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梅
- 作品数:25 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东南风气流对夏季北京局地暴雨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北京地区风廓线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东南风,普查2006年8次局地暴雨过程中风廓线雷达探测的东南风,并详细分析2次典型局地暴雨过程的风廓线资料。结果表明: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东南风的大小、厚度与雨量存在相关关系;降水前东南风指数IE的大小和波动加强对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初步从理论上解释了东南风对北京局地暴雨强度的影响:东南风加强并上传,导致了上升速度和水汽输送的层次快速增加,对暴雨的触发和加强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北京特殊的地形,东南风的存在使得局地暴雨容易在山前地区产生。
- 吴庆梅郭虎杨波孙继松
- 关键词:天气学风廓线雷达局地暴雨
- 卫星和雷达产品在北京地区短时预报中的分析应用
- 本文分析2001002年14个雷暴个例的卫星云顶黑体温度(简称TBB),寻找北京地区对流云中TBB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对流云穿过云顶概率越大,TBB等值线密集的大梯度区对应雷暴云团强烈发展旺盛区。用风云二号C星(...
- 蔡晓云石增云吴庆梅
- 关键词:雷达产品
- 文献传递
- 基于天气分型的北京地区雷电潜势预报预警系统被引量:17
- 2012年
- 对1997-2006年457个雷暴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将北京地区的雷暴天气分为东北低涡低槽、贝蒙低涡低槽、西来槽等11种雷暴天气型;利用南郊观象台(54511站)的探空资料计算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和相对风暴螺旋度等33个对流参数,通过与北京地区SAFAIR3000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取BCAPE、BLI、MDCI、BIC、KNEW和SWISS等6个对流参数作为北京地区潜势预报参数;采用事件概率回归(REEP)方法,利用获取的6个对流参数作为变量,形成了11种雷暴天气型下的潜势预报方法。利用WRF模式的预报场,建立适用于北京地区3~36 h雷电潜势预报系统。个例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准确性。由于该系统建立过程中使用了高分辨率探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的输出结果,实现了雷电潜势预报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的突破,对北京地区雷电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熊亚军廖晓农于波魏东吴庆梅
- 关键词:天气分型预报预警
- 北京地区一次回流暴雪过程的锋区特征分析被引量:38
- 2014年
-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精细风场、温度和湿度资料,对2009年11月9日夜间北京地区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锋区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华北锢囚锋和中高层短波槽,与锢囚锋联系的中低空暖湿空气在回流干冷空气上爬升造成锋生,是北京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北京地区锋区的坡度较小,锋区下半层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存在相关关系,地形对逆温的分布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低层东北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形成了明显的风垂直切变和温度差异,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直接促进了中尺度系统的发展。锋区存在层结不稳定,锋面抬升和次级环流促进了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高架雷暴的产生。
- 吴庆梅杨波王国荣
- 关键词:逆温次级环流
- MM5模式输出对流参数的效果检验被引量:8
- 2006年
- 利用MM5的输出资料计算各种强对流参数和物理量,结合北京地区20个雷暴个例对其使用效果作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输出参数能较好地反映雷暴和非雷暴日的区别,较实况探空而言,模式输出不仅可以从参数的大小,而且可以从参数的变化趋势来来判断雷暴的发生;模式输出参数同时能较准确地预报雷暴发生的时间和落区;和实况探空的对比以及不同预报时效的对比表明,模式和实况及业务需求还存在差距,模式输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吴庆梅付宗钰郭虎
- 关键词:雷暴K指数
- 地形和城市热力环流对北京地区一次β中尺度暴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9年
- 北京特殊的箕簸型地形和超大城市热力环流对北京局地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4日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中温度、湿度、风场的演变和相互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一次系统性冷空气与地形和城市热力环流相互作用并激发产生β中尺度雨带中不同降水中心的精细过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受北京地形影响,此次冷空气以东北—西南路径影响北京城区,在冷空气明显的条件下,强降水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城区,同时降水中心倾向于出现在温度距平等值线密集且靠近冷空气移动路径的方位,即冷暖交汇最剧烈的位置。地形辐合切变在冷空气到来时得到了迅速加强,为京西城区强对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扰动源,同时近地面辐合切变的向上传播对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支持。降水过程中的潜热释放造成风场垂直切变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风暴中心附近的东南风迅速加强,使得降水所需的水汽条件得以维持。
- 吴庆梅郭虎杨波孙继松
- 荆江河段洪水过程云系关键影响区卫星亮温T_(BB)相关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尝试使用多种资料寻找对荆江河段洪水过程具有指示意义的天气预报关键区。首先应用1998年7月GMSTBB资料以及同时段NCEP日平均风场资料,对1998年长江大洪水第二阶段致洪暴雨期荆江河段及其周围地区天气形势进行了个例诊断分析。在分析中结合相关系数计算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注意到:荆江河段上游存在着对该地区天气预报有指示意义的预报关键区(25°N附近,105°E-110°E)。应用上述诊断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20年的GMSTBB资料以及1960年以来近40年的中国600个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做了进一步的诊断分析,从气候角度进一步证实了该关键区的存在。
- 张胜军徐祥德吴庆梅苗秋菊谭德宝
- 关键词:荆江河段洪水
- 北京地形和热岛效应对一次β中尺度暴雨的作用被引量:32
- 2012年
- 针对2010年7月9日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β中尺度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数据以及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提供的精细化分析资料,研究了本次过程中地形、热岛效应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暴雨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降水过程中有地形雨带的生成;降水前城区热岛效应明显,由此造成的风场垂直切变和边界层辐合为β中尺度系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和加强条件,边界层辐合线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降水在西部山前城区发生后低层偏东风与降水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正反馈,是β中尺度暴雨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 吴庆梅杨波王国荣何娜
- 关键词:地形城市热岛正反馈
- 外来源影响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典型个例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_(2.5)浓度的逐时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3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PM_(2.5)浓度的分布和演变特征,选取PM_(2.5)浓度快速增长时段的风场特征分析外来源对北京地区污染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存在3个PM_(2.5)浓度高值中心,分别位于石家庄—保定、廊坊和唐山地区。北京地区外来源主要来自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保定及廊坊一带,主要通过边界层偏南风远距离输送影响北京地区,边界层辐合线和逆温结构加剧了污染物在北京地区的累积。随着静稳时间的增长,PM_(2.5)污染物向燕山和太行山前输送堆积,造成北京地区PM_(2.5)浓度高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北京市郊区PM_(2.5)浓度高于城区。
- 吴庆梅刘卓张胜军李青春
- 关键词:PM2.5浓度
- 回流冷空气与地形相互作用背景下的局地对流暴雨
- 2013年6月4日白天北京地区出现了入汛以来首场全市性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是在弱天气背景下产生的,即:没有明显的西来槽和高空冷空气等天气尺度系统强迫作用,数值模式和主观预报在降水强度上均出现了漏报和偏差。本文...
- 雷蕾孙继松王华吴庆梅丁青兰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地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