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杨

作品数:49 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动脉
  • 12篇祖细胞
  • 12篇内皮
  • 11篇自主神经
  • 10篇心率
  • 10篇心率变异
  • 10篇心率变异性
  • 10篇血管
  • 10篇神经系
  • 10篇神经系统
  • 9篇自主神经系统
  • 9篇内皮祖细胞
  • 9篇急进
  • 9篇急性高原
  • 9篇急性高原反应
  • 8篇急进高原
  • 7篇内膜
  • 7篇颈动脉
  • 6篇动脉损伤

机构

  • 41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四十...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作者

  • 49篇喻杨
  • 38篇黄岚
  • 25篇覃军
  • 22篇于世勇
  • 21篇隆敏
  • 20篇田开新
  • 8篇郭瑞威
  • 6篇钱德慧
  • 6篇况春燕
  • 6篇郜攀
  • 5篇王逵
  • 4篇王红
  • 4篇石燕昆
  • 4篇陈剑飞
  • 3篇赵晓辉
  • 3篇钱德惠
  • 3篇宋明宝
  • 2篇李佑美
  • 2篇王红
  • 2篇晋军

传媒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17届全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目的采用5 min短程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和非线形分析,对比从平原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差异,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54名年龄17~37岁的健康青年男性纳入本研究,根据到达的目的海拔...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文献传递
胍丁胺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胍丁胺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用不同浓度的胍丁胺作用于OX-LDL诱导的HUVEC24H,加或不加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人单核细胞对HUVEC的黏附及ICAM-1在HUVEC的蛋白表达。结果胍丁胺浓度依赖地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细胞对HUVEC的黏附及ICAM-1在HUVEC的表达(P<0.01),二者成正相关(R=0.8857,P<0.001),加入L-NAME后AGM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AGM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循环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该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有关。
喻杨覃军何作云隆敏田开心
关键词:胍丁胺单核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不同方案训练对新兵耐力素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训练对新兵耐力及运动成绩的影响,为优化部队体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2名健康男性新兵随机被分为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无氧耐力组,均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进行最大耗氧量(VO2max)、台阶试验及PWC150耐力指标测定和3 000 m、50 m跑考核。结果:与训练前相比,3个组别所有指标均随时间显著进行性提高。且至训练8周末有氧耐力组台阶指数、VO2max3、000 m成绩显著优于现行训练组(P值分别为0.013、0.029、0.001);无氧耐力组台阶指数、50 m跑成绩显著优于现行训练组(P分别为0.012、0.026);各组间PWC150无显著差异。结论:科学、合理、规范的耐力训练更利于提高战士耐力素质,基层部队应根据担负任务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有氧耐力和/或无氧耐力训练。
田开新覃军隆敏于世勇喻杨
小鼠颈动脉损伤新生内膜增殖与局部转录因子Id1关系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转录因子Id1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壁的动态表达及在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昆明小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实验组再分血管损伤后7 d、14 d、28 d组。HE染...
王红喻杨覃军石燕昆郭瑞威黄岚
文献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调节氧化应激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状况的改变及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在内皮祖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24 h后内皮祖细胞内活性氧、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同时测定内皮祖细胞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结果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浓度升高(0、50、100和200 mg/L),内皮祖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明显增加(分别为2.78±0.12、5.98±0.11、6.42±0.12和7.39±0.09,P<0.01),超氧化物岐化酶(分别为100%、81.2%±3.1%、71.0%±3.1%和44.2%±3.3%,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为100%、80.4%±3.6%、68.6%±3.7%和40.6%±4.2%,P<0.01)等抗氧化酶mR-NA含量减少,活性减退(P<0.01),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明显减退(P<0.01)。结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促进内皮祖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减少抗氧化酶的合成,增强氧化应激,破坏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使细胞生物学功能受损。并且这种变化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浓度成正相关。
陈剑飞黄岚宋明宝于世勇郜攀喻杨王红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内皮祖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
STIM1基因沉默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目的利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和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探讨STIM1基因沉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郭瑞威王红郜攀喻杨陈建飞宋明宝石燕昆黄岚
文献传递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活性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
2020年
目的探讨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活性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As小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As小鼠骨髓源EPC,基因转染法转染抑制GSK3β活性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基因转染组)至对数生长期的EPC。采用镜下计数法、MTT法、改良Boyden小室迁移试验及黏附试验法测定GSK3β活性对As小鼠EPC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小鼠EPC数量显著减少,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明显受损(P<0.01,n=5)。与As组比较,抑制GSK3β活性的基因转染组EPC数量(P<0.01,n=5)及增殖能力(P<0.05,n=5)显著增加,EPC的迁移功能及黏附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n=5)。结论抑制GSK3β活性可增加As小鼠EPC数量并显著改善其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
崔斌于世勇赵晓辉李佳蓓秦浙学喻杨黄岚
关键词:糖原合酶激酶3Β内皮祖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急进高原初期咱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目的自主神经系统参与机体应激反应,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联合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探讨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方法99名男性进藏新兵纳入本研究,年龄(19.0±0.96)岁,身高(167.0±3.3)cm,体重...
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文献传递
小鼠颈动脉损伤新生内膜增生与局部转录因子Id1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Id1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壁的动态表达及在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昆明小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血管损伤后7天、14天及28天组。HE染色评价血管内膜增生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血管壁Id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很小,损伤7天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损伤14天组和28天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高于7天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颈动脉血管壁Id1 mRNA和蛋白表达很低,损伤后7天血管壁I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14天I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7天组(P<0.05),但损伤28天组Id1 mRNA和蛋白表达较14天组有所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血管壁Id1表达很弱;随血管损伤时间延长Id1表达逐渐增强,14天达到高峰,28天表达出现减弱。结论颈动脉损伤后局部Id1表达动态改变伴随血管损伤新生内膜增生的变化,提示转录因子Id1可能参与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调控过程。
王红喻杨覃军石燕昆郭瑞威黄岚
关键词:转录因子新生内膜内膜增生
内皮祖细胞功能状态及其调节被引量:6
2007年
自1997年Asahara等首次在成体外周血中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以来,有关EPC的研究口益增多,彻底改变了传统血管新生的概念。同时,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均显示EPC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及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EPC是一种细胞的功能状态,而非特指某一群细胞实体。本文围绕这一观点及EPC功能状态的调节作一综述。
喻杨黄岚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细胞功能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