤。
- 赵海龙尚东张庆凯张盛林
- 关键词:胆管变异
- VSD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VSD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对创面引流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12年本院收治的16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资料。结果:9例患者行单纯患部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其平均住院日为32天;5例患者行清创术后,采用VSD予以创面持续负压充分引流,其平均住院日为22天。结论: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时,VSD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 张庆凯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筋膜炎V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