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鹏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ZH2抑制剂GSK126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2 (EZH2)选择性抑制剂GSK126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菌条件下抽取患者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取第三代细胞实验。实验分为三组:ONFH组为骨坏死患者MSCs,GSK126组为ONFH的MSCs经GSK126干预72h,对照组为股骨颈骨折患者MSCs。MTT检测24、48、72 h三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并确定GSK126的最适浓度。测定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PCNA、cyclinD1、cyclinE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3K27m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NFH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ROS水平增高,MMP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10μmol/L GSK126干预培养72 h后(GSK 126组)能明显促进激素性骨坏死组MSCs增殖,降低ROS水平,提高MMP水平,与ONFH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不及对照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NFH组PCNA、cyclinD1、cyclinE1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GSK126处理后逆转上述mRNA,使其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Western blot示ONFH组H3K27me3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126处理后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结论]H3K27me3修饰异常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相关,10μmol/L GSK126可逆转其表达,能显著促进MSCs增殖。
- 孙庆鹏皮红林何继文孙志博
- 关键词:EZH2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估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接受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5例下颈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72(54.67±10.75)岁;病灶节段为C4-C6。应用ASIA分级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定期复查CT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且所有患者获完整随访,时间18~5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3年病情复发,强化抗结核方案后,随访治愈。结论:针对椎体破坏、颈椎稳定性丧失的下颈椎结核患者,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术后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确保下颈椎结核治愈的关键。
- 孙庆鹏肖娟皮红林何继文吴群海
- 关键词:颈椎结核内固定植骨融合
- 跟骨丘部重建加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陈旧性骨折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跟骨丘部重建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严重的跟骨关节内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注意要点。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采用跟骨丘部重建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陈旧性骨折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7~45岁,平均34岁;病程7~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X线片及CT示Gissane角增大,B觟hler角减小,跟骨增宽向两侧膨出。术后复查时行影像学检查并对跟骨宽度、丘部高度、B觟hler角及Gissane角进行测量,并与术前比较。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分,比较改善程度。结果:24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证实所有患者融合成功,未发生严重感染,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缘坏死,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术后皮瓣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1.00±8.22)分提高到术后的(79.04±7.46)分;结果优3例,良15例,中6例。术后跟骨宽度、丘部高度、B觟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重建跟骨丘部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矫正跟骨畸形、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 孙庆鹏
-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融合术
- 2种手术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 孙庆鹏何继文张超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 “壳内”截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后路保留椎体外层皮质的"壳内"截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3月,采用经椎弓根椎体皮质内次全切+钛网支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30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病人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椎管侵占率的变化,以综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人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7.2个月,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72.48±3.48)%降至术后的(14.46±1.63)%,ASIA评分由术前的(265.43±21.80)分提高至术后的(308.83±16.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754、8.629,P<0.01)。结论 "壳内"截骨术在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矫正脊柱畸形的基础上,能充分减压、恢复椎管容积,解除脊髓与神经根的压迫,为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不失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 孙庆鹏
- 关键词:爆裂性骨折胸椎腰椎不全瘫截骨术
- 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转位+熏洗方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和目的:手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占腕骨骨折的60%~70%,手舟骨是连接腕部两排腕骨的桥梁,手舟骨骨折会对腕关节的活动与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及时或不正确的治疗可发生腕关节不稳、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延迟愈...
- 孙庆鹏
- 关键词:手舟骨骨折陈旧性骨折
- 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AO-B型陈旧性骨折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治疗手舟骨AO-B型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到2011年10月采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治疗41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16~43岁,平均(27.3±4.5)岁;手术前病程6~22个月,平均11个月。均属于AO分型的B型,即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时对所有患者腕部功能依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骨愈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8.3±2.4)个月。所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证实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由术前53.61±13.97提高到术后的81.81±8.71(P〈0.01)。末次随访时疗效优13例,良8例,中15例。结论 :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是一有效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其治疗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孙庆鹏
- 关键词:桡动脉骨移植舟骨骨折
- 96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襄阳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96例患者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13~73岁,平均(48.3±10.6)岁;10.4%(10/96)的患者为城市居民,89.6%(86/96)的患者为周边城镇居民;最主要的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占90.6%(87/96)。X线检出率为85.4%(82/96),CT或MRI检出率为92.7%(89/96)。最常见的累及节段为腰椎,占52.1%(50/96)。83.3%(80/96)的患者完成C反应蛋白检查,异常率为72.9%(70/96);85.4%(82/96)的患者完成血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异常率为79.2%(76/96)。21.9%(21/96)的患者行一期前路手术,62.5%(60/96)的患者行一期后路手术,15.6%(15/96)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最终,85例(88.5%)患者在≤18个月时达到了治愈标准;2例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形成窦道,长期不愈;9例患者因术后未行标准抗结核治疗,在末次随访(≥18个月)时未痊愈。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主,影像学检查检出率较高,非城市居民比例高,患者依从性较差,应继续加强对脊柱结核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加强随访,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 肖娟皮红林孙庆鹏
- 关键词:结核脊柱疾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