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凤翔
-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T/CT SUVmax在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评价PET/CTSUVmax在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过PET/CT检查的并且最终手术病理确诊的57例肺孤立性GGNs的SUVmax回顾性比较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对浸润性腺癌(IA)和微浸润型腺癌(MIA)、浸润前病变(AIS、AAH)的SUVmax进行分析,对表现mGGNs的腺癌和癌前病变的SUVmax与实性部分最大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GGNs和mGGNs的SUVmax分别为0.78±0.22和1.23±0.52,mGGNs高于pGGNs,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pGGNs中,良、恶性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GNs中,良性组SUVmax1.42±0.97高于恶性MIA+AIS组0.84±0.27和IA组1.31±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A+AIS组低于I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腺癌和AAH中,SUVmax和实性成分最大径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7(95%置信区间0.841,1.133),P<0.01;SUVmax为1.25可作为判别IA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1.9%,100%。结论大多数磨玻璃结节为腺癌;PET/CT不能增加pGGNs中的诊断信息;在mGGNs中,SUVmax与腺癌实性部分的最大径直线相关,其值1.25作为区分IA与AAH,AIS,MIA特异性高。
- 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
- 关键词:PET/CT
- 18F-FDG PET/CT对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病因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18F-FDGPET/CT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18F-FDGPET/CT影像表现及代谢特征,并将PET/CT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F-FDGPET/CT诊断8例恶性肿瘤,其中5例确诊为淋巴瘤、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例确诊结核、1例确诊成人still病;诊断6例感染性病变,其中4例确诊为感染(2例EB病毒感染、1例细菌感染、1例结核),1例确诊为淋巴瘤,1例病因未明确;诊断1例关节炎,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PET/CT无异常表现。结论^18F-FDGPET/CT对明确继发性HPS的病因尤其是鉴别原发病的良恶性方面具有较大价值,在临床诊治策略制订中具有重要意义。
- 廖凤翔张国良张水先骆柘璜程洪波金爱芳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18F-FDGPET/CT
- 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1病例简介女,57岁,主诉: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半年,呈阵发性干咳,时有胸闷、气急,活动后加重1周。自行服中药,咳嗽稍缓解,但仍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6×10^(9)/L,铁蛋白346 ng/ml,癌胚抗原3.45 ng/ml。胸部CT(图1A~C)示:右肺中叶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F-FDG PET/CT(图1D~F)示:右肺中叶支气管腔近端结节影,代谢明显增高;右侧肺门及纵隔(4R区)多个稍大淋巴结影,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中央型肺癌并淋巴结转移。
- 漆婉玲徐荣骆柘璜邵明岩廖凤翔
- 关键词: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 18F-FDG PET/CT在临床I期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上CT征象及代谢负荷在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术前在我中心完成PET/CT检查的临床I期NSCL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术后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术后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结果 34例临床I期NSCLC患者进入本研究;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52.9%,3年生存率14.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脏层胸膜侵犯、SUVmax、SUVavg、TLG对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SUVavg、有无脏层胸膜侵犯及病理类型是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结论术前18F-FDG PET/CT检查有益于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
- 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邵明岩
- 关键词:脏层胸膜
- ^(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淋巴瘤并行放化疗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随访1个月以上。结果 20例患者中9例在治疗过程中行PET/CT检查,提示代谢减低30%以上者预后良好,且代谢降低越早、越多,预后越好;11例在治疗结束后行PET/CT检查,9例阴性者仅1例复发,而2例阳性者全部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很好地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且可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
- 廖凤翔陈小华朱忠福曾炳亮骆柘璜
- 关键词:淋巴瘤脱氧葡萄糖PETCT疗效评估
