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玉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传记
  • 2篇里耶
  • 2篇罗伯-格里耶
  • 2篇格里耶
  • 2篇传记研究
  • 1篇戴维·洛奇
  • 1篇代文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小说
  • 1篇都德
  • 1篇新生代
  • 1篇新小说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节奏
  • 1篇叙事视角
  • 1篇迂回
  • 1篇中法文化交流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5篇巴黎第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唐玉清

传媒

  • 4篇现代传记研究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法国自传理论的挑战——莫迪亚诺的“想象自传”
2020年
菲力浦·勒热讷在《自传契约》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影响了法国乃至全世界的自传相关作品的研究和创作。"自我虚构""自传空间"等概念又从另外的角度想要突破自传和小说的界限。在双方的"拉锯"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作品将"我"和人物交错,将不同时期的巴黎套叠在城市坐标上,又把父亲的记忆纳入自我定义中。它们从整体上显示出了从自传和小说的传统范畴中逃逸的可能,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角。
唐玉清
法国学者的中国人群体传记研究(1949-1979)被引量:2
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间,造访的法国学者在特殊的参观环境中留下了一些对那个时代的记录。他们笔下的中国人群像,带有现代传记的特征,同时又刻上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印记。这些作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近代法国汉学的中国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对这种想象的背离,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传记关注。
唐玉清
关键词:《长征》
文学家的传记该如何成就——加缪传记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末的法国,文学家传记有一个明显的回流,在这个背景上,结合加缪研究中的传记部分,笔者深人比较了两部代表性的传记创作,进而探讨作品研究在文学家传记中的地位以及传记为文学研究服务的诸种可能。
让-伊夫·盖兰唐玉清
关键词:加缪
生活在此处——论戴维·洛奇小说中的偶然性被引量:11
2003年
偶然性的事件在洛奇的小说中随处可见 ,重复呈现生活的偶然性不仅仅成为作者的一种写作技巧 ,而且是他与后现代文学联系的纽带 ,对偶然性的戏拟 ,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英国本土化后的一种中庸。这种写作方式也渗透了他关于后现代生活状态下的必然性、创作、信仰等概念的看法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希望在于现世生活的不确定性。
唐玉清
关键词:小说戴维·洛奇后现代文学戏拟后现代主义文学偶然性
论戴思杰小说中的“对话”被引量:1
2008年
在众多将东方神秘主义和社会缺陷夸大的海外小说中,戴思杰把一个知识分子的中国还原给西方。面对自身在异族文化中的困惑而对故国展开的想像与西方思维模式下的想像中国不一样,那是一个从自身出逃又重新进入的过程。与其他作家作品的对话、自己三部作品之间的对话以及每部作品内部的对话明显借鉴了西方的写作技巧。这种突破了时间与地界的精神上的交流又与文化身份的问题密切相关。
唐玉清
论罗伯-格里耶的新自传契约被引量:4
2008年
罗伯-格里耶的"传奇故事"三部曲从意义和真实两方面反抗传统的自传契约。新契约不能完全用"自我虚构"来定义,它逃脱了后现代的束缚,但又没有掉进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本质论。文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传,也不完全是虚构小说,而是兼有两者的特征。文学种类的"无界化"和"新小说"以来的阅读都促成了新契约的达成。
唐玉清
关键词:罗伯-格里耶传奇故事
概论欧洲第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传记
2013年
谢寿康的《蒋委员长的幼年和青年时代》用法文写成,抗日战争时期在欧洲出版,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传记。特定的历史环境、预设的受众群体和作者本人的文学经历都影响到了这本传记最终生成的面貌。
唐玉清
“镜像”:一种勾连小说和电影空间叙述的可能——以罗伯-格里耶的“电影小说”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镜像"的哲学内涵和丰富外在贯穿在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电影和"电影小说"之中,成为三者共有的审美形态和叙事承担。描述先于影片,成文在拍摄之后的"电影小说"不仅探索了影像结构文字叙述的可能,更在先锋艺术和市场大众之间表明了姿态。
唐玉清
关键词:镜像电影小说罗伯-格里耶
中法文化交流中的谢寿康
2015年
谢寿康在欧洲的活动,他的多种不同形式的作品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欧洲现代文明的融合,是他获得欧洲社会认可的根基。20世纪30年代,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民国留法文人圈,他们不同于留法的那些勤工俭学人员,也不同于那些象征派诗人,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中法文化交流产生了自己的影响。
唐玉清
关键词:中法文化交流民国时期
“湘西”与“普罗旺斯”——沈从文和都德的理想世界被引量:3
2008年
都德"普罗旺斯"题材的小说在特殊的接受语境中被译介到中国来,沈从文从摹仿到他自己独有的"湘西"世界始终与都德有着相似的文学气质。"湘西"和"普罗旺斯"都不仅仅是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放在现实国难的背景上,他们都希望传统能够对新的社会秩序有所补益,只是所选择的价值切面不同。在与现实的交锋中,两个文字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有了不同的走向,这种走向与作家本人的趣味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了作家后期的文学创作。
唐玉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