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嫣方

作品数:21 被引量:19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4篇胰腺
  • 4篇线粒体
  • 4篇基因
  • 3篇心肌
  • 3篇胰腺癌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
  • 2篇多药
  • 2篇心肌炎
  • 2篇胰腺肿瘤
  • 2篇增殖
  • 2篇融合基因
  • 2篇软骨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7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无锡市克隆遗...
  • 2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镇江出入境检...

作者

  • 21篇刘嫣方
  • 9篇苏兆亮
  • 8篇许化溪
  • 5篇林江
  • 4篇王冬青
  • 4篇钱炜
  • 3篇张盼
  • 3篇孙彩霞
  • 3篇陈盼
  • 3篇王胜军
  • 3篇马吉春
  • 3篇张礼荣
  • 3篇陈芹
  • 3篇朱海涛
  • 2篇郭竑
  • 2篇陈建国
  • 2篇胡辰晨
  • 2篇郑东
  • 2篇闻向梅
  • 2篇顾韵

传媒

  • 5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医药前沿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人群肌肉组织中7种线粒体酶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年轻人与中老年人肌肉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和胞质中一些关键酶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7例年轻人及33例中老年人颈部肌肉标本,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肌肉中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ADH氧化还原酶辅酶1[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alpha subcomplex 1,NDUFA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铁硫亚基(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subunit B,SDHB),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V型H+ATP酶(vacuolar-type H+-ATPase,V-ATPase H),苹果酸脱氢酶(cytosolic malate dehydrogenase,MDH)、短链羟烷基-辅酶A脱氢酶(hydroxy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HADHS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肌肉中线粒体体积增大,空泡增多,嵴排列紊乱,出现类结晶状包涵体;NDUFA1、SDHB、Cytb、COX、V-ATPase H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但MDH及HADHSC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关键酶的表达随年龄的增加出现明显改变,可能在衰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Rukhsar Ahmad蒋鹏程顾韵刘嫣方陈芹步雪峰谢黎林志强钱炜
关键词:衰老肌肉线粒体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标本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阳性,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阴性。在CML患者中,初发患者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9和0.001,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与缓解后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CML与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做鉴别诊断,并对其病程进行监测,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郭竑林江马吉春刘嫣方闻向梅钱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BCR-ABL融合基因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T亚群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亚群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方法:收集27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标本,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血清中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factor 3,Gata-3)、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 (RAR-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及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降低,T-bet mRNA表达下降(P均<0. 05); IL-4、IL-17、TGF-β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Gata-3 mRNA、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 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下降,Th2、Th17和Tregs类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升高; Th2、Th17及Treg细胞可能协同促进胰腺肿瘤疾病的进展。
刘嫣方付敏付敏刘海冰尹亮
关键词:胰腺癌TH1TH2TH17TREGS
卵巢癌组织中KLK6,7,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人激肤释放酶家族成员KLK6,7,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KLK6,KLK7及KLK10在卵巢癌组织、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KLK6,7,10基因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84,2.73,7.34)。KLK6,10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5.97,7.42)。KLK7基因在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05)。结论KLK6,10基因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强,有望成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KLK7基因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周峰刘嫣方张克霞
关键词:卵巢癌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探讨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及其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在其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检测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并用MEGA4.1对ompK36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15株MDR-KPN共检出TEM、SHV、CTX-M-1群、LAP、KPC、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6.7%、60.0%、6.7%、13.3%、13.3%、20.0%;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均检测到,经测序比对均存在突变。结论 15株MDR-KPN耐β-内酰胺类药物至少与产β-内酰胺酶和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mpK36突变相关。
苏兆亮糜祖煌孙光明陈建国郑东刘嫣方Sandoghchian Siamak许化溪
关键词: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
