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泥沙
  • 4篇推移质
  • 2篇输移
  • 2篇河口泥沙
  • 1篇淡水
  • 1篇盐水
  • 1篇造床作用
  • 1篇水流
  • 1篇水流扩散
  • 1篇泥沙交换
  • 1篇泥沙运动
  • 1篇起动
  • 1篇强混合
  • 1篇渠道
  • 1篇稳定性
  • 1篇静水沉降
  • 1篇均匀沙
  • 1篇浑浊
  • 1篇非均匀沙
  • 1篇EINSTE...

机构

  • 6篇杭州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孙志林
  • 2篇祝永康
  • 1篇谢鉴衡
  • 1篇段文忠
  • 1篇谢葆玲
  • 1篇金元欢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杭州大学学报...
  • 2篇泥沙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渠道几何形态解析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基于临界理论,同时引入合理的水流切应力表达式,建立起稳定渠道断面形态微分方程,据此获得断面曲线、过水面积及湿周的全部分析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基本力学方程,严格从理论上导出稳定渠道的河相关系,并用实测资料作初步验证,结果较为满意。还运用积分中值定理给出断面宽度的另一形式的分析解,以便于水力计算中应用。
孙志林
关键词:渠道稳定性
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特征研究被引量:18
1992年
河口盐淡水混合受河口潮差、几何形态及淡水流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并有着大小潮和洪枯季变化周期。本文在分析中国众多河口实测盐度分布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归纳了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特征,给出数十个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图式。并从高度分层型、部分混合型和强混合型三个类型,分别选择较典型的几个河口进行具体阐述。
金元欢孙志林
关键词:盐水淡水
颗粒静水沉降的统一规律被引量:7
1990年
通过对国内较推崇的几家沉速公式剖析认为(1)选择沙粒雷诺数R_(ed)和无因次粒径D_*作为颗粒沉降规律的控制参数,则所有与R_(ed)有关的参数均可表示成D_*的函数,流态亦由D_*判别,从而可建立避免试算的沉速公式.(2)绕流阻力一般式按阻力叠加原则取滞性阻力与形状阻力之和,其中滞性阻力宜取Stokes阻力与Oseen阻力的线性组合并转化为Newton阻力形式,形状阻力遵循Newton阻力定律,而两者的相对大小则通过以分离角表达的作用面积来反映.据此获得各绕流区统一的准理论性沉速公式(18),集各家公式之优点,经实测资料验证正确,可供实际应用.
孙志林
关键词:沉降沉速
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被引量:19
1996年
从输沙的力学角度探讨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认为分汊河口系许多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推移质的造床作用是在河口特定的边界、水流及泥沙输移恰当配合下形成河口沙洲,从而导致河口分汊的主导因子;河流注入海洋时边界突变引起的水流扩散减速则是推移质集中堆积而塑造河口沙洲的外部必要条件;河口悬移质中粘细物质含量丰富并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为沙洲堆积增高和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故也是分汊河口形成的重要原因。
孙志林金元欢
关键词:河口泥沙推移质输移水流扩散
Einstein推移质公式探讨被引量:19
1991年
本文从多方面对Einstein推移质公式进行修正.首先基于时间连续、状态离散的Markov过程严格推导公式结构,具有物理概念清楚、数学处理严密的特点;其次取无因次单步距离和单步运动时间均为水流强度参数的函数,使之更符合现象的物理性质.此外,起动概率公式不仅考虑到推移力作用并取脉动底速遵循正态分布,理论上较为完善;而且积分限系数全由以往成果预先确定,因而可视为独立的理论公式.经上述修正的推移质公式与试验资料符合良好,可供计算应用.
孙志林祝永康
关键词:泥沙推移质
河口泥沙输移方式判别及推移质数量计算被引量:3
1991年
为研究砂质河床河口中推移质的造床作用,以便揭示这类河口独特的地貌发育过程和河床演变规律,需要判别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式并计算推移质数量。本文采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推移质与悬移质的动力学判别准则(5)。同时首次提出一种计算全年推移质数量及逐时输沙率过程的理论方法。并以瓯江河口为示例,说明本方法在研究推移质造床河口的输沙规律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孙志林
关键词:泥沙输移推移质
瓯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被引量:2
1992年
潮汐河口推移质运动复杂,人们至今对此所知甚少,本文试图基于实测水流与沉积资料,系统地探讨瓯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通过该河口沉积物中推移组分计算,结合悬移质粒度分析认为,推移质是瓯江河口主槽的主要造床物质,水下沙洲及拦门沙等堆积地貌亦系推移质造床的产物.文章进一步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方法,获得全年逐时推移质输沙率及逐潮输沙量,藉以初步揭示不同逕潮流组合下推移质运动的时变特性。
孙志林
关键词:推移质造床作用
中国强混合河口最大浑浊区成因研究被引量:19
1993年
最大浑浊区在潮汐河口普遍存在,并对河床冲淤演变有重大影响。本文在笔者多年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探讨我国强混合河口最大浑浊区的形成机理。认为此类河口形成最大浑浊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床面水流切应力(或流速)有规律地先沿程增强继而递减,而潮波不对称引起的相向净输沙是导致泥沙在最大浑浊区聚集的重要因子,絮凝沉降则加强了泥沙的这种滞留富集趋势。此外,细泥沙补给是最大浑浊区发育的物质基础,并主要控制其浓度和规模。
孙志林
关键词:强混合
泥沙交换的随机模式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运用时间连续、状态离散的Markov过程作为描述水流底部泥沙交换过程的随机模式.在合理给出泥沙单步运动转移概率基础上,从理论上导出泥沙单次运动的等待时间分布,进而获得任意长时间内各种运动状态泥沙之间相互交换的转移规律.对平稳分布的分析表明,本模式描述泥沙交换过程比之时间离散Markov链更具一般性.文章还就随机模式在理论阐述河流自动调整作用机理、建立绝对悬沙浓度沿垂线分布公式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以及确定河口环境中沉积物的输移方式等方面的应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孙志林
关键词:泥沙泥沙交换
非均匀沙分级起动规律研究被引量:52
1997年
本文对非均匀沙起动机理作了分析,提出适合非均匀沙分级起动的判别标准.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结合的方法,对起动颗粒的作用力臂进行随机分析,导出考虑非均匀沙隐暴效应的起动概率表达式,藉此建立非均匀沙第k粒级的起动公式.在水槽中对天然沙加颜色沙进行分级起动试验,据以确定隐暴系数,从而获得与均匀沙兼容的起动切应力和起动流速公式.
孙志林谢鉴衡段文忠谢葆玲
关键词:非均匀沙泥沙运动起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