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翔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肉瘤
  • 6篇手术
  • 6篇骨肉瘤
  • 6篇骨折
  • 5篇椎间盘
  • 5篇细胞
  • 4篇腰椎
  • 4篇尤文肉瘤
  • 4篇疗效
  • 4篇假体
  • 4篇关节
  • 3篇蛋白
  • 3篇置换术
  • 3篇退变
  • 3篇启动子
  • 3篇肿瘤
  • 3篇周期
  • 3篇椎骨
  • 3篇踝关节
  • 3篇细胞周期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南昌大学第一...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江西省妇幼保...
  • 2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德兴铜矿
  • 1篇江西省医学科...

作者

  • 28篇廖翔
  • 20篇杨述华
  • 17篇邵增务
  • 8篇刘勇
  • 8篇黄山虎
  • 6篇郑启新
  • 6篇杜靖远
  • 5篇熊晓芊
  • 5篇舒勇
  • 5篇李进
  • 5篇高志增
  • 4篇曹凯
  • 4篇安洪
  • 4篇黄路
  • 3篇杨操
  • 3篇叶哲伟
  • 3篇韩智敏
  • 2篇邹利军
  • 2篇张战民
  • 2篇王洪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泛长江流域骨...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针对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出现原因并提出治疗对策。方法1999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TAR)对35例患者行TAR。男19例,女16例;年龄27~68岁,平均50.5岁。左侧20例,右侧15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患者踝关节均有疼痛、不同程度肿胀及活动受限。病程9~64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术前Kofoed总评分:6~48分,平均29分;疼痛评分0~35分,平均18.3分;功能评分6~18分,平均11.7分;活动度评分3~12分,平均9.2分。结果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延迟愈合,33例切口Ⅰ期愈合。28例获随访3~80个月,平均43.5个月。术中出现内踝骨折2例,踝关节内翻不稳定2例,踝关节背伸范围不足1例,均对症处理。术后足背中部及3~5趾相对缘皮肤感觉减退1例,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未作特殊处理。28例踝关节Kofoed总评分58~95分,平均85.5分;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3分;功能评分18~30分,平均20.7分;活动度评分16~20分,平均1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8例获优16例,良9例,中3例;X线片检查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采用STAR的TAR术虽然是治疗终末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存在特有的并发症,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原则及技术并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廖翔高志增黄山虎杨述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邱晓华邵增务廖翔刘心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肿瘤治疗放射性同位素外放射治疗癌细胞浸润
髓核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廖翔邵增务杨述华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方式与时机选择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时机选择。方法分析36例浮膝损伤病例,按Leas分型分为5型。评价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术式的功能恢复情况。按Karlstrom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9个月-7a,平均25个月。一期固定优良率为94.12%(16/17例),分期固定优良率为78.95%(15/19例),二期固定优良率为60%(6/10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儿童浮膝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期完成骨折固定为最佳手术时机。
高志增廖翔张志宏杨东
关键词:膝损伤骨折固定术儿童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介绍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线片测定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椎三维矫形内固定器械,具有材料优良、矫正效果显著、安装操作方便、固定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邵增务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廖翔王洪刘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外科手术
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B淋巴细胞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2011年
目的:预测及鉴定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方法:采用综合法预测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淋巴细胞表位,运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预测的表位肽,HPLC和MS进行表位肽的纯度分析及分子量鉴定,ELISA法检测表位肽的抗原性,并测定表位肽特异性免疫血清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免疫血清与EWS-FLI1蛋白亲合力。结果:通过综合法预测得到3个高分值的B淋巴细胞表位,HPLC分析合成的表位肽纯度>85%,MS鉴定表位肽的分子量无误,ELISA法检测证实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均可获得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其中表位肽P2的抗原性最强,在1∶40时A450=2.46,达到最高,1∶10 240稀释后抗原抗体反应仍呈阳性;用这3个B淋巴细胞表位肽免疫新西兰兔也能获得理想的抗体效价,其中表位肽P2获得的抗体效价最高,1∶512 000稀释时A450=1.11;Western blot鉴定表位肽P1、P2免疫血清能够结合EWS-FLI1蛋白。结论: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肽P1、P2具有潜在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黄路罗嘉全刘会文张战民廖翔邓高荣曹凯安洪舒勇韩智敏
关键词:尤文肉瘤融合蛋白嵌合蛋白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Charit啨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廖翔高志增黄山虎杨述华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假体腰椎退变
p16ink4a/hRb1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协同的调控作用
2006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p16ink4a/hRb1基因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本室构建的pIRES-p16ink4a-hRb1、pIRES-p16ink4a与pIRES-hRb1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p16缺失,hRb1表达阳性的骨肉瘤细胞株MC-63,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外源基因表达;Sub G_1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特异性和凋亡率。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外源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与对照组比,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细胞周期均显著阻滞在G_1期(P<0.01)并存在凋亡,且双基因导入组凋亡率分别比单基因组高4.04和6.94倍(P<0.01);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各时间点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上升,且双基因导入组细胞高于单基因组(P<0.01)。结论p16ink4a/hRb1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干扰了p16ink4a-Cy- clinD1/CDK-hRb1负反馈循环,比单基因导入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杀灭肿瘤细胞。
廖翔杨述华邵增务李进刘勇熊小芊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阻逆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入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P=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邵增务詹子睿熊晓芊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廖翔刘勇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椎间盘基因转染组织化学
延期手术治疗Ⅲ型pilon骨折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延期手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对43例Ⅲ型pilon骨折采用延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常规行切开两侧皮肤广泛点状深筋膜减压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愈合时间12~42周,平均16周,按照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优13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76.8%。结论采用延期手术治疗Ⅲ型pilon骨折可有效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稂明业涂凯廖翔舒勇黄山虎
关键词:PILON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