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os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的解剖学评价
- 乳突根治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用手段,主要包括开放式(canal wall-down, CWD)及完壁式(canal wall-up,CWU)乳突根治。相比之下二者各有其优缺点:CWD 乳突根治主要优点为清除病变相对...
- 姜鸿彦江广理李健周蔚
- 改良Contour试验测试正常听力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响度增长
- 2008年
- 目的应用改良Contour试验测试听力正常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响度增长,探讨改良Contour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26耳)听力正常儿童、25例(25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用改良Contour试验进行响度测试。在初测2~3周后进行复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听力正常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F=1386.32,P值〈0.001)及不同响度分级间(F=682.21,P〈0.001)响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动态范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26,P〈0.00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响度增长特征:听力损失越重,响度增长越快,动态范围越小。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初复测结果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7和0.91),可信度较高。结论儿童助听器验配应尽可能获取个体的响度测试结果以帮助助听器调试到最适合该患儿使用。改良Contour试验易为儿童接受、可靠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用于临床,以帮助提高助听器验配质量。
- 周蔚陈锡辉吴旋
- 关键词: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儿童助听器
-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07年
-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见习笔记结合见习后讨论的教学法,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内窥镜监视系统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吴旋陈锡辉张伟红周蔚
-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学见习教学
- 200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选择200例来自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的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后,进行GJB3、GJB6基因编码区测序和GJB6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及del(GJB6-D13S1854)突变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现GJB3 580G>A杂合突变2例,其中1例为GJB2 109G>A和GJB3 580G>A复合杂合突变,250G>A杂合突变1例,474G>A杂合突变1例,357C>T杂合突变35例,纯合突变1例,474G>A为首次发现。GJB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4/400)。未发现GJB6基因突变。结论本组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基因等位基因突变率为1%;GJB6基因突变致聋罕见。
- 陈垲钿宗凌周蔚刘敏姜鸿彦
- 关键词:GJB3
- 焦磷酸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单样本及多样本混合测序方法在遗传性聋基因筛查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遗传分析检测系统,选择遗传性聋常见突变位点SLC26A4IVS7-2A>G及少见的突变位点GJB3 538C>T、547G>A,分别对100例经过Sanger测序法验证的遗传性聋病例DNA样本进行单个样本和多样本混合的位点突变频率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制定针对耳聋常见突变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技术筛查的标准曲线。结果焦磷酸测序技术SNP与Sanger测序法结果一致(N=100),准确率为100%。焦磷酸测序技术对SLC26A4IVS7-2A位点突变位点频率相对荧光比值与实际基因突变频率(Sanger测序法)存在线性相关(r=0.994,P<0.01),实际突变频率x与相对荧光比值y的线性关系为y=6.984+0.861x。焦磷酸测序技术DNA池的相对荧光比值的均值与对应DNA池中样本的个体相对荧光比值的平均值存在线性相关(r=0.892,P<0.01),实际突变率y与DNA池突变率x的线性关系为y=-0.003+0.801x。同时,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突变频率低的GJB3 538C>T、547G>A突变位点的频率定量分析显示,混合样本的筛查突变率和实际突变率较一致(实际突变率均数与定量值差异95%CI范围为-3.07%~-1.35%)。结论焦磷酸测序技术单样本及多样本混合测序方法在遗传性聋基因筛查中具有可行性,适用于进一步开展耳聋相关基因的大规模筛查研究。
- 陈垲钿宗凌杜进涛周蔚姜鸿彦
- 关键词:焦磷酸测序遗传性聋SLC26A4GJB3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处理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后5年植入体撞击损坏1例和远期(植入后4年和1年)中耳感染2例分别采用重新植入、局部修补手术和早期足量使用抗菌素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1例植入体损坏患儿经再次植入后...
