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芯片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基因芯片法
  • 1篇多因素LOG...
  • 1篇饮水安全
  • 1篇源性
  • 1篇食源性病原菌
  • 1篇食源性腹泻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实验室
  • 1篇水质
  • 1篇水质污染
  • 1篇培养法
  • 1篇微生物检测
  • 1篇微生物检测方...
  • 1篇微生物实验室

机构

  • 6篇廊坊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刘莹
  • 3篇肖利新
  • 3篇邱颖
  • 3篇邱贺民
  • 2篇李玉婵
  • 2篇刘国良
  • 1篇魏青
  • 1篇王敏娣
  • 1篇张勉

传媒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腹泻致病大肠杆菌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对菌株进行预处理,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trime 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CTAB)方法提取细菌中的基因组DNA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利用提取的基因组设计引物序列和探针序列,设计完成后对致病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就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与洗涤,使用扫描仪对处理过的基因芯片进行扫描实现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在病原菌按不同程度稀释的情况下,与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检测方法相比,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致检测中,能够明显的检测出荧光标记的病原菌。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可以解决传统的致病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病原处于较低的感染状态时难以检出的问题。
刘莹
关键词:基因芯片食源性病原菌大肠杆菌病菌检测
基因芯片法在食源性疾病中诊断效果及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基因芯片法在食源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并对影响多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方法选择180例临床表现符合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培养检测方法,实验组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检出率、检测耗时以及检测灵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和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和检测灵敏度,对照组的检测耗时大约是实验组检测耗时的8.24倍。结论相比常规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法的诊断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在诊断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通过对单因素的χ^2和t检验,确定对食源性疾病有直接影响的多个因素。对影响食源性疾病的多个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分析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们的饮食卫生以及进食规律。
刘莹王海霞
关键词:基因芯片食源性疾病LOGISTIC分析
美蓝还原酶法应用于突发水质污染微生物指标快速检测的研究
邱颖王敏娣张勉肖利新魏青邱贺民刘莹
该课题主要研究根据美蓝褪色时间与GB/T5750.12-2006菌落总数平板检测方法作比较,确定美蓝褪色时间与细菌含量成正比。通过观察美蓝的褪色时间,准确的、快速的判断受污染水质中的菌落总数,缩短检测时间。经过反复、大量...
关键词:
关键词:饮水安全
5S原理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将5S原理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以改善实验室状况,有效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刘国良邱贺民邱颖李玉婵肖利新刘莹
基因芯片法与常规检测法在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基因芯片法与常规检测法在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新鲜粪便,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对照组则应用常规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率和检测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在98例患者中,观察组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出病原菌58例(副溶血弧菌9例,痢疾杆菌32例,沙门菌10例,大肠埃希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58.2%。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出病原菌32例(副溶血弧菌5例,痢疾杆菌19例,沙门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病原菌检出率为32.7%。基因芯片法和培养法对病原菌、痢疾杆菌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基因芯片法用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快速检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可以替代常规培养法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在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莹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基因芯片培养法
2011年廊坊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廊坊市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在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采集市区范围内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的十大类食品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分析。结果:200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的菌25株,总检出率12.5%。结论:通过对廊坊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玉婵刘国良邱贺民肖利新邱颖刘莹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