- 18F-FDG PET/CT及增强CT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18F-FDG PET/CT及增强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P的临床、18F-FDG PET/CT及增强CT资料,平均(50.4±11.6)岁。对PSP病人的PET/CT表现、病灶的分布、伴随征象、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值)、病理类型等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SUVmax值与病灶最长径、CT值及绝对强化CT值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间SUVmax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17例PSP病人CT上均为单发病灶,边缘清晰,15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病灶平均最长径为(16.1±5.8)mm。CT伴随征象中,6例(35.2%)有浅分叶征,7例(41.2%)显示边缘或内部的砂粒状钙化;5例(29.4%)显示病灶内见小斑片状稍低密度影,3例(17.6%)显示尾征,5例(29.4%)伴有周围空气潴留征;全部病灶均未见毛刺或空洞。增强CT多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少部分可呈明显强化。PET/CT影像可见9例(52.9%)病灶呈结节状FDG摄取增高,8例(47.1%)呈低或无FDG摄取,平均SUVmax值为2.4±2.3,且与绝对强化CT值呈线性相关。线性与二次曲线拟合方程分别为y=8.547+0.298x、y=12.114+0.801x+0.014x2(均P<0.05),曲线拟合效果优于直线(分别R^2=0.653,R^2=0.599)。以乳头状区和实性区为主型PSP的SUVmax值高于以硬化区和血管瘤样区为主型(P<0.05)。结论 PSP在PET/CT上可呈不同程度摄取FDG,增强CT多表现为轻中度强化。SUVmax与绝对强化CT值呈线性相关,随着绝对强化CT值的增加,SUVmax值增高。
- 邵明岩骆柘璜徐荣漆婉玲廖凤翔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受检者辐射剂量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受检者在全身18F-FDG PET/CT显像中所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58例全身PET/CT显像的受检者,在自动曝光技术下通过公式估算出CT和PET的全身有效剂量,并将估算结果与传统放射检查(常规CT、X线、99mTC核素显像)相比较。结果单次全身PET/CT显像受检者所接受的CT有效剂量为2.4~6.8mSv,平均(4.3±2.2)mSv,PET有效剂量为4.2~6.3 mSv,平均(5.5±1.5)mSv;PET/CT总有效剂量为6.6~13.1mSv,平均(9.8±3.3)mSv。其辐射总有效剂量与一次腹部或盆部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相当。结论单次全身PET/CT检查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 廖凤翔金爱芳骆柘璜邵明岩
- 关键词:PETCT
- 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明确(采用日本Yamaguchi标准)的20例AOSD患者的PET/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20例AOSD患者中,未发现恶性实体肿瘤。FDG摄取的部位主要为:骨髓、脾脏、淋巴结、肝脏、腺体、关节、浆膜,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多器官同时不同程度的弥漫性代谢增高,无仅单器官代谢增高病例。其中骨髓弥漫代谢增高17例(17/20,85%),SUVmax为1.6-5.2,以脊柱、骨盆为主;淋巴结代谢增高15例(15/20,75%),SUVmax为1.8-5.9,最长径为6-23mm,主要较对称性地分布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其次在腹膜后、纵隔区;脾脏弥漫代谢增高12例(12/20,60%),SUVmax为3.4-6.5;肝脏弥漫代谢增高9例(9/20,45%),SUVmax为1.8-5.2;扁桃体、颌下腺弥漫代谢增高8例(8/20,40%),SUVmax为4.8-10.5;髋关节对称性条带状代谢增高2例,SUVmax为2.1、3.2;左侧胸膜弧形代谢增高1例,SUVmax为2.3。结论在AOSD的诊断中,18F-FDG PET/CT发挥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表现为骨髓、脾脏、淋巴结、肝脏、腺体、关节等多器官同时弥漫性代谢增高,但部分与淋巴瘤、结缔组织病、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影像存在重叠,尚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 廖凤翔徐荣骆柘璜漆婉玲邵明岩
- 关键词:成人STILL病AOSDPET/CT
- 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综合分析增强CT、高分辨率CT(HRCT)及18 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以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动态CT增强、HRCT、PE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这3种方法及两两联合检查对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3种检查方法中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两两联合检查中PET/CT和增强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且优于任一种单一检查方法。结论多种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PET/CT和增强CT的联合应用。
- 曾炳亮廖凤翔周牮魏江平
- 关键词:CT增强高分辨率CTPETCT
- 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的栓塞治疗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AG)特征和动脉栓塞(AE)对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动脉栓塞效果和随访1年复发率和栓塞效果,与同期因肺结核咯血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AG表现为血管迂曲、扩张、增生,造影剂外溢,血管瘘形成;体循环动脉出血分支与肺动脉形成瘘在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中出现9例(33.3%)。23例(85.0%)患者栓塞后获得有效止血,随访1年复发率为11.1%(3/27)。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和复发率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传统手术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栓塞治疗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咯血肺结核患者的AG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AE治疗疗效确切,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廖凤翔骆柘璜金爱芳漆婉玲
- 关键词:咯血肺结核动脉造影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