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海 作品数:56 被引量:52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矿业工程 更多>>
夏秋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颗粒态汞及溶解态汞的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分别于2018年7月和10月随"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颗粒态汞(PHg, particulate mercury)和溶解态汞(DHg, dissolved mercury)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形态Hg在不同站点表层海水中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且在不同季节间的差异明显,其中表层PHg在夏季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点,而在秋季没有这种规律。该海域DHg占主体,不同水层DHg普遍表现为秋季高于夏季,且表层大于底层,表、底层的分配系数均从近岸到远海方向增加。表、底层PHg与总悬浮物(TSM, total suspended matter)呈显著正相关,PHg/TSM随盐度增加呈指数增加(R^2=0.3365, p <0.01)。秋季冲淡水减少和较多大风天气是影响表层PHg时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颗粒物粒径变小和海源性有机颗粒物增加决定了DHg的分布特征,而在30°N处出现普遍较高浓度的DHg则反映了河流输送和周边污染排放的影响。 郑雯 刘汝海 袁帅 种习习 伊丹 王艳关键词:长江口 颗粒态汞 夏冬两季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大气汞的释放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模拟研究了夏冬两季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的汞向大气的释放,结果表明光照下沉积物样品中的汞快速向大气释放。光照8h后,夏冬两季总汞的释放率分别为52%和27%;光照下,沉积物样品中的水溶态汞逐渐增加,酸溶态汞、有机质结合态汞和惰性汞逐渐减少,其中,有机质结合态汞释放率最大,酸溶态汞次之,惰性汞最小;一天之中,光照下沉积物样品总汞的释放通量先升高,再降低,夏季通量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1793μg/(m^2·h),冬季通量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943μg/(m^2·h),不同形态汞的日平均释放通量为有机质结合态汞〉盐酸溶态汞〉惰性汞。 单长青 刘汝海关键词:沉积物 汞 黄海-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Hg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于2015年3月29日至5月6日乘东方红2号从青岛前往西北太平洋,采用现场测定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海到西北太平海域表层海水中Hg形态及分布特征,以认识黄海到西北太平洋海水Hg的含量及区域Hg的迁移。黄海-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中总汞(THg,total mercury)变化范围为0.11~2.50 ng/L,平均为0.75±0.51 ng/L,THg的含量呈近海高大洋低;表层海水中活性汞(RHg,reactive mercury)范围为0.10~1.45 ng/L,平均为0.33±0.24 ng/L,RHg/THg平均为48.4%,海水中RHg与水温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4*,P=0.045);表层海水中溶解性气态汞(DGM,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的含量为11.7~105.7 pg/L,平均浓度39.6±22.9 pg/L。海水中DGM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11),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60**,P=0.006)。从黄海到西北太平洋DGM含量逐渐升高,其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的趋势,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刘诗璇 刘汝海 王艳 马学琳 张燕燕 赵津关键词:THG 泥炭吸附汞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测定汞在吉林省双阳泥炭和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泥炭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汞在两种泥炭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结果表明汞在泥炭中的吸附是配位离子吸附,且反应极易发生,由于泥炭残体组成和性质的差异,汞在两种泥炭中的吸附性能也有一定区别。最后讨论了泥炭吸附汞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及由此所产生的汞对沼泽湿地环境和生物的效应。 邵志国 王起超 刘汝海 张磊 李志博关键词:泥炭 沼泽湿地 吸附等温线 自由能 三江平原湿地汞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2002年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植物、地表水中的总汞含量较高 ,表层土壤汞含量平均为 88 4ng g,高于本地区耕地土壤 ,并具有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草根层和泥炭层土壤中 ,总汞含量为毛果苔草沼泽 >乌拉苔草沼泽 >小叶樟沼泽 ,与积水条件一致 ;湿地开垦以后总汞含量明显减少 ,耕地土壤在开垦初期降低速率很快 .湿地植物汞含量较高 ,湿地水中的总汞含量春季为 58 4— 1 31 6ng L .初步认为三江平原湿地汞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 ,湿地是河流和水库中汞的重要来源 ,人类活动增强了湿地中汞的迁移 . 刘汝海 王起超 吕宪国 方凤满 郝庆菊关键词:三江平原 湿地 汞 地球化学特征 植物 东北地区煤矸石环境危害及对策 被引量:56 2002年 东北矿区开采历史长 ,煤矸石的累计堆存量大 ,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显著。