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东亚飞蝗
  • 3篇飞蝗
  • 2篇体色
  • 2篇麦长管蚜
  • 2篇飞行能力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烟区
  • 1篇烟叶
  • 1篇烟叶成熟度
  • 1篇氧化碳
  • 1篇有效积温
  • 1篇粘虫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力
  • 1篇糖蛋白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秦皇岛出入境...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

  • 9篇刘辉
  • 4篇李克斌
  • 4篇曹雅忠
  • 4篇尹姣
  • 4篇杜桂林
  • 1篇汤清波
  • 1篇向文胜
  • 1篇刘杨
  • 1篇王桂荣
  • 1篇董钧锋
  • 1篇赵新成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贵阳烟区烟叶成熟度对其质量香韵影响
为了提高贵阳烟区烤后烟质量与彰显贵阳当地蜜甜香韵特色,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下部、中部、上部三个部位烟叶的鲜烟素质及烘烤特性、鲜烟采收成熟度、烘烤后熟度、烤后烟叶成熟度与烤后烟叶质量香韵的关系,以烤后烟...
刘辉
关键词:烤烟烟叶成熟度
文献传递
影响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主导因素被引量:16
2007年
研究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化生态主导因素,田间红色麦长管蚜种群对不同抗蚜性寄主的反应和自然条件下,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的生殖力以及后代种群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麦长管蚜种群中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8,29,30,31℃时,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分别为6.66%,38.30%,70.60%和65.24%。麦长管蚜体色变化过程中,温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与光周期和寄主营养的关系甚微。红体色麦长管蚜在不同抗蚜性的品种上其种群消长情况存在差异。田间红绿体色麦长管蚜经2代观测,平均蚜量比值分别为9.96和15.85,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在小麦抽穗期到乳熟期红体色麦长管蚜个体比例随着田间条件的改变逐代升高(分别由第1代的17.55%和14.70%增至第2代的29.80%和42.2%)。
杜桂林李克斌尹姣刘辉曹雅忠
关键词:麦长管蚜体色生殖力
蓝灰链霉菌中Aco类信号分子合酶ScyA1全局性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蓝灰链霉菌中Aco类群感效应信号分子合酶基因scy A1缺失对细胞生理代谢和调控网络造成的广泛性扰动,揭示Scy A1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全局性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测定细胞干重确定scy A1缺失对液体发酵条件下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RNA-Seq比较分析探究蓝灰链霉菌scy A1突变株和野生型NMWT1发酵培养3d和6d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scy A1缺失不影响液体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的积累。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scy A1缺失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基因表达表现出双向显著差异变化趋势;L-半乳糖形成UDP-葡萄糖途径、戊糖磷酸途径、氨基酸(L-缬氨酸、L-异亮氨酸和L-色氨酸)合成途径和嘌呤核苷酸降解途径相关基因均表现出显著上调趋势。众多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保守转录调控因子和菌丝体结构性蛋白组分编码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少数则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Scy A1广泛影响了菌株的初级代谢、次级代谢、保守调控因子和菌丝体结构相关基因的表达。总之,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Aco类群感效应信号分子合酶功能的认知。
叶岚刘辉李珊珊向文胜张艳艳
关键词:ACO
红体色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观测红体色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无性世代各个若虫龄期在14,17,20,23和26℃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率。结果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各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红体色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而直线回归法计算的变异系数较小,其结果显示红色麦长管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4.478℃和110.662日.度。
杜桂林李克斌尹姣刘辉曹雅忠
关键词: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又称弓浆虫,能感染人和200多种其他脊椎动物,寄生于所有有核细胞。作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其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人及其它畜禽均可成为其中间宿主,属人兽共患寄生虫。弓形虫病呈世...
刘辉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生物学特性
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弱,以10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13日龄已具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翔能力无显著差异。散居型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群居型个体。
刘辉李克斌尹姣杜桂林赵萱曹雅忠
关键词:东亚飞蝗飞行能力
两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
本文针对群居型、散居型东亚飞蝗的飞行能力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机制缺乏全面了解的现状,采用昆虫飞行自动记录、现代生理生化测试及电镜超微观察等技术和方法开展了相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成...
刘辉
关键词:东亚飞蝗飞行能力能源物质酶活性保幼激素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雌成虫飞行肌的超微结构被引量:5
2008年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雌成虫背纵肌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群居型和散居型成虫背纵肌具有类似的亚细胞结构,飞行肌的肌原纤维具有1∶3粗细丝比例,每根粗丝由6根细丝环绕排列成六角形结构。飞行肌的发育和线粒体的形成均是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日龄成虫间存在差异。肌节长度为2.1-3.4μm;7和10日龄时群居型成虫肌节长度小于散居型;7日龄群居型肌原纤维直径显著大于散居型。背纵肌内线粒体含量约占肌纤维的20%-43%,两型飞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7日龄时群居型线粒体占肌原纤维的比例高达42.96%,而散居型的只有22.45%;10日龄群居型线粒体含量为41.32%,散居型线粒体29.98%。上述差异可能是东亚飞蝗群居型成虫飞行能力显著强于散居型成虫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辉李克斌尹姣杜桂林曹雅忠
关键词:东亚飞蝗飞行肌超微结构
粘虫下唇须陷窝器及其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结果】结果表明,粘虫成虫下唇须似管状,具3节,各节形态和长度不同,其中第2节最长。粘虫下唇须长度雌雄异形,雌性的下唇须长度为2 463.50±143.65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 566.11±70.28μm)(t=2.722,df=34,P=0.012)。陷窝器凹坑深约280μm,开口处直径约50μm,内部直径约32μm,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陷窝器内部的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2种类型。毛形感器位于陷窝器凹坑的上半部分,而棒状感器分布在陷窝器凹坑的下半部分。雌性毛形感器长为18.20±0.84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1.24±0.34μm(t=3.335,df=30,P=0.003)。而雌性的棒状感器长为14.69±0.48μm,显著长于雄性的12.31±0.49μm(t=3.452,df=21,P=0.002)。【结论】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分属2大类型,分布于陷窝器内不同的区域,其长度具有性别差异性。本文报道的这些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董钧锋刘辉汤清波刘杨赵新成王桂荣
关键词:粘虫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