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乳腺癌化疗的老年患者60例,共68个肿块,在化疗前1 w内及化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变化。结果部分缓解患者经过化疗后,肿块大小明显小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残余病灶最大直径为(25.21±9.31)cm,术后病理残余病灶最大直径为(26.01±11.09)cm,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系。有效(PR)组患者化疗后血流分级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化疗后两组RI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PR组化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值减低、肿块减少。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测量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化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 刘晓宇叶俊石成明逯艳凤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化疗肿块病灶
- 高海拔地区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的测量及其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各年龄段男女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数据变化规律,为降低心脏疾患的发生,提供可参考影像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对来自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数据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高海拔男、女组各年龄段之间,以及对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男、女组体检人群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果.结果:男、女性主动脉根部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左房前后径、右室流出道最大径及室间隔厚度最大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60岁以上组增大最为显著,与小于30岁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男性主动脉最大流速及压差、MV-E/A、TV-E/A、SV(每搏输出量)等指标,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最大流速逐渐下降,压差逐渐加大;MV-E/A及TV-E/A值降低趋势.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男女两组比较室间隔厚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余指标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在高海拔地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降低、尤其是老年组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 刘晓宇吴伟涛张文叶俊
-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超声心动图
- 甲状腺腺瘤19例外科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总结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2011年10月治疗的1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科手术治疗措施。结果:1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后全部获得痊愈,手术平均时间58.7~76.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3.847.1ml,住院时间平均(13±7)d,手术后没有出血和复发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安全可行,疗效非常显著,并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者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王巍刘晓宇
-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
- 2010年
-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表现特征,并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7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老年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者43例,占61.4%;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合并管腔狭窄者19例,占27.1%;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且合并血栓者8例,占11.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具有其独特性,为临床对其进行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依据。
- 刘晓宇王巍
- 关键词: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症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的超声检查诊断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的超声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探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以及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功能。结果超声检查发现13例瓣膜均有赘生物形成,其中11例三尖瓣及6例肺动脉瓣形成赘生物,赘生物最小直径为3.5 mm,最大直径为43 mm。结论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声像图比较直观,能探测到室间隔缺损及瓣膜赘生物,能够明确诊断,为指导临床处理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刘晓宇赵国强李晓玲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超声检查赘生物
- 超声检查评估不同海拔地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2021年
-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探讨不同海拔地区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青海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MS患者100例(高、低海拔各50例,MS组)和正常人100例(高、低海拔各50例,正常组)。应用超声检查测定两组对象肱动脉FMD;分析两组FMD异常者性别、年龄、血压、BMI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F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MS组FMD异常率为66.0%(66/100),正常组为15.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8,P<0.05)。高、低海拔MS患者及正常者FMD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MD异常与正常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2 h餐后血糖(PBG)、BMI、血尿酸(UA)、Hb、二氧化碳分压(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HDL-C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BMI和年龄是F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海拔地区MS患者存在较广泛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中TG、BMI和年龄起着关键作用。
- 温智峰刘晓宇张文
- 关键词:超声检查海拔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
- 高海拔地区体检职工B超诊断脂肪肝的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干部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方法对青海高原地区在职干部2026人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肥胖、高脂血症与腹部B超的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20人患脂肪肝,患病率为40.47%,发病高峰在40~59岁年龄组。结论脂肪肝的患病与患者工作区海拔、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防治:脂肪肝早期是可逆的,应该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尤其在高原,应增加干部的定期体检,重视休假和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
- 刘晓宇王巍
- 关键词:B超脂肪肝
- 高频多普勒超声与MRI在高海拔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频率10MHz~15MHz)与MRI在高海拔地区类风湿关节性炎手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收集已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个腕关节、500个掌指关节、500个近端指间关节,共计1100个关节中超声组检出滑膜炎856个(77.8%),关节腔积液400个(36.4%),腱鞘炎336个(30.5%),骨侵蚀465个(42.3%)。MRI组滑膜炎824个(74.9%),关节腔积液425个(38.6%),腱鞘炎304个(27.6%),骨侵蚀527个(47.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同MRI比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基本病变的检出率基本相当,并具有便携性,可重复性,可多平面、多角度动态观察,价格低廉,可作为临床可靠的检测手段。
- 张文刘晓宇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MRI高海拔地区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在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在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常规消毒铺巾,用美国巴德全自动活检枪及18G活检针,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对具有穿刺指征的20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快速肝穿刺,取满意穿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20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得出可靠病理诊断,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处理后方可安全。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快速活检枪行肝活检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明确慢性肝病具体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刘晓宇
- 关键词:超声引导穿刺
- 彩色多普勒对168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168例患者共182个病灶的超声影像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征象。结果:术前诊断良性病灶159个,术后病理证实155个,诊断符合率97.5%。术前诊断恶性病灶23个,术后病理证实19个,诊断符合率82.6%。结论:彩超筛查是乳腺癌普查的重要检查手段,它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以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晓宇
- 关键词:乳腺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