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继亮

作品数:37 被引量:36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土壤
  • 17篇土壤动物
  • 11篇群落
  • 11篇黑河中游
  • 8篇流域
  • 8篇河流域
  • 7篇大型土壤动物
  • 7篇黑河流域
  • 5篇动物群落
  • 5篇土地覆被
  • 5篇土地利用
  • 5篇荒漠
  • 5篇干旱荒漠
  • 4篇多样性
  • 4篇群落结构
  • 4篇群落特征
  • 3篇植被
  • 3篇土地覆被变化
  • 3篇节肢动物
  • 3篇节肢动物群落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塔里木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兰州石化职业...
  • 1篇辽东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甘肃省科学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7篇刘继亮
  • 19篇李锋瑞
  • 12篇牛瑞雪
  • 8篇刘七军
  • 8篇赵文智
  • 5篇刘长安
  • 3篇李世杰
  • 3篇董炜华
  • 3篇殷秀琴
  • 3篇潘成臣
  • 3篇曹靖
  • 2篇闫慧洁
  • 2篇罗亚勇
  • 2篇孙特生
  • 2篇张艳波
  • 2篇张晓阳
  • 2篇晁增福
  • 2篇秦彧
  • 2篇杨淇越
  • 2篇黄志刚

传媒

  • 9篇中国沙漠
  • 4篇土壤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对土壤动物群落演变的耦合效应被引量:11
2012年
以黑河中游人工绿洲边缘天然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21a)、人工杨树林(28a)、人工樟子松林(33a)和农田(开垦27a和100a)为研究对象,基于6种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变量排序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主要类群演变的耦合效应。主要结果是:①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未实施管理措施的人工梭梭灌木林后并未引起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变化,而转变为实施管理措施的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及农田后,导致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异,证实了土地覆被变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效应受管理措施的强烈调控。②土壤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受土地覆被变化与灌溉和施肥管理的共同影响,其中灌溉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驱动因子。③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耦合作用的响应不同。灌溉对跳虫、甲螨和革螨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最大;施肥对辐螨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最大;灌溉和施肥对稀有类群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均较大,具同等重要的作用。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耦合作用通过改变土壤水文和生态环境条件驱动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
李锋瑞刘继亮刘长安牛瑞雪刘七军
关键词:黑河流域生物多样性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覆被土壤水文环境及植被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以黑河中游6种典型土地覆被类型(百年灌溉农田、新垦灌溉农田、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梭梭灌木林和天然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部分土壤生态水文和植被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6种土地覆被类型不仅在地表生态水文环境特征、土壤结构特征、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植被的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植物生物量与田间持水量、土壤黏粉粒含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碳氮比等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如何通过改变土地覆被方式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绿洲荒漠系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进一步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牛瑞雪赵学勇刘继亮
关键词:土地覆被土壤生态植被因子黑河中游
干旱荒漠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对降水脉动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在干旱荒漠区,降水呈现强烈的脉动特征(即降水频率、强度及数量的高度变异性),降水脉动变化对荒漠土壤动物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目前对降水脉动如何影响和调控荒漠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形成与维持的生态机制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深入开展干旱荒漠区降水脉动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及多样性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围绕"降水脉动驱动资源脉动影响土壤动物食物网结构"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自然降水变化、冬季降雪变化和夏季降雨变化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做比较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探索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响应降水变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前沿科学问题,这可为中国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理论、资源脉动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刘继亮赵文智李锋瑞
关键词:干旱荒漠土壤动物
黑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地面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多样性被引量:27
2010年
以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流域典型的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陷阱法在6月和9月对天然戈壁荒漠草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研究发现:①共捕获地面土壤动物3407头(只),隶属1门2纲14目31科,优势类群是长椿科和蚁科,常见类群有拟步甲科、象甲科、平腹蛛科、皿网蛛科、赤螨科、长角跳科和蝗总科。②依据体型大小将捕获的土壤动物划分为大、中、小型3个类群,分别占群落总个体数的94.1%、5.6%和0.3%;依据取食类型将捕获的土壤动物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菌食性和杂食性5个功能群,分别占群落总个体数的10.8%、38.5%、18.2%、4.7%和27.8%。③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表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异,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不同类群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异等方面。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戈壁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继亮李锋瑞刘七军牛瑞雪
关键词:黑河流域类群
一种干湿两用中小型土壤动物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中小型土壤动物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设在所述箱体(1)上部的数个光热源(7),设在所述箱体(1)中部高度可调的隔板(3),设在所述隔板(3)上的数个分离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箱体(1)内部温度...
刘继亮潘成臣杨淇越赵文智罗亚勇
