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原日红

作品数:44 被引量:2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短季棉
  • 22篇中棉
  • 22篇中棉所
  • 14篇早熟
  • 12篇棉花
  • 10篇选育
  • 8篇育种
  • 7篇短季棉品种
  • 7篇栽培
  • 7篇早衰
  • 6篇早熟不早衰
  • 5篇性状
  • 5篇杂交
  • 5篇栽培技术
  • 4篇早熟性
  • 4篇熟性
  • 4篇品种区域试验
  • 4篇中棉所36
  • 4篇转基因
  • 4篇基因

机构

  • 4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1篇原日红
  • 39篇喻树迅
  • 33篇范术丽
  • 29篇黄祯茂
  • 18篇宋美珍
  • 16篇余学科
  • 7篇姜瑞云
  • 3篇徐春英
  • 1篇胡江良
  • 1篇刘金海
  • 1篇栗志广
  • 1篇王宏
  • 1篇王龙
  • 1篇赵建新
  • 1篇聂先舟
  • 1篇蔡启福
  • 1篇薛中立
  • 1篇许健
  • 1篇刘莲芳
  • 1篇张朝军

传媒

  • 17篇中国棉花
  • 8篇棉花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5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地棉机采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加性-显性-加加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AA模型),对8个陆地棉亲本(其中有6个机采棉品种)及其F1和F2的28个组合5个机采性状和单株皮棉产量的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2试点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5个机采性状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范围为-20%~-14%;在显性贡献中,第一果枝高度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最大(CRD=10%),其次是节间长度的贡献(CRD=8%),而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CRD=-25%);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的加加上位贡献率最大(CRAA=86%),其次是第一果枝节位(CRAA=24%)。霜前花率在特殊的环境中对皮棉产量表现为很大的显性正向贡献(CRDE=78%)和加加上位效应抑制作用。不同亲本5个机采性状对其皮棉产量的显性和加加上位效应贡献不同。5个机采性状对不同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贡献较小,霜前花率对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的贡献在2个地点的表现往往和单株皮棉产量在不同地点表现显性效应的性质(正或负)相一致,并且在5个机采性状中对皮棉产量的显性贡献是最大的。加加上位效应在皮棉产量的遗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8个亲本及其后代各组合的5个机采性状中,霜前花率可作为选择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效应的主选性状。在不同的环境中,皮棉产量加加上位效应的主选机采性状随组合有所不同。
努斯热提.吾斯曼喻树迅范术丽梅拥军原日红
关键词:陆地棉皮棉产量ADAA模型
中棉所56简介
2006年
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黄祯茂原日红
关键词: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杂交棉花
中394参加全国区试和新疆引种结果简报
1999年
中394是1990年以早熟、丰产的育种中间材料H109为母本与抗病、优质品系中662杂交选育的,1996~1997年参加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1998年被推荐在我国黄淮海棉区进行生产试验并在新疆做引种示范试验。1特征特性生育期113天,株高71~80...
余学科喻树迅原日红范术丽黄祯茂
关键词:品种区域试验霜前皮棉产量短季棉中棉所纤维品质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保护酶CAT、POD和SOD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性,CAT酶以加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POD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SOD酶活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IAA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ABA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且这些生化性状的遗传率较高,在后代能稳定遗传;同时棉株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生化性状表达不同,在花铃期CAT、POD和SOD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表达量很小;棉株体内生化性状的表达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AT酶与P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正相关;POD酶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抗氧化系统保护酶与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关系。因此,研究生化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表达特征,为选育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新品种和生化性状的QTLs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宋美珍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关键词: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性状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为解决棉花育种中普遍存在的早熟早衰问题,研究了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和过氧化氢酶CAT,氧化产物之一丙二醛性MDA,以及生长素IAA 和脱落酸ABA在不同类型短季棉品种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和遗传特性。CAT 活性、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母体效应;SOD 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IAA 和MDA 含量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POD 活性、ABA 含量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根据不同种类生化物质的变化及其遗传规律,建立了生化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确定了早熟不早衰品种生化物质的相对选择标准:选择范围、选择酶活量和选择时间;应用该技术成功培育出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中棉所20、中棉所24、中棉所27 和中棉所36 等品种。
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原日红
关键词:短季棉辅助育种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早熟不早衰短季棉的生化遗传研究
选用两种类型短季棉品种(系)10个,其中早衰类型品种或品系5个,早熟不早衰品种或品系5个,配成5个早熟不早衰×早衰正交组合(BnAn)和5个早衰×早熟不早衰反交组合(AnBn)。研究结果表明:早熟不早衰亲本的抗氧化系统保...
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关键词:短季棉生化性状抗氧化酶
文献传递
浅谈棉花早衰被引量:17
1996年
棉花早衰从外部表现可将其分为,早发型、猝死型、多铃型、病变型。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主要有,种植品种本身的内部生理生化因素,关键时期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或不足,土壤缺钾,营养成分不协调、花铃期肥力不足和土壤中病菌菌核的大量累积;因此应针对棉花早衰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防治。
姜瑞云王宏黄祯茂喻树迅原日红
关键词:棉花早衰
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3
2005年
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 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 和F2 代分别于2001 年和 2002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单铃重和成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与早熟有关的诸性状,生育期、始花期、铃期和果枝始节4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霜前花率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上位效应,落叶株率以加性与加性互作上位性为主,落叶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与纤维品质有关的诸性状,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3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同时还存在着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各性状之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
宋美珍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关键词:显性效应加性效应短季棉互作效应上位性环境互作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性状的生化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季棉早熟不早衰形状的生化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发明涉及的生化标记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其选择方法是选择早熟不早衰亲本进行杂交,以SOD...
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文献传递
短季棉早熟性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以熟期不同的9个棉花品种为亲本,按部分双列杂交配制46个组合的F1、F2,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7个早熟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短季棉7个早熟相关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着显性效应,对于播种-现蕾、播种-开花和现蕾-开花还存在着上位性效应;短季棉各早熟性状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显著。生育期、播种-开花的狭义遗传率均较高,分别为66.1%和49.1%,且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而果枝始节和播种-现蕾的遗传率最低,分别为19.8%和18.8%,且与环境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现蕾-开花、开花-吐絮和株高这3个性状的遗传率及其与环境互作居中。由此说明:早熟性的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育种地点,以果枝始节和播种-现蕾作为早熟性指标进行异地选择是不可靠的,而以生育期、开花期为早熟性选择指标是比较可行的。
范术丽喻树迅原日红宋美珍
关键词:短季棉早熟性环境互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