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三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国语》研究
-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两汉、魏晋的学者大多认为其作者与《左传》的作者同为左丘明,且二书在内容上相表里,故而将之视为“春秋外传”,处于准经典的地位。唐刘知几也视之为“六...
- 张居三
- 关键词:左丘明
- 《国语》民族关系中“礼”的作用
- 2013年
- 春秋时期,"礼"的约束力大大减弱,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失去了它最初的效力。《国语》所载反映了这一实际。诸夏多藐视戎狄,往往置"礼"于不顾,或以守"礼"之名行"非礼"之事,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亦有开明的国君、卿大夫能从大局出发,以"礼"为指导,混同"夷"、"夏"文化。而戎狄也在不断吸收华夏先进礼乐文化的过程中,主动归附诸夏,维护了民族间的和谐。
- 张居三
- 关键词:戎狄民族关系
- 《说文解学》同训词研究
- 本文立足於《说文解字》同训词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同义现象、非同义现象、同义现象的同源关系以及非同义现象的分类等。重点在於分析同义同训词的同源关系,主要从同义同训词声韻的五个方面来分析。分析的依据是王力先生《同源字论》的思想,...
- 张居三
- 关键词:同训词
- 文献传递
- 《国语》研究
-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两汉、魏晋的学者大多认为其作者与《左传》的作者同为左丘明,且二书在内容上相表里,故而将之视为“春秋外传”,处于准经典的地位。唐刘知几也视之为“六...
- 张居三
- 关键词:左丘明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国语》与《越绝书》、《吴越春秋》的关系
- 2012年
- 一、《国语》相关记载与《越绝书》的关系《越绝书》和《国语》都记载春秋吴越争霸之事,《国语》成书于战国早期,在编撰思想和具体所载历史上,应对《越绝书》有一定影响。据《越绝书》卷一《越绝外传本事》云,其作者或为子贡,或为子胥。①陈振孙认为“盖战国后人所为,而汉人又附益之耳。”②杨慎等推断作者为东汉人袁康和吴平。该书各部分最终的形成时间不尽相同,有大致成于战国末或秦汉之间的,有形成于秦汉时期至三国东晋的,
- 张居三
- 关键词:《吴越春秋》《越绝书》秦汉时期编撰思想战国陈振孙
- 韦昭《国语》解对《春秋》经传的征引
- 2012年
- 韦昭《国语》解大量征引《左传》的内容,其作用在于交代《国语》所载史实之背景、补足历史事件的因果以及通过对比两者的文字达到疏通文义的目的,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掌握《国语》正文。此外韦昭也通过征引《左传》为《国语》作解,来达到考辨史实细节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征引拉近了《国语》与《春秋》经传的关系,提升了《国语》的史学地位。
- 张居三
- 关键词:征引
- 《国语》研究
-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两汉、魏晋的学者大多认为其作者与《左传》的作者同为左丘明,且二书在内容上相表里,故而将之视为“春秋外传”,处于准经典的地位。唐刘知几也视之为“六...
- 张居三
- 关键词:史学价值
- 《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学界对《国语·齐语》和《管子·小匡》间的关系,倾向于《齐语》抄自《小匡》这一观点。本文先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二者文字上的对比,根据古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以二者使用虚词、句子成分的完整性等来论证《齐语》当为《小匡》之本。再通过二者结构的对比和对《齐语》抄自《小匡》之说进行可能性分析,来证明《小匡》抄自《齐语》是毋庸置疑的。
- 张居三
- 关键词:虚词篇章结构
- 《国语》的史料来源被引量:7
- 2006年
-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 张居三
- 关键词:史料史料来源
- 《国语》西周部分的史料价值被引量:6
- 2007年
- 《国语》西周部分在全书占有的比例较小,但是作用不可低估。作者对这一部分史料的选择并非毫无目的,而是用心良苦。这一方面符合“语书”的作用,一方面也定下了全书思想价值的取向。不但交待了具体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而且也为研究西周的灭亡提供了政治、经济的有力证据,并顺理成章地交待了“礼乐崩坏”的根源。
- 张居三
- 关键词:西周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