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坤
- 作品数:43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5~2008年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17例(21足),男性14例(18足),女性3例(3足);年龄19~56岁,平均34.2岁。按Sanders分类:Ⅱ型7足,Ⅲ型10足,Ⅳ型4足。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ier角),术后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3.2个月。术前Bohler角-31°~20°,平均-0.6°,术后拆除外固定后Bohler角18°~40°,平均3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术后踝-后足评分,平均得分85.6分(67~95分),优7足,良11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5.7%。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相当,值得推广。
- 许伟华杨述华叶树楠张宇坤
- 关键词:跟骨骨折外固定器微创手术
- 生长分化因子5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生长分化因子5是软骨与骨组织形成、发育的重要调解因子,在诱导软骨形成,促进骨、软骨、肌健韧带损伤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检测与软骨形成分化相关的细胞外基质及蛋白多糖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2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昆明种小鼠20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长分化因子5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为自备。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接种到6孔板,在细胞生长到90%融合时开始转染。设立3组:转染组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进行脂质体介导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空质粒组转染空质粒pcDNA3.1(+);空白对照组只加入等量脂质体,其余步骤相同。主要观察指标:转染后72h通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鉴定转染是否成功,同法检测软骨基质Ⅱ型胶原的表达,转染后14d阿尔辛蓝染色检测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转染组有一大小为219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骨髓基质干细胞胞浆内呈棕色阳性染色;而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生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转录,无特异性扩增条带,且细胞胞浆未见明显染色。转染组可检测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基因大小225bp,Ⅱ型胶原细胞胞浆中可见棕黄色染色;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SP染色均无明显染色。阿尔辛蓝染色后转染组细胞呈蓝染,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异染性着色。结论:pcDNA3.1(+)/生长分化因子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显著增加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 刘之川邵增务邓超丁凡郭兵张宇坤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5软骨分化质粒
- 生长分化生长因子-5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生妊分化生长因子5(GDF-5)是调控肢体骨骼发育和关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参与细胞聚集和软骨分化等过程的调节。笔者采用重组GDF-5直接干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软骨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软骨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张宇坤杨述华孙立杨操田洪涛徐亮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生长分化小鼠GDF-5骨骼发育
- 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双基因转染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的体内诱导成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将转染双基因的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内,4周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体内诱导成骨效果。结果:转染pIRES-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扩增出1.2kb及590bp两条带,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阳性信号。该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4周后有大量异位骨形成。结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髄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强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 孙立田晓滨杨述华胡如印汪雷陆延盛张宇坤傅德皓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异位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细胞间对话囊泡”外泌体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以椎间盘代谢异常、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为特征的一种病理改变。IDD与年龄和脊柱承受的异常应力负荷息息相关,常常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最终引起下腰痛和行走障碍。由于ID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疾病进展难以缓解,治疗仍以手术和对症治疗为主,寻求一种新的缓解IDD进展的药物治疗方式迫在眉睫。外泌体(exosome)作为一种具有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细胞外囊泡,在退变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路径。该文分析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椎间盘的可能作用和机制,以期为后续外泌体应用于ID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 王君坦张宇坤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外泌体髓核细胞干细胞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在损伤部位的局部成骨基因表达和骨缺损重建修复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54只,其中48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只32侧),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A组:注入hBMP-2+纳米骨浆;B组: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C组:注入纳米骨浆。另6只动物制作左桡骨中段骨缺损,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2周取材行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12周A、B和C组骨缺损均修复,A组骨缺损处有明显BMP-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在ALP水平、成骨速度、新生骨量及新生骨力学强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愈合。结论纳米骨浆复合BMP-2质粒后,具有一定骨诱导作用,植入体内后成骨速度、质量及力学强度较单纯的纳米骨浆明显增强,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 田晓滨孙立杨述华胡如印张宇坤傅德皓
- 关键词:纳米材料基因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类骨缺损
- 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5年5月,对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行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THA,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颗粒骨均取自体骨,术后24h后开始被动活动,3个月后开始全负重锻炼。临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SS)系统评分,对任何原因引起髋臼假体翻修均视为临床失败。根据Conn等影像学评价法观察颗粒骨长人情况,根据DeLee的三区法测量臼杯、骨水泥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臼杯的移位程度则依据其相对于泪点间线的距离而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平均4.3年(1.0-7.5年)随访,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10-62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84分(58-98分)。1例髋部有轻度疼痛,无患者行翻修手术。大部分髋部恢复了其正常的旋转中心,仅有2例高出对侧0.8 mm。大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稳定,2例在Ⅰ区和Ⅲ区出现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在Ⅲ区出现非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臼杯假体在术后7年出现明显移位(6 mm),但并没有行翻修手术。结论颗粒骨压紧植骨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髋臼重建方法,其联合THA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伴髋臼缺损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活动。
- 杨述华张宇坤杨操许伟华李进叶哲伟刘勇
- 关键词: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颗粒骨植骨
- GDF-5在大鼠肢体早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与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生长分化因子-5(GDF-5)在大鼠肢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GDF-5调控肢体发育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 estern b lotting分别检测GDF-5在大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肢芽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胚胎肢体发育的早期阶段GDF-5 mRNA呈持续表达,其中在胚胎13、14d(E 13、E 14)呈高表达,继而表达减弱,GDF-5蛋白表达规律与mRNA变化趋势一致。结论GDF-5在大鼠胚胎早期肢体发育中对调控软骨发育和关节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 孙立张宇坤杨述华杨操付德浩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胚胎GDF-5
- 低氧环境和生长分化因子-5联合诱导促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生长分化因子-5(GDF-5)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自组装”形成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学方法鉴定。将hBMSCs用含100ng/mLGDF-5软骨诱导液(cM)分别在低氧(A组)和正常氧(B组)环境下诱导培养3周,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表达情况。将A、B两组hBMSCs消化后,按一定密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在不同氧浓度下CM继续诱导3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I、Ⅱ型胶原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葡萄糖胺聚糖(GAG)表达。结果h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45分子。诱导5d后A组细胞较B组明显增殖,诱导10dA组细胞体积较B组小。含GDF-5的CM诱导hBMSCs3周后,Ⅱ型胶原和AggrecanmRNA表达阳性,A组Ⅱ型胶原和Aggrecan表达量较B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5诱导hBMSCs可“自组装”形成一定形状大小类软骨样组织,A组Ⅱ型胶原表达较B组增加,A组I型胶原表达量下降,B组表达阳性;A组甲苯胺蓝染色异染加深。结论低氧促进GDF-5诱导hBMSCs向软骨分化,低氧环境下GDF-5诱导软骨分化的hBMSCs“自组装”形成的工程化软骨更具有软骨表型。
- 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孙志博夏天许伟华叶树楠
-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髓细胞
- 骨肉瘤反义核酸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4年
-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利用反义核酸对肿瘤进行基因治疗的新技术给骨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骨肉瘤反义基因治疗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今后该领域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 张宇坤杨述华
-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表达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