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慧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樱桃褐腐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对4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交互抗性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樱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同时研究了不同敏感性菌株的生物学性状,探究了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的氨基酸突变与其对啶酰菌胺产生抗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了樱桃褐腐病菌对啶酰菌胺与其他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氯苯醚酰胺、氟唑菌苯胺和氟吡菌酰胺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樱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和治疗作用,但樱桃褐腐病菌已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菌株具有较高的适合度。褐腐病菌SDHB亚基上的氨基酸点突变与其对啶酰菌胺的抗性之间无明显联系。交互抗药性分析表明,啶酰菌胺与氯苯醚酰胺、氟唑菌苯胺和氟吡菌酰胺之间均存在交互抗性。为了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樱桃褐腐病防治过程中啶酰菌胺应与SDHIs之外的其他类型杀菌剂进行合理的混用或轮用。
- 董怡李阿根毛程鑫张艳婷张传清刘亚慧
- 关键词:啶酰菌胺敏感性交互抗性
- 寄主龄期和温度对斑痣悬茧蜂(膜翅目:茧蜂科)适合度相关特征的作用
-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悬茧蜂属(Meteorus),寄主范围广泛,是舞毒蛾、甜菜夜蛾、...
- 刘亚慧李保平
- 关键词:斑痣悬茧蜂甜菜夜蛾适合度温度
- 文献传递
- 取食不同种类的糖对斑痣悬茧蜂寿命、繁殖力及营养贮存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寄生蜂成虫可以直接取食含有单糖和二糖的花蜜和蜜露。本文研究了取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对斑痣悬茧蜂寿命、繁殖力和营养贮存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后,斑痣悬茧蜂的寿命分别为25.9、21.3、21.5和11.1 d,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平均后代数分别为72.8、51.1、55.8和8.6头,而清水对照只有4.3头,其中取食甘露糖后,斑痣悬茧蜂平均后代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体内主要物质含量测定表明取食糖类后,寄生蜂极大程度地积累总糖,取食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与水相比寄生蜂体内脂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取食甘露糖与水相比寄生蜂体内脂含量显著下降。取食4种糖都在产卵高峰前期蛋白质浓度达到最高,死亡前蛋白质浓度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 胡衡刘亚慧
- 关键词:斑痣悬茧蜂产卵力总糖脂类
- 含啶酰菌胺的三元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啶酰菌胺的三元复配杀菌剂,该三元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5%~95%的多酮和95%~5%的啶酰菌胺;所述多酮由多菌灵和三唑酮按重量比1:1的比例组成。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三元复配杀菌剂制成的...
- 张传清刘亚慧皇甫运红
- 文献传递
- 用于植物病原交链格孢的RPA-LFD引物及检测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领域,涉及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LFD)检测用于植物病原交链格孢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引物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植物病害流行学、动态监测及预警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
- 张传清陈杨颖汪汉城刘亚慧
-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及其寄生蜂斑痣悬茧蜂发育的影响
- 植物质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机制来影响寄生蜂的偏好和寄生表现。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十字花科蔬菜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硫代葡萄糖苷能有效地保护植物免受植食性昆虫的侵害,很多研究都证明硫代葡萄糖苷或直接拒食取食者、或通过吸引...
- 程思明刘亚慧
- 关键词:甜菜夜蛾斑痣悬茧蜂硫苷
- 文献传递
- 杭白菊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多菌灵的抗性机制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明确浙江省桐乡市发生的杭白菊叶枯病的病原菌,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在测定其致病性的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基于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nrDNA大亚基(LSU)和β-微管蛋白基因(TU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从杭白菊叶枯病病样中共分离到35株菌株,在回接试验中杭白菊表现出的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证明分离到的菌株为引起杭白菊叶枯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淡黄色,后为灰白色;培养25 d后菌落上的黑色球形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液体状的淡粉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n=200)为2.8~4.9μm×1.2~3.0μm,初步判断该病原菌是茎点霉属Phoma真菌P. bellidis。基于ITS、LSU、TUB2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P. bellidis。该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94.3%,且全部为高水平抗性菌株,抗药性机制为其TUB2的E198A突变,即TUB2的第198位密码子从GAG突变为GCG,导致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
- 张佳星戴德江刘亚慧陈轶沈瑶张传清
- 关键词:杭白菊叶枯病多菌灵抗药性抗性机制
- 戊唑醇等9种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评价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明确生产中9种常用农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天敌昆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的影响,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上述9种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以及其中不同杀菌剂混合使用对该赤眼蜂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和嘧菌酯对螟黄赤眼蜂的半致死用量(LR_(50))大于1 832 g/hm^(2),致死中时间(LT_(50))大于4 d,均属低风险性药剂;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也属低风险性药剂,两者LR_(50)值均大于916 g/hm^(2),LT_(50)值分别为2.94和0.86 d;咪鲜胺和戊唑醇的LR_(50)值分别为106和207 g/hm^(2),LT_(50)值分别为0.27和0.35 d,属中等风险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属高风险性药剂,其LR_(50)和LT_(50)值分别为0.53 g/hm^(2)和0.16 d。咪鲜胺和戊唑醇分别与丙硫菌唑和噻呋酰胺混合,以及戊唑醇与嘧菌酯混合,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咪鲜胺和戊唑醇单剂相比,混剂处理组螟黄赤眼蜂的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且与丙酮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对螟黄赤眼蜂毒性较低,同时不同杀菌剂混用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单剂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研究结果可为放蜂期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提供指导。
- 金磊张文哲张传清朱国念刘亚慧
- 关键词: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螟黄赤眼蜂安全性评价
- 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抗药性监测与田间防效初探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省主要稻区二化螟对常规药剂的抗药性发展,同时筛选出高效、安全和低毒二化螟防控代替药剂。[方法]采用了稻苗浸渍法和大田试验,分别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环丙氟虫胺、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和硫虫酰胺对二化螟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防效。[结果]6种供试药剂对二化螟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存在差异,其中10%环丙氟虫胺SC对二化螟幼虫保持相对较高的生物活性,尤其对水亭乡二化螟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LC50为0.13 mg/L;二化螟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已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环丙氟虫胺SC在不同施药次数和方式下,均表现出较好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在2次施药后20 d的保苗效果为93.47%~99.46%杀虫效果为88.98%~98.73%;20%氯虫苯甲酰胺SC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相对较差,分别为22.34%和24.58%。[结论]6种杀虫剂对3个乡镇二化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田间试验防效差异较大,乙基多杀菌素和环丙氟虫胺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待环丙氟虫胺登记上市后,与乙基多杀菌素成为防治二化螟的轮换药剂。
- 吴聪郑伟康陈镓豪刘亚慧
- 关键词:二化螟杀虫剂抗药性防效
- 白术两种主要土传病害的分离、鉴定及杀菌剂的室内活性筛选被引量:13
- 2017年
- 立枯病和白绢病是白术生产种植中的两种主要土传病害,在苗期和生长期都有发生,危害严重。本研究从浙江省磐安县采集具有典型病症的白术植株,对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综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白术上的病害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立枯病和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供试杀菌剂对立枯病菌的毒力从大到小为:噻呋酰胺>咯菌腈>戊唑醇>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对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从大到小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嘧菌酯>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啶酰菌胺>四氟醚唑>咪鲜胺,其中噻呋酰胺对两种病菌都具有很高的活性,EC_(50)分别为0.06和0.03mg/L,可用于两种病害的防治。
- 张佳星徐颖菲徐艳芳戴德江刘亚慧张传清
- 关键词:白术立枯病白绢病立枯丝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