SNL大鼠CD4^+T细胞脊髓浸润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脊神经结扎后,外周CD4+T细胞迁移浸润至腰段脊髓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神经结扎组(Tx组)、假冒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用up-down方法测定50%机械缩足阈值(50%MWT),并用FACS检测腰段脊髓CD4+T细胞的浸润情况,RT-qPCR法测定脊髓中趋化因子CCL2、CCL5、CXCL10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S组、C组相比,术后3 d,Tx组50%MWT明显降低(P<0.01),至术后14 d达最低值,S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Tx组腰段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明显增加(P<0.01),同时伴有CCL2、CCL5mRNA的表达增加(P<0.05);术后14 d,Tx组浸润的CD4+T细胞较术后7 d减少,虽高于S组、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各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差异;术后7 d、14 d,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三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损伤后,脊髓中高表达的趋化因子促进了外周CD4+T细胞的中枢浸润,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有关。
孙彩霞刘嫣方周成林陈盼张盼苏兆亮朱琛平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趋化因子CD4+T细胞
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通过检测初发和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融合基因,分析融合基因对AML患者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月确诊为AML的患者标本105例,对AML患者标本进行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留取骨髓血5 mL,应用多重RT-PCR法,部分阳性融合基因采用RQ-PCR法。结果:90例初发患者中,63.33%的患者出现融合基因,其中HOX11融合基因阳性率最高(26.67%);3例出现复合型融合基因,其中,2例患者同时出现AML1-ETO和HOX11融合基因,阳性率为2.22%;1例患者同时出现HOX11和MLL-AF10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11%;M3患者均检出PML-RARa融合基因。9例缓解患者融合基因水平与初发时相对含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9)。当患者出现病情反复时,其融合基因水平也随病情变化。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初发及缓解AML患者的相关融合基因检测,发现融合基因的检测对AML患者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郭竑钱军刘嫣方马吉春闻向梅林江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
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软骨与骨性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6、缺氧诱导因子(HI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等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6月该院收治的7例OA患者(观察组)的软骨标本及9例其他患者(对照组)的健康软骨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软骨病理学表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软骨中IL-6、HIF-α、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软骨中软骨细胞减少,细胞簇集,可见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厚度变薄,基质染色不均匀,有异染性;IL-6、HIF-α、MMP-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HIF-α、MMP-3可能在OA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临床治疗OA开辟一条重要途径。
刘嫣方林江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炎性细胞因子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线粒体酶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正常软骨与骨性关节炎软骨中线粒体几种关键酶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软骨,HE染色观察软骨的病理学表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软骨中NADH氧化还原酶辅酶1(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1 alpha subcomplex 1,NDUFA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铁硫亚基(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ubunit B,SDHB)、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V型H+ATP酶(vacuolar-type H+-ATPase,V-ATPase H)、苹果酸脱氢酶(cytosolic malate dehydrogenase,MDH)、短链羟烷基-辅酶A脱氢酶(hydroxy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HADHSC)的表达情况。结果:骨性关节炎软骨中滑膜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者甚至出现斑片状钙化和纤维化。骨性关节炎软骨中NDUFA1与COX表达比正常软骨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HB、Cytb、V-ATPase H表达比正常软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H与HADHSC在两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线粒体关键酶的变化可能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钱炜Bipin Kumar Rai袁即山刘嫣方顾韵陈芹谢军张铭马永明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线粒体
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成年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64只,6—8周龄,体重180—200g,由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6)、假手术组(s组,n=24)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24)。采用切断L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前、模型制备后1、3、5、7、10、时测定机械痛,阈61314d。于模型制备后7和14d,采用qRT—PCR法测定脊髓背角IL-17、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于模型制备7d,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离体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H=22)、10ng/ml IL-17组(110组,n=18)、50ng/ml IL-17组(150组,n=18)和100ng/ml IL-17组(I10组,n=22)。I10组、I50组和I10组分别用含上述3种浓度IL-17的培养基进行孵育,于孵育或培养24、48、72h时,采用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实验与C组比较,NP组模型制备后3—14d机械痛阈降低,模型制备后7d脊髓背角IL-17、IL-6、IL-1B的mRNA表达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升高(P〈0.05或0.01),s组模型制备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离体实验与C组比较,I10组和I50组星形胶质细胞孵育48h时增殖水平升高,I100组孵育48和72h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升高,IL-6、IL-1β的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S组各时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背角IL-1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其机制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诱发中枢炎性反应有关。
孙彩霞袁雯李春叶刘嫣方陈盼苏兆亮许化溪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神经痛星形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