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情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Al掺杂的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广义梯度近似(GGA)和GGA+U方法下对尖晶石型LiMn_2O_4及其Al掺杂的尖晶石型LiAl_(0.125)Mn_(1.875)O_4晶体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GGA方法得到尖晶石型LiMn_2O_4是立方晶系结构,其中的Mn离子为+3.5价,无法解释它的Jahn-Teller畸变.给出的LiMn_O_4能带结构特征也与实验结果不符.而采用GGA+U方法得到在低温下的LiMn_2O_4和其掺杂体系LiAl_(0.125)Mn_(1.875)O_4的晶体都是正交结构,与实验一致.也能明确地确定Mn的两种价态Mn^3+/Mn^(4+)的分布并且能够说明Mn^3+O_6的z方向有明显的Jahn-Teller畸变,而Mn^(4+)O_6则没有畸变.LiMn_2O_4的能带结构与实验比较也能够符合.采用GGA+U方法对Al掺杂体系的LiAl_(0.125)Mn_(1.875)O_4的研究表明,用Al替换一个Mn不会明显地改变晶体的电子性质,但可以有效地消除Al^3+O_6八面体的Jahn-Teller畸变,从而改善正极材料LiMn_2O_4的性能,这与电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 高潭华刘慧英张鹏吴顺情杨勇朱梓忠
- 关键词:AL掺杂电子结构第一原理计算
- γ石墨炔衍生物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性、原子构型和电子性质.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是由碳六元环以及连接六元环间的碳链组成,碳链上的碳原子数为N=1—6.研究结果表明,碳链上碳原子数的奇偶性对γ石墨炔衍生物的结构稳定和相应的原子构型、电子结构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奇偶性规律为: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体系中的碳链均为双键排布,系统呈现金属性;当六元环间的碳原子数为偶数时,系统中的碳链形式为单、三键交替排列,体系为直接带隙的半导体.直接带隙的存在能够促进光电能的高效转换,预示着石墨炔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优势.N=2,4,6的带隙分布在0.94—0.84 eV之间,带隙的大小与碳链上三键的数量和长度有关.研究表明,将碳原子链引入到石墨烯碳六元环之间,通过控制引入的碳原子个数可以调控其金属和半导体电子特性,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碳原子的可调控s-p杂化的二维材料和纳米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献程梅娟吴顺情朱梓忠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
- Ni,Al及其合金的一种嵌入原子势被引量:1
- 2010年
- 嵌入原子势在金属材料的结构及其物性的计算机模拟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面心立方结构的镍、铝及其合金,我们拟合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嵌入原子势.势参数的拟合使用了相应材料的晶格常数,结合能、空位形成能以及三个弹性常数C_(11),C_(12),C_(44).除了一些高频部分的合理偏差之外,使用拟合的势参数得到的声子谱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此外,得到的状态方程也与第一原理的理论结果很好地符合,说明了此嵌入原子势的可靠性.
- 张建华吴顺情文玉华朱梓忠
- 关键词:NIAL嵌入原子势
- Na2FeSiO4正极材料:结构及内在Fe-Si框架的多样性
- 采用自适应基因算法及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对Na2FeSiO4多晶形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铁原子和硅原子不同的配位数,晶体结构的能量和体积规律变化。我们发现所有的晶体结构可以根据内在的Fe-Si框架分类,有二维和...
- 武平吴顺情何启明
- 关键词:正极材料
- 基于键价力场模型的网格散点结构分析方法:碱金属离子嵌入过程模拟研究
- 含锂/钠等碱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一直是电池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基于键价力场模型(Bond Valence Based Force Field model)为基础构造近似势,改进并使用网格散点法(Grid-Point ...
- 郑炎亭郑锋吴顺情朱梓忠
- 关键词:碱金属离子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
- 硅酸盐正极材料结构Fe-Si网络:新结构分类方法及其与性能的联系
- Li/Na orthosilicates A2MSiO4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exchanging two electrons ...
- 吴顺情
-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Li_3Sn的电子和几何结构:第一原理计算被引量:3
- 2003年
- CuSn化合物在近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使用基于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Li插入CuSn完全替代了Cu而且占满所有间隙位置后形成的Li3Sn的电子与几何结构性质.给出了其"结构~能量"关系图,电子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等.
- 陈国桢吴顺情朱梓忠
- 关键词:电子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锂磷氧氮(LiPON)固态电解质与Li负极界面特性
- 2021年
- 近年来,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简单的电池结构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电极与电解质的固固界面问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对LiPON/Li界面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界面处原子互扩散现象明显,并形成薄界面层.相比LiPON体相结构,界面层以Li为中心原子的Li[O_(2)N_(2)],Li[O_(3)N],Li[O_(4)]四面体局域结构占比明显减少,并且界面层Li-O,Li-N,P-O和P-N的平均配位数均有所减小.由于界面层结构和配位数的变化使得Li受到O,N的离子键作用更弱,Li离子扩散过程中受到的阻碍更小.这一点对于LiPON电解质在实际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游逸玮崔建文张小锋郑锋吴顺情朱梓忠
- 关键词:固态电解质
- 二维BC_2N薄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 2011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二维BC2N薄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了BC2N化合物16种可能的二维单层结构.对它们的能带结构分析发现,对称性最高的构型与石墨烯一样是一种半金属,而其他二维结构则为有不同带隙的半导体,其中最稳定的构型是带隙值为1.63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对最稳定构型的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和Bader分析发现:在最稳定的构型中,C—C键、C—N键、C—B键和B—N键主要以共价键的形式呈现,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离子性.在应力作用下最稳定构型的单层BC2N的带隙宽度会发生变化,压缩时带隙变宽,而拉伸时带隙变窄,但仍然为直接带隙半导体.
- 高潭华吴顺情胡春华朱梓忠
- 关键词:电子结构
- 基于遗传算法的碳体系同素异形体理论研究
- 仅基于材料化学组分的晶体结构预测,长期以来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挑战性课题之一。我们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半经验原子势的遗传算法,并成功应用于晶体结构预测问题中。相比传统基于遗...
- 陈思宇方艺梅郑锋吴顺情朱梓忠
- 关键词: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