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2cm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直径≤ 2cm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 0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中肺部结节直径≤ 2cm ,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 51例 ,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51例中肺癌 3 2例 ,穿刺确诊 2 5例 ,假阴性 7例 ,肺部良性病变 19例 ,无假阳性。诊断敏感性 78.13 % ,特异性 10 0 % ,诊断准确率 86.2 7% ,阳性预测值 10 0 % ,阴性预测值 73 .0 8%。气胸发生率 9.8% ,无一需做闭式引流。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 2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 。
- 沈洁金波吴健赵家美廖美琳
- 关键词:肺结节活组织检查CT引导针吸
- 前纵隔病灶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沈洁王韡旻韩宝惠吴健
- 关键词:前纵隔肿瘤活组织检查CT引导针吸
- 64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MS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CHD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 64层CT机。双期扫描。11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所有32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11例行心血管造影(CAG),手术25例。结果以手术或CAG检查为诊断标准,64层MS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诊断符合率为97.9%(46/47),明显优于超声心动图(ECHO)(χ2=30.62,p<0.001);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88.4%(38/43),与ECH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100%,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结论64层MSCT可有效检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在CCHD诊断中是一种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 江一峰叶剑定吴健陈群慧叶贻刚焦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
-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评估CT诊断胸膜间皮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综合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及病理诊断,并讨论其间鉴别诊断。结果20例胸膜间皮瘤中,良性6例,恶性14例,胸膜呈结节或团块状增...
- 陈群慧吴健叶剑定
- 文献传递
- 食管癌的临床及CT扫描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本院1993-1998年共1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CT检查能明确食管癌的大小、部位、形状、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气管、支气管、降主动脉、胸主动脉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CT检查在估计食管癌能否手术切除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协助制定手术的方式,且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 吴健陈文陈群慧
- 关键词:食管肿瘤CT外科手术
- 胸腺瘤的CT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初步研究
-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相应的WHO组织病理学分型,以便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方法分析4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所见及其相应的病理分型。其中A型3例,AB型8例, B型21例,C型8例。结果最大径>10cm以上的...
- 陈群慧吴健叶剑定
- 文献传递
- 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CT扫描研究(附112例分析)被引量:20
- 1998年
- 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CT扫描研究(附112例分析)吴健陈文笔者搜集112例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CT资料,并对其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材料与方法从1993年7月至1996年5月,我们共对1478例肺癌患者行常规腹部CT扫描,共发现112例肾...
- 吴健陈文
- 关键词:肺肿瘤肾上腺转移瘤CT
- 胸腺瘤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 ,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 ,以利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胸腺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分型。扫描采用SiemensSomatonVolumeZoom4层CT ,平扫层厚5mm ,增强扫描 :层厚3~5mm ,螺距为4~6 .延迟时间40s,造影剂采用典必乐或碘海醇100ml。病理学分型参照WHO1999年分型法。结果 :40例胸腺瘤中A型3例、AB型8例、B型21例、C型8例。肿块最大径>10cm共6例 ,其中AB型1例 (1/8) ,B型3例 (3/21) ,C型2例 (2/8) ;5~10cm共28例 ,其中A型1例 (1/3) ,AB型6例 (6/8) ,B型16例 (16/21) ,C型5例 (5/8) ;<5cm6例 ,其中A型2例 (2/3) ,AB型1例 (1/8) ,B型2例 (2/21) ,C型1例 (1/8)。3例A型、8例AB型及4例B型包膜完整 ,17例B型及8例C型包膜不完整 ,18例B型及8例C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B型中有14例侵犯胸膜,13例侵犯心包 ;C型8例均侵犯胸膜及心包。结论 :轮廓光整且包膜完整的多为A型胸腺瘤 ,肿块最大径大于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和C型多见 ;但CT较难区分此两型。
- 陈群慧吴健阮晓明陈文叶剑定
- 关键词:胸腺瘤组织病理学CT表现胸膜心包延迟时间
- 胸腺瘤的CT表现
- 1999年
- 目的 了解胸腺瘤的胸部CT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8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能明确胸腺瘤的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气管、支气管、血管、胸膜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CT检查能指导胸腺瘤的诊断,在估计胸腺瘤能否手术切除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 吴健陈文陈群慧阮晓明
- 关键词:胸腺瘤CT纵隔肿瘤
- 结节病的临床及CT扫描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 2 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结节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结节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女性患者是男性的 2 5倍。结节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半数以上见于 40~6 0岁年龄组。结节病的临床症状多数较轻 ,且不具有特征性。结节病的胸部淋巴结肿大具有特征性 :两侧肺门淋巴结呈对称性肿大 ;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按ATS分组法 ,多位于 4R/L、 5、 7和 10R组 ;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多数不融合 ,境界较清晰。按肺部病变的情况 ,结节病可分为Ⅰ、Ⅱ、Ⅲ期。结论 :CT在结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并能随访病情的变化 。
- 吴健陈文
- 关键词:胸部结节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