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棉铃虫漆酶2基因的分子鉴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黑化反应在昆虫表皮骨化以及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酚氧化酶是黑化反应中的关键酶类,漆酶2(laccase2,LAC2)是酚氧化酶的一种,在昆虫变态发育和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LAC2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表皮骨化中表达模式及激素调控作用。【方法】采用PCR及RACE的方法,从棉铃虫5龄幼虫中得到了lac2 cDNA全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激素处理及RNA干扰方法,对LAC2的表达模式差异和激素调控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lac2 cDNA全长3 221 bp,编码框长度为2 268 bp,编码756个氨基酸残基。发育时序表达分析发现,lac2在幼虫各龄期表达规律相似,均在蜕皮期高水平表达,在5龄96 h转录水平达到最高峰。组织表达结果分析,lac2基因在幼虫表皮和成虫卵巢以及触角表达量较高。激素处理实验发现,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对lac2基因转录有抑制作用;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则促进其表达。进一步利用RNA干扰蜕皮激素受体EcR(ecdysone receptor)和USP(ultraspiracle isoform)基因发现,干扰后蜕皮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同时lac2基因的表达也显著受到抑制,表明蜕皮激素调控lac2基因转录。【结论】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漆酶在昆虫表皮的骨化以及免疫防御等方面不同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曹治珊刘孝明安世恒蒋金炜
- 关键词:漆酶免疫防御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
- 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鞣化激素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及功能。【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得到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基因bursicon-α和bursicon-βc 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介导bursicon-α和bursicon-β沉默,分析鞣化激素的功能。【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α亚基基因(bursicon-α)c 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480bp,编码159个氨基酸残基;β亚基基因(bursicon-β)c 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417 bp,编码138个氨基酸残基。时序表达分析表明,鞣化激素两个亚基基因在禾谷缢管蚜整个发育期均有表达,以1龄若蚜期表达量最高;成蚜有翅个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翅个体。RNAi介导的bursicon-α和bursicon-β沉默均能显著抑制禾谷缢管蚜成蚜表皮的黑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鞣化激素在禾谷缢管蚜体壁黑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鞣化激素在蚜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 刘孝明燕赛英孙成贤高杜军杜孟芳安世恒尹新明
-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荧光定量PCRRNA干扰
- 昆虫鞣化激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鞣化激素是调控昆虫体壁黑化及翅伸展的一类激素,是由BURS和PBURS两个亚基组成的一种异源二聚体蛋白质。BURS和PBURS亚基在结构及其进化上相对较为保守,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11个半胱氨酸残基。鞣化激素主要是在胸腹神经节中合成的,一旦释放到血淋巴就与其受体LGR2结合进而激活cAMP/PKA信号,从而促进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磷酸化。活化后的TH将酪氨酸(tyrosine)转变为多巴(DOPA),引起昆虫表皮鞣化。同时,cAMP/PKA信号也引起翅真皮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翅的伸展。除了鞣化激素异聚体调控表皮鞣化及翅的伸展外,BURS亚基或PBURS亚基组成的同源二聚体经IMD路径,激活转录因子Relish调控昆虫的免疫反应。本文就鞣化激素分子结构特性、作用机制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昆虫鞣化激素提供借鉴和参考。
- 朱斌刘孝明杜孟芳尹新明安世恒
- 关键词:昆虫异源二聚体骨化翅展免疫反应
- 交配对棉铃虫雌成虫抗菌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明交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雌成虫抗菌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交配与雌成虫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天蚕素3、天蚕素D、家蚕抗菌肽、攻击素、葛佬素、防御素和蚕幼抗菌肽共7个抗菌肽基因在棉铃虫处女雌虫和已交配雌虫腹部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棉铃虫雌成虫交配后,除了天蚕素3基因表达量下降外,其他6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但表达高峰时间有所不同。其中葛佬素和蚕幼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交配后1 h迅速达到高峰;家蚕抗菌肽、攻击素和防御素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相似,交配后表达量逐渐增加,到交配后3 h时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天蚕素D基因则在交配后1 h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在交配3 h时显著增加,此后又逐渐减少。【结论】除了天蚕素3基因外,6种供试抗菌肽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的高峰期均发生在雌成虫交配后3 h以内。
- 范荫荫杜孟芳王琼刘孝明安世恒李为争郭线茹原国辉
- 关键词:棉铃虫交配抗菌肽实时荧光定量PCR
- 烟夜蛾性肽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克隆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性肽受体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性肽与交配后反应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得到性肽受体基因c DNA全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夜蛾性肽受体基因c DNA全长2 048 bp,命名为Hass SPR(Gen Bank登录号:AFH53182.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275 bp,编码42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中含有7个跨膜域结构,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8.6 k Da和9.25。序列比对分析表明,Hass SPR与近缘种棉铃虫H.armigera和其他蛾类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达98.35%和超过84%,与已经报道的其他昆虫的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也在64%以上。不同组织表达分析表明,Hass SPR在测定的1日龄雌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时序表达分析表明,在羽化前1天至羽化后6日龄雌蛾的信息素腺体中均有表达,以3日龄表达量最高。雌蛾交配后,Hass SPR在性信息素腺体和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在交配囊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克隆得到性肽受体基因Hass SPR,其表达模式提示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雌蛾的生殖生理和生殖行为有关。
- 范荫荫安世恒王琼刘孝明李为争郭线茹原国辉
- 关键词:烟夜蛾基因表达模式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