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得门
-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amma钉远端锁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0
- 1997年
- 目的:研究Gamma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远端使用一枚锁钉是否影响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方法:在3对新鲜尸体股骨近端内外侧皮质上设置6枚电阻应变片,测定不同稳定状态的粗隆间骨折使用其远端一枚或两枚锁钉对股骨近端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随着骨折稳定性下降,Gamma钉能承担大部分股骨近端尤其是经股骨矩的载荷,这虽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但不利于后期改建.远端锁钉数目不影响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Gamma钉远端锁钉外侧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Gamma钉远端使用一枚锁钉不影响股骨近端应力分布,且不增加锁钉部位的应力集中,故远端使用一枚锁钉是可行的.
- 赵广跃韩一生侯得门李华李稔生
- 关键词:生物力学股骨骨折
- 压缩工况下针数和针的分布对胫骨骨折外固定器稳定性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揭示胫骨中段横型骨折时不同针数和针分布对胫骨 外固定器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尸体干燥胫骨中部横型骨折行单臂外固定为实验模型。选用胫骨 18根 ,分 6组 ,每组分别在 2根钉和 3根钉情况下 ,于骨折端及钉骨界面附近粘贴电阻应变片 ;按照钉于骨折端两侧均匀、靠近及远离骨折端分布三种模型 ,在轴向压缩工况下 ,用电测法观测各模型在不同等级加载条件下骨表面的应变及骨外固定器系统的轴向位移。结果 ①压缩工况下 ,钉均匀分布时 ,节点位移和剪切力是同一钉数模型下最小的 ;② 6钉分布时外固定器的刚度较大。结论 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时 ,应采用 4钉均匀分布 ,条件许可时采用 6钉均匀分布。
- 张纯贺西京侯得门乔万海
- 关键词:稳定性轴向压缩
- 颈椎间盘摘除对颈椎稳定性及其生物力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摘除1~3个颈椎椎间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体间使用植骨及内固定后对恢复颈椎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0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环锯法摘除颈椎间盘(C3~6)标本、三面为皮质骨的骨栓椎间隙(C3~6)植骨标本、在植骨基础上行颈椎(C3~6)前路ORION内固定标本进行测试。测试为对颈椎标本进行轴向压缩(300N)、侧弯(2Nm)及轴向扭转(2Nm)。结果:椎间盘切除后,造成颈椎在多个方向的严重不稳定,单纯椎间隙植骨后稳定性仍低于完整颈椎,安置颈椎前路内固定后,颈椎不稳定现象明显改善,在3种载荷作用下,稳定性与完整颈椎无显著差异(P>0.05),且部分指标优于完整颈椎。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后,尤其是多节段切除椎间盘后,应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加强稳定性。
- 陆斌罗卓荆李明全刘建侯得门丁中华
- 关键词:颈椎稳定性生物力学植骨颈椎间盘切除术
- 椎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比较椎体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减少腰椎内固定棒在临床应用中的疲劳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选用6具人新鲜腰椎标本,置入脊柱通用椎弓根螺钉系统(AO/ASIF的USS系统)依次测定保留椎间盘、去除部分椎间盘以及椎间植骨后固定棒的应力,并对三种情况下腰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去除部分椎间盘组USS系统内固定棒承受应力最大,保留正常椎间盘组最小,而椎间植骨组介于二者之间,应力小于去除部分椎间盘组(P<0.01),大于保留正常椎间盘组(P<0.01)。结论:椎间植骨对内固定棒具有有效的抗疲劳保护作用,为腰椎固定提供有效保证,支持临床上减压后椎间植骨内固定对腰椎失稳治疗的应用。
- 罗鸣罗卓荆李明全师晓宸侯得门初晨宇
- 关键词:腰椎应力植骨内固定器
- 皮肤伸展术对皮肤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皮肤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用 3 5kg拉力持续牵拉伸展 7d ,对照组不予皮肤伸展。实验后 1、2、3、4、6、8周两组分别切取蝶型皮肤标本 ,用WDW 10 0型Testing测力机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质变化。结果 实验组平均破坏应力及延伸率 1周时明显下降 (断裂负荷开始即增高 ) ,此后三者逐渐升高 ,4周时达高峰 ,此后逐渐恢复 ,6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值 (P <0 0 1)。实验组皮肤最大刚度 1周时明显增高(P <0 0 1) ,然后逐渐下降 ,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值。结论 伸展术后皮肤的韧性逐渐增强 ,皮肤的弹性降低。皮肤伸展术早期能引起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但随后即逐渐恢复正常。
- 孙志刚郭树忠鲁开化丁春生侯得门
- 关键词:皮肤伸展术生物力学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