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妤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10年
- 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少量恶性细胞,起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新技术的发展使分离和鉴定循环肿瘤细胞成为可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已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预后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随时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存活时间.而系列监测结果能够更早地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能够制定更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希望帮助读者了解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适应证、临床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 余锋张妤施乐华殷正丰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
- 循环肝癌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复发转移是导致绝大多数肝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的研究提示,从原发灶或转移灶释放进入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肝癌根治性术后复发转移的一个主要根源。在过去的10多年中,尽管CTCs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缺乏可使用的肝癌CTCs检测方法,目前人们对于肝癌CTCs临床重要性的认识远不及其他主要类型的肿瘤。可喜的是,近年来关于肝癌CTCs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并且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本文着重总结已报道的肝癌CTCs检测方法,综述肝癌CTCs作为肝癌复发转移来源的现有实验证据以及其作为肝癌预后标志物的现有研究结果,并讨论肝癌CTCs临床转化应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张妤杨霞殷正丰
- 关键词: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预后
- 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制备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小鼠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检测ASGPR在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ASGPR H1大亚基进行序列分析,选取ASGPR1全长序列制备免疫原。通过RT-PCR合成ASGPR1cDNA,构建ASGPR1表达重组载体,在E.coli BL21中表达后纯化,获得目的抗原。应用传统融合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常规检测单抗亚类和效价,竞争抑制实验鉴定单抗特异性。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ASGPR在多种肝源性与非肝源性细胞系以及多种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效价达112 800。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该单抗具有很好的ASGPR结合特异性,而且识别的肽段位于ASGPR胞外段。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SGPR不同程度地表达于肝源性细胞系,但不表达于非肝源性细胞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SGPR专一性表达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肝癌中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肝癌(75.0%vs 28.6%,P<0.05)。结论成功制备高特异性人ASGPR小鼠单克隆抗体,适用于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GPR表达,可用于临床病理鉴定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
- 李军陈磊孙斌张妤钱海华殷正丰
- 关键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肝肿瘤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
- mda-7/IL-24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mda-7/IL-24对不同类型的肝肿瘤细胞及正常肝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mda-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da-7,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PLC/PRF/5和正常肝细胞L02,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钙蛋白酶抑制剂Ⅰ(ALLN,25μmol/L)预处理上述细胞30min,观察阻断内质网应激通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感染Ad-GFP比较,Ad-mda-7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P<0.0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P<0.01,其中对HepG2细胞影响最明显),而对正常肝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ALLN预处理能部分抑制Ad-mda-7的上述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Ad-mda-7能诱导HepG2细胞BiP/GRP78、Bax蛋白高表达(P<0.01),caspase-12、caspase-3活化及p38 MAPK磷酸化;ALLN预处理能抑制Ad-mda-7转染引起的Bax蛋白高表达及caspase-12、caspase-3活化;而对BiP/GRP78的高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无影响。结论:mda-7/IL-24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 张小峰施乐华艾莉康晓燕温莹浩钱海华张妤殷正丰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肝肿瘤
- 基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循环肝癌细胞磁性分选检测法及其改良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介绍一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富集和检测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改良,以提高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方法: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特异表达于肝实质细胞膜的跨膜蛋白.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ASGPR的磁性分选和Heppar1免疫鉴定的循环肝癌细胞富集和计数系统.首先以生物素化去唾液酸胎球蛋白作为配体与肝癌细胞结合,然后用抗生物素抗体磁珠进行间接磁性标记,从而磁性捕获循环肝癌细胞,接着用Heppar1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文献报道和实际操作中发现,检测过程中采用肝素抗凝会引起细胞悬液中出现凝胶,影响细胞通过分离柱,降低分离效率.我们将部分步骤改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替代肝素抗凝,采用Hep3B肝癌细胞掺入试验对两种方法回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部分步骤改用EDTA抗凝后,细胞悬液中未出现凝胶现象.细胞掺入试验显示,5mL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别掺入10、30、90、270和810个Hep3B细胞,在每个掺入水平,改良法Hep3B细胞的平均回收率均≥70%,回收效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基于ASGPR的循环肝癌细胞富集和计数系统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循环肝癌细胞检测方法.经改良后能够有效消除细胞悬液中凝胶形成的现象,肝癌细胞回收效率较原检测法明显提高.
- 余锋陈磊徐文曹璐张妤施乐华殷正丰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肝细胞癌
- 靶向循环肿瘤细胞——防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新策略被引量:4
- 2014年
-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发生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外科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远期疗效。肝癌复发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阶段发展、极其复杂的动态生物学过程,
- 时志龙张妤殷正丰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肿瘤转移
- 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联系被引量:1
- 2007年
- 肿瘤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不同于正常的组织细胞,其中某些基因会出现异常表达。基因表达上调为靶向给药提供了靶点,从而避免在治疗肿瘤时伤及正常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都是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分子。针对HER2的赫赛汀(herceptin)已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而针对FAS的药物浅蓝霉素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近年来研究发现,FAS和HER2在某些肿瘤细胞(如乳腺癌细胞、卵巢癌细胞等)中同时高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着信号通路上的联系,而且用药后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本文对肿瘤细胞中二者的相互联系作一综述。
- 张妤殷正丰
- 关键词:肿瘤脂肪酸合成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