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寰 作品数:55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全球专利微生物菌种近20年的保藏与发放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开的"国际保藏单位2001–2019年专利微生物保藏与发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专利微生物保藏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中国专利菌种保藏量位列全球第一,保藏全球近四成专利菌种(31386株,占比39.86%);2018年后全球菌种发放量陡增,其中美国是专利菌种发放量最多的国家(24153株,占全球发放量的96.63%),中国专利菌种的发放率处于较低水平(1034株,发放率3.29%)。中国专利菌种"重保藏、轻发放"的现象严重,需要适当提升产业化开发利用水平。 刘柳 吴林寰 马俊才 马俊才HIV序列质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IV序列质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公开了。所述HIV序列质控包括:按照顺序逐行将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序列的碱基或空位追加到预先设置的序列信息文件中,并记录两个序列的碱基或空位的位置序号;在记录... 吴林寰 曹丕 范国梅 卢键 张荐辕基于科学角度的冠状病毒关联数据的知识挖掘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科学角度的冠状病毒关联数据的知识挖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第一查询数据和第二查询数据;基于预设的图结构,查找第一查询数据对应的第一节点和第二查询数据对应的第二节点之间的... 孙清岚 范国梅 史文聿 吴林寰 马俊才 张幸姣 孙秀强 林思汝文献传递 冠状病毒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涉及冠状病毒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冠状病毒信息数据;根据预设的标准化词库,将冠状病毒元数据中字段的字段值处理为相应的标准化字段值,得到相应的冠状病毒标准化元数据;根据冠状病毒标准... 孙清岚 范国梅 史文聿 吴林寰 马俊才 张幸姣 孙秀强 林思汝一种病原微生物物种鉴定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物种鉴定方法和系统,涉及物种鉴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S1、对待测基因组进行16S rDNA分析;S2、基于MASH软件估算基因组距离,计算待测基因组和第二参考数据库的一致性,获得基因组距离最... 吴林寰 张倩 庞慧芳 解建雪 郭翀晔 范国梅谷氨酸棒状杆菌技术研发态势分析 2016年 利用美国Thomson公司旗下的Thomson Data Analyzer和微软公司的Excel等分析工具,从时间、地域、专利权人、技术领域等方面,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全球谷氨酸棒状杆菌领域专利的生命周期、区域布局、竞争机构和技术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谷氨酸棒状杆菌技术发展态势提供情报支持,辅助企业、高校制定和调整技术发展战略、完善技术发展布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技术优势。 赵爽 刘柳 吴林寰 马俊才关键词:谷氨酸棒状杆菌 氨基酸产业 高质量临床微生物基因组参考数据库构建的思考 2024年 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因其检测时间短、分辨率高,能识别罕见、新发病原体引发的感染或者混合感染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疑难感染的辅助诊断。然而,由于目前尚缺乏标准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和高质量临床微生物基因组参考数据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高质量临床微生物基因组参考数据库建设现状,探讨了高质量临床微生物基因组参考数据库构建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过程和实现方式,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刘东来 吴林寰 关文达 庞慧芳 胡松年 许四宏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 电子设备的HIV分子网络分析结果展示图形用户界面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子设备的HIV分子网络分析结果展示图形用户界面。;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运行程序及显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内容。;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 吴林寰 曹丕 范国梅 卢键 张荐辕HIV序列分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IV序列分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HIV序列分型方法包括: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BLAST,将待分型HIV序列与预先设置的参考序列数据集进行比对;在匹配结果满足预设的分型条件情况... 吴林寰 曹丕 范国梅 卢键 张荐辕“工业生物技术知识环境”建设及应用 2009年 鉴于工业生物技术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为了使现代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基地建设,我们启动了"工业生物技术战略研究和知识环境建设"。知识环境的信息化成果主要体现在管理平台、虚拟实验室、网络化办公、战略研究等方面。该知识环境的建设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工作和服务模式的探索,将信息化平台工作建设与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对于加强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马俊才 吴林寰 刘斌 邢雪荣 于建荣 邓勇 杜晓萌 徐萍 夏芸 陈方关键词:工业生物技术 信息化 知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