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武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
- 2012年
- 本文从两次分配的角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公平。初次分配适用应得原则,再分配适用平均原则符合人们心中的公平观念。当前收入分配的不公主要在于基本分配制度的具体落实被扭曲了。需要深化市场机制和民主制度改革使基本分配制度的具体实施回归公平。
- 刘辉武
- 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剥削
- 论加强社会工作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工作以其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技能、方法能够在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区工作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还可以通过社会服务增强社会治理的合法性。因此,加强社会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一环。
- 陈成文刘辉武程珩
-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能力
- 政治体制改革与缩小贫富差距
- 2012年
-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已成为衬:会共识.温家宝总理就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最要性.认为不改革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会丧失.甚至交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会再演。表示要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刘辉武
-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贫富差距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悲剧大革命
- 论促进扶贫移民社会适应的政策选择被引量:5
- 2019年
- 当前,扶贫移民群体的社会适应问题已成为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需要从发展型社会政策促进政策对象能力成长的角度出发,完善移民政策以促进扶贫移民更好地完成社会适应过程。一是要综合考虑区域环境与扶贫移民自身条件,完善移民方式;二是要保障扶贫移民合法权益,促进扶贫移民社区融入;三是要从住房支持和就业服务着力,完善扶贫移民帮扶措施;四是要引入社会工作,以专业化服务提升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能力。
- 刘辉武吴晓萍
- 关键词:扶贫移民社会适应社会工作
- 论国家治理转型与社会工作的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国家治理模式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从总体性社会的全能主义国家到市场化改革后的发展型国家再到超越发展型国家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国家的治理转型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与空间,而社会工作发展遭遇的困境也给我们指示了国家治理转型的方向。在当前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社会工作资源,同时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以及选择发展性社会工作及其他契合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领域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顺势发展的社会工作反过来助推国家的治理转型。
- 刘辉武吴晓萍
- 关键词:社会工作
- 意识形态与国家行动逻辑视角下的劳工保护
- 2013年
- 在当前劳工保护领域,存在新自由主义和发展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迎合了全球化与资本的需要,但是按照其逻辑发展,社会将被损害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关系紧张。转型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使国家必须把主动追求对劳工的保护视为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否定,发展主义开始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竞争"与"效率"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成为次要的价值目标。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全球化压力使中国对劳工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发生偏差,离劳工保护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强国家"与"弱社会"的格局使得国家为主导的劳工保护的行动具有尤为特殊意义。
- 王飏刘辉武
- 关键词:劳工保护劳资冲突国家干预意识形态发展主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被引量:4
- 2023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我党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初步探索、自觉拓展到自信深化的演进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两者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对两者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两者结合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也要通过两者结合提供新时代治国方略借鉴,同时通过两者结合铸造民族复兴文化自信。推动两者结合需要从不同维度多层面开展,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紧扣时代主题,服务当下实践;三是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促进文化繁荣;四是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全社会文化认同。
- 刘辉武吴晓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社会需求、本土化与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特色培育被引量:2
- 2022年
-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亟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而要真正实现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澄清何为中国社会工作。从社会需求满足的角度审视,为西方化社会工作教育所塑造的“专业社会工作”始终存在发展错位的问题,而扎根于社区、民政等组织系统的本土社会工作更有成长性。因此,社会工作教育要真正契合社会需要,需要以促进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为目标进行彻底的本土化改造。在本土化的基础上,社会工作教育需要从对应具体职业系统的专才培养、差异化发展以及强化实践性等方面着手进行专业特色培育,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 刘辉武冯文秀
- 关键词:社会需求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特色培育
- 浅谈欠发达地区社会救助的理念和制度创新
- 2013年
-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农业社会的家族救济机制以及单位、集体的保障逐渐弱化。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现代社会理念开始形成,而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未充分富裕,欠发达地区存在更多的贫困现象,这些地区对于国家的社会救助尤为依赖。但由于各种原因,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不够完善,没有真正实现救济功能。因此需要通过经济政策、法规建设、市场机制、管理引进、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水平和效果。
- 王飏刘辉武
- 关键词:社会救助欠发达地区
- 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被引量:32
- 2007年
- 文化资本包括以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品位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形式的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以文凭、职业证书等为形式的制度化文化资本。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主体社会,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导致市民对农民工的文化排斥,进一步阻碍其城市融入。因此,政府和农民工自身都应做出某种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实现其城市融入,完成市民化过程。
- 刘辉武
-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