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仪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城市地质
  • 3篇城市地质灾害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兆
  • 2篇地震预报
  • 2篇震前
  • 2篇前兆
  • 2篇勘探
  • 2篇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勘探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勘探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电磁
  • 1篇地震电磁辐射
  • 1篇地震观测

机构

  • 1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11篇吴仪芳
  • 4篇宋文荣
  • 4篇许汉刚
  • 4篇刘建达
  • 1篇姚明慧
  • 1篇丁秀芳
  • 1篇郑嘉炯

传媒

  • 4篇地震学刊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4
  • 2篇1993
  • 6篇199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应用的研究
<正>我国约有160多个城市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迫切需要查明其成因,估计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减小灾害的方法.这些地质灾害中以地裂缝、塌陷、断裂、滑坡尤其常见.在一般地区可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和地质手段,而喀斯特地区国...
吴仪芳宋文荣许汉刚刘建达宋建军
文献传递
地震前兆氢
<正>近年来对地震前兆的研究发现,监测土壤气体和地下水的氢作为地震前兆,是可行的。本文简要介绍世界各国特别是中日苏美的地震学者在氢气逸出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近况。1.日本地震学者杉崎,Satake、Kita 等人提出的在...
吴仪芳
文献传递
浅层物探在监测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3年
我国约有160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迫切需要查明其成因,估计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减小灾害的方法。本文以铜陵市长江路大面积出现的地裂缝及塌陷为例,对比使用了电法、磁法、地质钻探、人工地震等方法。认为人工地震方法在喀斯特地区可以用来确定此类地质灾害的范围、趋势和找出其成因。
吴仪芳宋文荣许汉刚刘建达
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勘探
浅层物探在监测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正>我国约有160多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迫切需要查明其成因,估计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减小灾害的措施。这些地质灾害中以地裂缝、塌陷、断裂、滑坡尤为常见。对一般地区可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和地质手段。而对喀斯特地区...
吴仪芳宋文荣许汉刚刘建达宋建军
文献传递
地震前兆—氢
1993年
近年来对地震前兆的研究发现,监测断层土壤气和地下井泉的氢作为地震前兆,是可行的。简要回顾了中、日、美地震学者在氢气逸出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近况,以及中国数次地震前H_2浓度异常的实例。介绍释放氢气异常变化的机制,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最后指出氢气观测的优点以及在监测预报地震中的前景。
吴仪芳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震预报断层气
海南岛及其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研究现状
<正>本文根据近20年来发表的几十篇本地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和第四纪地质文献、概述了海南岛及其邻区的这些学科领域研究现状。所谓邻区包括阳江以西粤西南地区和灵山-钦州-合浦的桂东南地区。对本地区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
郑嘉炯李华吴仪芳
文献传递
日本爱知县的人文及地震观测研究
1994年
概述了日本爱知县的地理概况、地震地质、地震预报、地震观测研究和防灾对策的现状,介绍了日本的地震预报和地震观测研究的概况.
郑嘉烔吴仪芳李华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观测防灾对策人文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CT)在地基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4年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CT)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阐明了它在地基勘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的地基勘探中,为其他勘探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主要依据介质的不同吸收系数进行电磁波透射得到最大量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得到勘探剖面上吸收系数β值并以灰度或彩色成像,形象、直观地研究复杂地质现象的成因及局部结构,对于基岩中的断层、软弱夹层、地下溶洞及其发育特征、地下不明隐藏物等勘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宋文荣吴仪芳刘建达许汉刚宋建军
关键词:电磁波层析成像地基勘探
地震电磁辐射机制研究的现状
<正>本世纪70年代中期,各国地震学家开始对地震电磁波辐射现象进行观测和实验研究,以阐明此现象的物理机制,为地震预报探索新方法。由于地震电磁辐射现象的复杂性,因此对它的成因机制提出了种种假说。主要有六种假说:①破裂说:I...
郑嘉桐李华吴仪芳
文献传递
《地震学刊》的刊徽设计
1997年
提出了刊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所设计的《地震学刊》的刊徽是个由经纬网格所构成的公转着的地球。经纬网格由SJ两个字母和两条细线所组成。SJ为《地震学刊》英文名和江苏的汉语拼音名的缩写。S表示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动的一阶振型;两条细线既表示经线,又表示地球自由振动的基振型。
姚明慧吴仪芳丁秀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