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以众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膀胱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肾透明细胞癌
  • 2篇透明细胞
  • 2篇透明细胞癌
  • 2篇肿瘤
  • 2篇癌组织
  • 1篇动蛋白
  • 1篇血清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免疫测定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上皮癌组织
  • 1篇生存预后

机构

  • 6篇青海大学

作者

  • 6篇唐以众
  • 2篇陈国俊
  • 2篇王健
  • 1篇任承德
  • 1篇王明岗
  • 1篇吴冠林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SPP家族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ASPP1、ASPP2及i ASPP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3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SPP1、ASPP2及i ASPP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SPP1、ASPP2mRNA的表达水平(0.651±0.214、0.703±0.184)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0.923±0.182、0.963±0.208)(P<0.05),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 ASPP mRNA的表达水平(0.508±0.227)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305±0.136)(P<0.05)。ASPP1、ASPP2及i ASPP mRNA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ASPP1、ASPP2及i ASPP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
唐以众王健陈国俊
关键词:荧光免疫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
CDK4和P3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肿瘤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
唐以众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膀胱移行细胞癌
ABCG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ABCG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前列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将术中切取的前列腺癌组织9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9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等资料,比较ABCG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ABCG2蛋白阳性率(72.92%)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C+D期及出现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ABCG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96例前列腺癌自出院至随访结束存活10~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4.6个月,出院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60/96)、50.00%(48/96)、35.42%(34/96),其中ABCG2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的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8.57%(20/70)和53.85%(14/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C+D期、出现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ABCG2蛋白表达阳性均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BCG2蛋白表达阳性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观察指标之一。
白志鹏唐以众陈国俊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预后
TURBT联合表柔比星与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表柔比星与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TURBT治疗的SBC 86例,根据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不同分为表柔比星组40组和羟喜树碱组46例。比较2组术后1年及2年复发率、化疗毒副反应及手术前后膀胱癌特异性量表(BCI)评分,并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2组术后1、2年复发率和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术后1年BCI量表各领域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 <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柔比星组AC/E高于羟喜树碱组,ΔAC/ΔE达163. 74,经Bootsrap 3次运算显示,ΔAC/ΔE中位数为165. 72,与成本-疗效分析结果接近。结论表柔比星与羟喜树碱辅助TURBT治疗SBC对预防术后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相当,但就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羟喜树碱方案较佳。
白志鹏唐以众
关键词:表柔比星羟喜树碱生活质量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miR-21及miR-27b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1及miR-27b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院内同期健康体检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比较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及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miR-21及miR-27b相对表达量;不同病理分期、Fuhrman分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及相关性;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患者的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Ⅲ期患者的血清miR-21表达量高于Ⅰ期(P<0.05),Ⅳ期患者的血清miR-21表达量高于Ⅰ、Ⅱ、Ⅲ期(P<0.05)。Ⅰ、Ⅱ、Ⅲ、Ⅳ期患者的血清miR-27b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病理分期与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Fuhrman分级Ⅰ、Ⅱ、Ⅲ级患者的血清miR-21、miR-27b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Fuhrman分级与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miR-2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miR-27b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miR-21及miR-27b表达水平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生存情况。
陈爽杨娜黄禹栋孔祥丰李锦涛唐以众马克雄张阳阳张院冬任承德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微小RNA病理分期生存预后
microRNA-32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研究micro RNA-32(miR-32)在肾透明细胞癌(SE)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及与SE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SE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3.44岁;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20例,Ⅲ~Ⅳ期42例;肿瘤直径<4 cm 44例,≥4 cm 32例。取手术后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2、miR-21在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32与SE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miR-32与miR-21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E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SE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2、miR-2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直径<4 cm相比,SE患者肿瘤直径≥4 cm肿瘤组织中miR-32表达升高,且随TNM分期升高而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miR-32与miR-21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SE肿瘤组织中F-actin、vimentin表达升高,PTEN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R-32在SE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析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miR-32可促进SE细胞迁移有关。
唐以众吴冠林王明岗鲜武王健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迁移肿瘤纤维状肌动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