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煤矿煤矸石的理化性质 ,论述了煤矸石对矿区大气、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由此提出该区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开展土地复垦和加强管理等对策。 刘汝海 王起超 刘景双关键词:煤矸石 环境危害 生态环境 综合利用 土地复垦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69 2010年 莱州湾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受多条河流入海影响,污染日趋加重。根据区域特征,于2008年5月对莱州湾3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粒度和总有机碳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与粒度、总有机碳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大部分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Cu、Pb、Zn、Cd和As在莱州湾中部区域出现高值区,同时Cd在小清河口、Hg在莱州湾东部出现高值区。Cu、Pb、Zn、Cd、As重金属之间(除了Cd和As之间)及与沉积物粘土、有机碳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Hg,约30%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于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口、莱州湾中部和东部区域。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Hg>Cd>As>Pb>Cu>Zn,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莱州湾东部区域,主要受Hg的高风险水平影响。 罗先香 张蕊 杨建强 刘汝海 唐伟 闫琴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2007年 在黄河口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铜、铅、锌、镉、铬、砷、汞浓度.结果表明,黄河口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由河到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水期和枯水期Cd、Cr、As呈显著相关(0.01水平)。重金属含量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水文特征严重影响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沉积物的粒度密切相关.粒度越小重金属含量越高,反映了河流沉积的特征。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较低。各项目基本上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 吴晓燕 刘汝海 秦洁 孙培艳 高振会 贾永刚关键词:黄河口 沉积物 重金属 黄渤海气溶胶中砷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3 2021年 于2017~2018年冬、春和夏季,在黄渤海海域走航采样,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总砷(As)、As(Ⅴ)、As(Ⅲ)以及水溶性离子,讨论了As在黄渤海气溶胶中浓度、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估算了As的干沉降通量.气溶胶中As含量冬季(6.6 ng·m^(-3))>夏季(5.5 ng·m^(-3))>春季(4.4 ng·m^(-3)),渤海和北黄海远大于南黄海.冬、夏季As(Ⅲ)/As(Ⅴ)比值分别为0.41和0.21.冬、春和夏季As/TSP平均值分别为95.4、83.9和81.4μg·g^(-1),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冬季在冬季风主导下,携带了环渤海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砷含量最高,夏季受东南季风携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污染物的影响也较大,而春季受西伯利亚陆地气团和东南远海海洋性气团的共同影响,浓度最小.冬季K+/TSP与As/TSP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P<0.05),说明受陆地生物质燃烧排放的As的影响明显,而夏季两者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来源不同.冬、春和夏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As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15、0.77和0.97μg·(m^(2)·d)^(-1),年平均为0.95μg·(m^(2)·d)^(-1). 袁帅 王艳 刘汝海 种习习 刘晓雨 邵龙关键词:黄渤海 总砷 后向轨迹 干沉降通量 青岛市冬季降尘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其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8 2019年 在2017年冬季采集青岛市交通区、居民区、高教区和工业区等功能区的降尘样品,研究了金属元素(Al、Fe、Cd、Cr、Cu、Pb、Zn)的赋存形态和环境风险.结果表明,Cd、Cr、Cu、Pb、Zn的平均含量为0.5、56.4、231.2、143.5、394.1 mg·kg-1,均超出了青岛土壤背景值,Cu的含量是背景值的12.8倍.Cd的可交换态(24.5%)和碳酸盐结合态(19%)所占比例较高,Pb、Zn的铁锰氧化态含量高,分别为23.7%、44.6%;Cu以有机态(70.2%)为主,Al、Fe、Cr、Pb金属主要赋存于残渣态中(46%—83%).功能区中的Cd、Pb、Zn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以交通区和居民区比重较大,且与总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Cu、Cr的可交换态在居民区和交通区含量较高,两种金属的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在工业区和高教区含量较高,Cu的可交换态与总量呈正相关(P<0.05).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表明降尘对环境构成的风险排序为Cd>Zn>Pb>Cu>Cr,Cd在各功能区处于高风险,Pb和Zn属于中等风险,Cr属于低风险.Cu在工业区处于中等风险,在其他3个功能区处于低风险. 伊丹 王艳 刘汝海 刘汝海 张燕燕关键词:大气降尘 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