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银蛋白染色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体会
- 1993年
- 嗜银蛋白染色(简称AgNORs)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75年首先由Good—Pasture和Bloom报道,以后在1980年Howell和Black对染色法进行了改良,用明胶甲酸溶液作为保护性胶状显影液,使硝酸银溶液稳定可靠。1987年英国学者Crocker等做了乳腺肿瘤方面研究等。特别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外病理学者把它应用于肿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 刘绍霖李德祥侯文刘华庆
- 关键词:银染技术乳腺肿瘤乳腺癌
- 病理组织切片抗酸染色的体会
- 1994年
- 本文报告了在22例麻风病人皮肤组织切片上进行抗酸染色的经验。
- 刘绍霖郑庭铭
- 关键词:病理技术抗酸染色麻风
- Ab-PAS组织化学染色在胃粘膜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5年
- 韩旭瑛刘绍霖郭瑞珍
- 关键词:胃粘膜病变组织化学染色
- 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研究
- 1991年
- 本文报告17例T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所有的病例分为8型:淋巴母细胞性(5例);T小淋巴细胞性(3例);多形细胞性(3例);透明细胞性(1例),Lennert’s淋巴瘤(1例);大无裂样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和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1例)。对各亚型的特征,分类及肿瘤性T细胞的转化等均进行了讨论。
- 梁国桢庄恒国郭瑞珍肖庆邦刘绍霖李维才张逸群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
- T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特征
- 1991年
- 本文用形态学、酶组化及免疫学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研究10例T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7例原发于淋巴结及扁桃体,形态上依据核的外形分为圆型和曲核型,免疫表型Leu,7例均(+),Leu3a 5例(+),Leu2a均为(—)。3例为OKT3(+),OKT8(+),OKT4(—),OKT6(—),OKB7(—)。讨论了此型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命名、分型及我们对分型的新建议。其中1例皮肤淋巴瘤的形态变化,可能说明T细胞的形形态转化。
- 梁国桢庄恒国郭瑞珍肖庆邦刘绍霖张逸群何年馨李维才
- 关键词:小淋巴细胞淋巴瘤T细胞免疫表型
- 老年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
- 1989年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全世界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但是迄今有关老年人NHL的研究报告甚少,特别在国内。随着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构成比的增加,其肿瘤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国外一些资料表明老年人NHL不少见,值得重视。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了我院1970~1986年间经病理确诊的NHL35例。现将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60~86岁,中位年龄65岁。有完整治疗记录18例。所有活检组织切片均由前3名作者复查证实。
- 庄恒国梁国桢郭瑞珍刘绍霖肖庆邦张逸群
- 关键词:NHL淋巴癌老年人
- 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体会
- 1991年
-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是一种黄素蛋白,SDH除含黄素辅基外,还含有金属铁离子。一般含铁的酶同时还含有硫,因此SDH属铁硫黄素蛋白。是三羧酸循环中一个很重要的酶。此酶存在于所有氧呼吸的细胞,其中以骨骼肌、心肌、胃壁、肠上皮、肾曲管上皮等含量最丰富;胆囊上皮,膀胱上皮,输尿管上皮、肝等含量也较丰富。它与腺粒体内膜牢固结合,定位准确。
- 刘绍霖
-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效果DEHYDROGENASE黄素蛋白色原三羧酸循环
- 肠线编织的脾网治疗粉碎性脾破裂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1年
- 国外有人报道用多羟基甲酸线(PGA线)编织可吸收脾网治疗脾破裂获得成功。但PGA线需国外进口,且价格昂贵。我们于1987.11.~1989.7.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肠线编织的可吸收脾网处理粉碎性脾破裂5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和探讨如下。
- 褚先秋方勇咼连胜胡月光都定元石代芬刘绍霖
- 关键词:脾破裂
- 冰冻,石蜡切片ATP酶酶染色效果的对比观察
- 1992年
- 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酶为水解酶:能分解三磷酸腺苷为二磷酸腺苷和一个磷酸,同时放出自由能。利用此原理先将磷酸根转变成磷酸钙,经硝酸钴处理,形成磷酸钴,再与硫化铵作用变成CS黑色沉淀,以确定ATP酶定位。
- 刘绍霖侯文
- 关键词:石蜡切片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磷酸钴阳性反应
-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临床病理分析
- 1998年
-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光镜及电镜回顾性分析了肾穿刺活检3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按1982年WHO标准确定。结果肾病理以系膜增生性最多,占28.3%,膜增生性次之,占20%;微小病变及膜性肾病分别占14.3%和11.4%。实验室检查:血IgG降低占68.5%,血a2球蛋白增高占80%。激素疗法完全或部分缓解在弥漫增生性肾炎为70%,在膜性肾病为75%,而在微小病变为100%。结论血中IgG降低及血a2球蛋白增高可作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参考。激素疗法以弥漫增生性最差,膜性肾病次之,微小病变型最佳。
- 李德祥郑洪李琮辉张祥贵刘华庆刘绍霖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病理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