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晓民
-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多元一体”格局下藏族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4年
- 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四方面对"多元一体"格局下增强藏族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筑牢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根基。
- 南晓民
- 关键词:藏族
- 汉语词“吐蕃”的起源和本真音读考被引量:8
- 2014年
- 汉语词"吐蕃"的注音历来有分歧。文章探讨吐蕃一词的起源,认为"吐蕃"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吐蕃作为他称应先产生于突厥并后传于吐谷浑,吐谷浑人引导吐蕃使者通使唐朝的话,其所介绍的吐蕃名称应是"音自于突厥"。结合"吐蕃"一词在唐代的音韵表现和敦煌出土吐蕃时期汉藏文对音材料,分析"吐蕃"一词起源时"蕃"的本真音读为重唇音声母和-n韵尾韵母,不可能读为bō,主张按"追史从古"原则给"吐蕃"注音。
- 南晓民
- 关键词:阴阳对转
- “做”的起源与“做”、“作”释读被引量:1
- 2004年
- 南晓民
- 关键词:字源汉语
- 西藏双语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7
- 2008年
- 藏、汉双语并用是西藏社会语言应用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就先后实施了双语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 张廷芳次仁央宗南晓民
- 关键词: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和谐社会
- 论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单位层级安排——兼谈“现代汉语”教材语法内容的编排被引量:3
- 2006年
- 文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语法单位层级的划分问题,在教学语法提要系统的5级单位基础上新增“(语)素组”、“语”、“语组”等语法单位,形成“四层八级”的新语法单位体系,并建议:为了体现语法单位的层级严整性,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的语法部分应专列章节讲那些新增的语法单位。
- 南晓民
- 关键词:语法单位
- 古汉字里的“开口字形”
- 2012年
- 中国古代汉字,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是以描绘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而创制。人是活动的主体,人形则是文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人形不仅可以用来描绘具体的生产、生活场景,也可以具有抽象的表意功能。
- 南晓民罗爱军
- 关键词:古汉字字形社会实践活动文字发展古代汉字表意功能
- 论现代汉语句法层次分析的拓展——基于构式语法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传统的句法层次分析法对于超出常见句法结构关系外的语句,按层次分析的原则往往难以进行"二分"操作;文章从构式语法出发,将层次分析中的句法构式分为三类,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力图解决问题并拓展传统的句法层次分析;并主张针对不同构式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并遵循一定顺序,希望对传统的汉语语法教学能有所促进。
- 南晓民
- 关键词:现代汉语构式语法
- 素组的功能、类型及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南晓民
- 关键词:素组构词法汉语词根
- 论唐代诗文中的吐蕃异称——兼论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吐蕃”读音被引量:2
- 2015年
- 唐代很多诗文都提到"吐蕃",不过有些是以别称出现的,如"土番、西蕃、西戎"等。这些词都可表示"吐蕃"含义,写法又都与"吐蕃"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文章统称之为"吐蕃异称",并把它们划分为与吐蕃"音同形近"和"义同形异"两大类;进而阐述了与"吐蕃"异称相联系的唐朝民族政策及"吐蕃"读音问题,明确"吐蕃"不可能读bō音。文章旨在回顾那段唐蕃密切交流交往的历史,重新认识古代中华民族内部的族群关系及相关的语言、文化现象。
- 南晓民刘妍君
- 关键词:唐代诗文异称
- 中国视角下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 2014年
- 尊重历史传统,立足现实国情,以"中国视角"来进行民族理论研究,是推动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基本前提。该文在梳理近现代中国学人在民族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演变及民族识别工作情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发展、继承创新进行综述,强调以"中国视角"来进行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在推动各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 南晓民罗爱军
- 关键词:民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