文献传递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面节肢动物对土壤盐渍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在甘肃河西走廊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区,天然沙质草地被相继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但目前尚缺乏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下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土壤盐渍化响应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基于5种研究样地表层土壤盐分及其组成和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观测数据,采用RDA(Redundancy analysis)排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下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丰富度对土壤盐分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主要结果为:(1)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驱动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天然草地植被转变为人工林和农田20多年后,显著降低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数量而对类群丰富度无显著影响。(2)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受土壤pH、Na+、Mg2+、Cl-离子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pH、Na+和Mg2+离子对动物群落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生态因子。(3)动物个体数量随土壤pH的增加而增加,随Mg2+、Cl-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土壤盐分环境改变是驱动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继亮李锋瑞牛瑞雪刘七军秦彧刘长安
关键词: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盐渍化
黑河中游干旱绿洲土壤盐渍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以内陆干旱区黑河中游绿洲边缘区天然沙质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21a)、人工杨树林(28a)、人工樟子松林(33a)和农田(开垦27a和100a)为研究对象,对6种样地土壤盐渍化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采用多变量排序、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对土壤盐碱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缺乏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而在有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耦合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土壤动物群落演变受到土壤pH、可溶性盐及Na+、Cl-、HCO3-、Mg2+浓度的共同影响,其中Na+和可溶性盐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影响因子.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与土壤中的Na+和可溶性盐含量呈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与Mg2+和HCO3-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区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在Mg2+和HCO3-含量达到生态阈值点(分别为38.7~39.4mg·kg-1和324.9~335.3mg·kg-1)时达到峰值(40~43只·m-2和13~14科·m-2).此后,随着Mg2+和HCO3-含量的增加,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下降.
刘继亮李锋瑞牛瑞雪刘长安刘七军
关键词: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壤动物群落土壤盐渍化生态阈值
沙丘和丘间低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以黑河中游沙质荒漠生态系统丘间低地和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陷阱捕获法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定位研究,利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per MANOVA和RDA排序定量分析了丘间低地和沙丘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差异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沙丘与丘间低地地面节肢动物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丘间低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沙丘,而活动密度变化刚好相反。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对丘间低地和沙丘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丘间低地拟步甲科活动密度显著低于沙丘,而丘间低地赤螨科活动密度显著高于沙丘。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排序结果表明,土壤粘粉粒含量、草本盖度和生物量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个因子解释了72.0%的动物群落变异。
董炜华李金霞刘继亮
关键词:沙丘黑河中游
干旱区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1
2008年
水分限制环境下,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直接或间接地与植物对水分资源的利用有关。目前已知,根系—土壤系统(又称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是陆地表层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调节作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循环与养分平衡等关键过程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开展水分限制环境下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围绕"水分限制环境下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效应"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根系生态学、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及影响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的主要因子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作比较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几个前沿科学问题。
李锋瑞刘继亮
关键词:生理生态效应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封育的响应机理(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草本植物群落被区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3个主要功能类群。利用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禁牧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群落不同植物种和各植物功能类群的生态恢复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是:①短期封育显著促进了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但发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禁牧的响应模式和机理存在明显差异,短期禁牧使土壤种子库中所有3个植物功能类群的密度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仅提高了地上植被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两个类群的密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所有3个功能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仅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②短期禁牧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群落组成中可食和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了草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主要结论是:短期禁牧封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草地品质进行优化调控和改良的重要草地管理手段。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开展不同禁牧时间下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物种组成变化影响的长期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
李锋瑞刘继亮康玲芬黄志刚
关键词:禁牧土壤种子库植物功能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