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静
- 作品数:60 被引量:31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生态红线地方立法完善路径被引量:6
- 2018年
- 生态红线地方立法围绕立法目的展开,生态红线制度产生和发展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其立法目的可以归结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原创的国土空间管控制度,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制度设置旨在实现国土空间管控和优化国土空间。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制度目标是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红线的立法和发展轨迹能够恰当地论证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重要性,生态红线中央立法为地方立法提供制度框架和立法空间。明确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目的、制度特性、制度目的和立法轨迹,以此为基础完善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路径是:在实体层面完善生态红线地方立法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以及生态红线配套立法;在程序层面,完善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法律程序以及公众参与程序。完善生态红线地方立法的目标是生态红线更好地实施和"落地"。
- 吴贤静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生态人”:法律上的人演进之方向被引量:2
- 2013年
- 法律上的人是指呈现在法律上的,法律准备加以规定的人类形象。法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义务人""商人""社会人"等法律上的人的形象,从法律上的人的演进历史可以推导出其演化规律。在生态危机蔓延的今天,传统法对人的理解需要受到检视,"生态人"的基本内涵,生态危机对传统法律人模式提出的挑战,环境法法律部门的兴起,证成了"生态人"必将成为法律上一个全新的人之形象。作为全新的法律上的人之形象,"生态人"有助于完善环境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为建构环境法制度提供知识基础。
- 吴贤静
- 关键词:演进方向
- 大部制改革视野中的行政立法制度变革被引量:3
- 2014年
- 以政府职能整合为基点、以行政组织调整为载体的大部制改革,需要革除现行行政权力分散化、交叉化和部门化配置之诟病,需要正视行政权力配置的源头规范——包括行政立法。针对现行行政立法体制存在的弊端,通过变革行政立法权主体结构,严格控制行政立法权主体范围,建立行政立法起草回避制度、委托起草、招标起草制度,强化行政立法监督,改进行政立法表达技巧等途径,阻却"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链条。
- 吴贤静
- 关键词:大部制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制度应对被引量:12
- 2019年
-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自然资源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致力于实现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这三个基本目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基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和国土空间修复制度。
- 吴贤静
- 相邻关系与相邻环境权制度的建立被引量:8
- 2007年
- 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及理论的考察,2007年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90条事实上是有关相邻环境权的规定。这是对我国《民法通则》相邻关系规范的超越,它反映了相邻关系的生态化,以及民法和环境法在调整相邻关系方面的协同。
- 胡纪平吴贤静
- 关键词:相邻环境权民法环境法生态化
- 大气环境风险的法制应对
- 2017年
- 大气环境风险与大气污染始终相伴生,大气环境风险应对是研究大气污染防治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大气污染可以引致人体健康风险、生态系统风险以及气候变化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加以法制应对,可以通过确立规范的风险预防原则、确立大气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和将温室气体纳入法律规制范畴这几个路径。大气环境风险应对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大气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以及气候变化应对制度体系。
- 吴贤静
- 论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框架
- 根据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可以将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理解为旨在调整因节约、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法律规范和法律渊源所组成的系统。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框架结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
- 蔡守秋吴贤静
-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法律体系水资源管理
- 文献传递
-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变迁与环境治理新格局——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导向与完善路径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考察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的变迁历程,可以发现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其中蕴含的环境治理路径演变。由《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推动形成的环境治理新格局主要表现为: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的直接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呈现多元共治格局;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的制度工具展现出综合性的面向。因循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应当是采用"清洁空气法"模式,以此模式为基调构建完备的大气污染防治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制度体系。
- 吴贤静
-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大气环境质量
- 河流伦理与黄河立法研究
- 吴贤静
- 关键词:伦理法律河流伦理黄河
-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被引量:26
- 2010年
-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 蔡守秋吴贤静
- 关键词:范式转变环境资源法法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