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成群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股骨
  • 3篇手术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股骨颈
  • 3篇股骨颈骨折
  • 2篇导向器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胸腰椎爆裂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净化
  • 2篇血液净化治疗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爆裂性骨...
  • 2篇植骨

机构

  • 11篇余姚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孙成群
  • 5篇张炯华
  • 5篇高峰
  • 5篇任应清
  • 4篇陶波
  • 3篇张智达
  • 2篇程坚
  • 2篇李子龙
  • 2篇汪正权
  • 2篇吴立峰
  • 1篇赵丽敏
  • 1篇顾华杰
  • 1篇陈建意
  • 1篇魏娜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成像技术结合精确定位导向器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 利用三维成像技术结合精确定位导向器,研究一种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快速导针定位及置钉技术.方法 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选取符合标准的股骨颈骨折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3枚空心钉固定方法及三维成像技术结合定位导向器置入3枚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拍摄股骨颈正侧位X线片,评价手术时间及股骨颈置钉位置.结果 94例患者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时间28.2个月,81患者骨折愈合良好,8例患者骨折不愈合,于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断钉.按照Garden复位标准及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49%,采用传统3枚空心钉置钉方法手术时间平均72min,采用三维成像技术结合定位导向器置入3枚空心钉时间为49min.结论 三维成像技术结合精确定位导向器是一种简便、可靠、易行的置钉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人员的放射暴露时间,获得较高的复位优良率及骨折愈合率.
孙成群张炯华高峰任应清赵丽敏陈建意
关键词:三维成像技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
辛伐他汀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与意义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探讨辛伐他汀对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用成年健康的大白兔36只,在相同的喂养条件下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A组:正常对照组,每天肌注生理盐水2ml;B组:每天...
张智达孙成群
关键词:辛伐他汀激素股骨头坏死
文献传递
bFGF与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表达及促进愈合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二者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407,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手术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其中观察组骨折处局部注射bFGF,而对照组骨折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D7、D14、D21、D28随机处死5R大鼠,采集骨折断端的骨痂及周围组织进行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VEGF表达新生血管量,ELISA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术后D7、D14、D21、D284个时间段骨折处新生血管量:D7两组均未见新生血管形成。D14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0,观察组为(14.46±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1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1263±2.21),观察组为(17.10±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8对照组新生血管量为(28.39±4.52),观察组为(42.32±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7、D14、D21、D284个时间段观察组VE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处局部注射bFGF可以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表达量,并延长其表达时限,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过程。
孙成群任应清程坚张炯华王茉莉袁乐丽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折愈合过程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研究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受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共78例。研究组采用非融合手术方式共35例,对照组采用融合手术方式共4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年后伤椎Cobb角,判断矫正丢失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部功能情况。结果经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1.42±0.20)h]少于对照组[(1.60±0.40)h](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63±51)m L]与对照组[(290±94)m 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度数方面[(6.23±2.61)°]与对照组[(6.44±1.70)°]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研究组的伤椎Cobb角度数[(11.83±3.91)°]大于对照组[(8.78±2.86)°](P<0.05),矫正度丢失[(5.45±0.82)°]也大于对照组[(3.02±0.71)°](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1.77±0.62)分]与对照组[(1.65±0.49)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时,无需常规进行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取骨区并发症及减轻费用,且可获得与融合手术相似的疗效。
高峰张智达任应清孙成群魏娜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融合后路内固定
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时机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2例空心钉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18例和择期手术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骨折分型、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分型及并发症上不存在差别,急诊手术组于术后3个月时在骨折愈合程度上占优势,术后3、6个月时在髋关节功能改善上占优势,其余时间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结论急诊手术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比择期手术组更有优势,急诊手术可改善早期功能恢复,但对最终恢复情况并无影响。
高峰张炯华陶波孙成群任应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急诊手术择期手术
预防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感染、创伤、休克等原因可通过不同途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等促炎症介质,参与机体防御反应,以抵御外来伤害刺激。然而另一方面,TNF-α、IL-1等本身不仅对组织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并且能诱导其他的细胞产生另一些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如IL-6、IL-8、PAF、NO等。上述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因子的数和量不断增加,形成一个巨大的细胞因子网络体系,使炎症反应不断扩大,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尽管对抗细胞因子作用的动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如TNFQ单克隆抗体、IL-1受体阻滞剂等,但临床上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应用泵驱动式静脉一静脉血液净化治疗(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探讨其对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吴立峰李子龙汪正权孙成群
关键词:抗细胞因子血液净化治疗预后预防性单核巨噬细胞
三维成像技术联合精确定位导向器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三维成像技术联合精确定位导向器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12月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利用螺旋CT的三维成像技术观察骨的解剖外形并对骨折进行复位操作;2013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三维成像技术联合精确定位导向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模拟出骨折部位的移位情况及健侧部位骨骼形态的三维数据并做好统计,观察疗效。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00%)与对照组(70.00%)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预后良好,需要实施二次手术的比例(3.00%)明显少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和烦躁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成像技术联合精确定位导向器对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后,实施相应治疗,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减少二次手术比例,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顾华杰张炯华孙成群
关键词: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股骨颈骨折骨折移位
自发性颈椎椎管硬膜外血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09年
孙成群陶波张炯华
关键词:颈椎血肿硬膜外脊髓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SIRS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7例SIRS患者及25例sepsis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4h,于CBP治疗前0h,CBP治疗后6、12、24、36h,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IL-6,同时观察治疗组CBP前后的APACHEⅡ、血乳酸、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28d存活率。结果接受CBP的SIRS患者TNF-在6、24及36h后,IL-1在36h后以及IL-6在12和36h后明显低于0h(<0.05);;接受CBP的sepsis患者TNF-及IL-636h后明显低于0h(<0.05),IL-1在12、36h后明显低于0h(<0.05);;在36h,治疗组TNF-、IL-1、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低(<0.05),SIRS患者在36h的TNF-水平明显低于sepsis患者(<0.05);;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Pg-aCO2下降(<0.05);;治疗组患者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90%26.67.%,<0.05)。结论CBP有良好的清除细胞因子效果,改善SIRS、sepsis患者的预后;;在血液净化选择时机上应尽可能早。
吴立峰李子龙汪正权孙成群
关键词:血液滤过脓毒症综合征免疫法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通过术前、术后摄X线片,对比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损伤神经、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切口愈合甲级。术后随访10~24个月,29例患者获得随访,均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椎体高度的丢失少于椎体的1/4,cobb角由术前平均18°恢复到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分,均有1~2级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程坚陶波孙成群高峰
关键词:后路短节段胸腰段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