- 刘敏陈锡辉熊观霞江广理周蔚姜鸿彦
- 弯、直电极阻抗和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阈值观测在儿童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弯、直两种电极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极阻抗和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阈值的变化,探讨其对调试间隔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7例植入Nucleus24M型和15例植入Nucleus24R型人工耳蜗的患儿术中及术后30d开机时、开机使用10、20、30、40、50、60、90、150d的电极阻抗值和开机后的ECAP阈值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①两种植入体不同时间点阻抗值的两两比较,术中和术后30d两个时间点与其他各时间点的阻抗值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点间比较结果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两种植入体电极的ECAP阈值变化趋势不同:M型植入体多数电极的ECAP阈值在开机后10d明显高于开机时,而R型植入体多数电极的ECAP阈值在开机10d后明显低于开机时,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两种植入体均在开机使用后2个月时ECAP降至最低,继续使用后又有上升。结论:①两种人工耳蜗植入电极的阻抗和ECAP阈值在开机使用后10d均有明显改变;②在开机使用后的开始3个月内需经常对言语处理器和植入体的有关参数进行调试,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适当推迟下次调试的时间。
- 刘敏苏振忠陈锡辉熊观霞周蔚
- 关键词:人工耳蜗阻抗儿童
- 性别、年龄和听力损害程度与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症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0
- 2007年
-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症状与其性别、年龄和听力损害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列联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42例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耳鸣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性别间耳鸣发生率差异不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患者的耳鸣发生差异P=0.024,优势比^OR=0.956(95%置信区间为0.919-0.994),上限、下限均小于1,而不同听力损害水平的耳鸣发生差异χ2=6.060,P=0.109。本组患者耳鸣发生率为93.80%。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害程度和性别对耳鸣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耳鸣发生率下降。
- 刘敏陈锡辉江广理周蔚苏振忠
- 关键词:突发性聋耳鸣
- 急性单侧耳鸣患者对侧白噪声刺激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了解急性单侧耳鸣患者耳蜗外毛细胞和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功能。方法:选择2003-2005年期间就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听力正常或轻度下降(4~8kHz之间每倍频程纯音听阈≤25dB)并伴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单侧急性耳鸣患者28例(急性耳鸣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听力无耳鸣(125~8000Hz之间每倍频程听阈≤15dB)的20~22岁医科大学生14例。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和健耳白噪声抑制后再次检测,并对耳鸣进行匹配。①以两个等强度(L1=L2=70dBSPL)初始纯音,f1和f2的几何均数f0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反应频率,f2/f1=1.22,取频率谱中2f1-f2处的反应幅值,以反应幅值高于噪声底3dB以上并超过1倍标准差为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得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听力图,共取0.5,1,2,4和8kHz等5个频率点进行测量。对侧抑制方法为在对侧耳给与70dBSPL的宽带白噪声掩蔽,正常组+白噪声为正常组对侧耳加70dHSPL的白噪声,急性耳鸣组+白噪声指急性耳鸣组对侧耳加白噪声,记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②采用对侧健耳进行耳鸣匹配,声信号为125~8000Hz的纯音、窄带噪声、白噪声和啭音,给予阈上10dBHL的纯音,从低频至高频以0.1个倍频程进行扫频以进行音调匹配,若不成功再采用窄带噪声进行匹配,或改用白噪声,然后再以2dB的步长调整响度,以能达到与耳鸣相似度80%以上才认为匹配成功,记录时取所给声信号的主频,响度为健耳感觉级(dBSL)。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各项指标的测量,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在0.5kHz、1kHz和8kHz3个频率点的白噪声抑制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对侧白噪声抑制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下降,抑制后的幅值与未抑制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耳鸣组给与对侧白噪声抑制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未抑制时�
- 刘敏苏振忠陈锡辉熊观霞周蔚江广理
- 关键词:耳鸣耳声发射噪声
- 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12例听力正常人、91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中耳分析,纯音听阈,耳声发射及颞骨CT测试,比较226Hz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及CT检查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226Hz鼓室图的声导纳范围为0.45±0.28mmho,耳硬化组226Hz鼓室图声导纳值为0.54±0.47mmho,226Hz鼓室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耳共振频率正常对照组为957±220Hz,耳硬化组为1182±318Hz,较正常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振频率与226Hz鼓室图比较,对耳硬化症诊断的(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更大。226Hz鼓室图、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2.86%,71.4%,62.63%。结论与226Hz鼓室图及颞骨CT相比,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诊断价值更高。
- 周蔚杜进涛徐睿江广理刘敏姜鸿彦
- 关键词: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耳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