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畏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生物学重庆市高校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烟草
  • 2篇青枯
  • 2篇青枯菌
  • 1篇亚组
  • 1篇亚组鉴定
  • 1篇烟草青枯菌
  • 1篇葡聚糖酶基因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马铃薯
  • 1篇酶基因
  • 1篇内切葡聚糖酶
  • 1篇内切葡聚糖酶...
  • 1篇花叶
  • 1篇花叶病
  • 1篇花叶病毒
  • 1篇黄瓜
  • 1篇黄瓜花叶病
  • 1篇黄瓜花叶病毒
  • 1篇发育分析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吴畏
  • 2篇冯洁
  • 2篇许景升
  • 2篇徐进
  • 2篇潘哲超
  • 1篇周常勇
  • 1篇青玲
  • 1篇孙现超
  • 1篇张昊
  • 1篇孙淼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烟草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福建烟草青枯菌演化型及生化变种鉴定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本研究尝试采用国际上新兴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并结合传统的生化变种鉴定方法,旨在探究福建省烟草青枯病菌系的构成,从而揭示青枯病的流行规律,为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2008~2009年,分别于福建省南平、三明以及龙岩地区田间烟草病株上分离获得了45个烟草青枯病菌株。经青枯菌演化型复合PCR检测,45个菌株均能够扩增得到片段大小分别为144 bp和280 bp的两条特异性扩增条带,从而表明全部分离菌株均系青枯菌演化型I型即亚洲分支菌株。继而基于45个分离菌株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氧化利用能力的检测结果,鉴定出其中43个菌株属于青枯菌生化变种III,1个菌株属于生化变种IV,1个菌株属于非标准型生化变种(能利用山梨醇和甜醇,不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该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造成国外引进的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水平下降或丧失的可能原因。
徐进顾钢潘哲超吴畏许景升张昊陈顺辉冯洁
关键词:烟草青枯菌
重庆地区马铃薯上黄瓜花叶病毒的检测及亚组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抗原直接包被ELISA对采自重庆11个马铃薯主产区的259份马铃薯病毒病样品进行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测及亚组鉴定.共有233份样品检测到CMV,总检出率达91.60%;其中属CMVⅠ亚组的样品为197份,占84.55%;另36份样品为CMVⅡ亚组侵染,占15.45%;未检测到CMVⅠ和CMVⅡ的复合侵染.这些结果表明,CMVⅠ是重庆地区马铃薯上的优势CMV亚组类型.
吴畏孙淼孙现超周常勇青玲
关键词:马铃薯黄瓜花叶病毒亚组
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寻烟草上青枯菌的系统发育。[方法]采用演化型分类框架对福建及贵州等地的62个烟草青枯病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基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系统发育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菌株均归属于青枯菌亚洲分支的4个序列变种,分别为序列变种15、17、34和44;尚未发现归属于美洲或非洲分支的烟草青枯病菌株。其中序列变种15和17为优势菌系,序列变种34的菌株都来自福建省,只发现3个菌株属于序列变种44。基于avr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个序列变种的avrA基因都属于RS1000类型。[结论]本研究表明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上的青枯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潘哲超徐进顾钢吴畏许景升陈顺辉冯洁
关键词:烟草青枯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