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的编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编制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的社会适应评定量表(SAASCL)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论,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Delphi专家函询拟定SAASCL原始量表。选取白血病儿童304例进行测试(2~7岁163例,8~18岁141例),选取其中61名儿童间隔2周重测,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量表(PedsQL4.0)作为效标。结果:2个年龄阶段SAASCL均包括20个条目,分为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人际适应及行为适应4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7.54%、59.03%;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分别为0.91、0.92;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与PedsQL4.0总分呈正相关(r=0.41~0.71、0.31~0.70;均P<0.01)。2个年龄阶段总量表及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3~0.86、0.74~0.85;重测信度分别为0.60~0.72、0.63~0.7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良好,可以评价白血病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
- 唐心悦莫霖莫霖余璐刘艺璇刘倩刘洋刘倩
-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量表编制信度
- APP在门诊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调查应用哮喘管家APP在门诊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性中的效果,提高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运用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门诊哮喘儿童进行调查,引入哮喘管家APP对哮喘儿童进行为期2个月的干预,再次使用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进行监测与追踪,比较使用APP前后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的正确率、肺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使用APP后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性由25.78%提高至68.75%;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知晓率由使用前的25%提升至使用后的65%;APP使用率达4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管家APP能有效提高哮喘儿童吸入性用药应从性,规范哮喘儿童的用药管理,保障治疗效果,提高哮喘儿童的生存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王紫娟莫霖邓莹余璐黎万梅吴邛浕敖小琴黄晰陈冬梅王庆
- 关键词: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
- 叙事护理在儿童包皮扩张分离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儿童包皮扩张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8月在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进行包皮扩张分离术的5~12岁患儿240例。其中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试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术后焦虑评分[(30.16±6.70)分]、术后疼痛评分[2.0(2.0,4.0)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48±8.84)分、8.0(5.0,12.0)分、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包皮扩张分离术中应用叙事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焦虑和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手术体验,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冬梅莫霖余璐李荣丽李朝瑾吴邛浕
- 关键词:焦虑疼痛
-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64例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3.30±20.22)分;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与自我效能感(r=0.561,P<0.001)、积极应对维度(r=0.635,P<0.001)、肯定与支持维度(r=0.356,P=0.004)、陪伴与亲密维度(r=0.360,P=0.003)、满意度维度(r=0.290,P=0.020)得分均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维度(r=-0.439,P<0.001)得分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居住地、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陪伴与亲密维度是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后R 2=0.635)。结论: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儿的年龄、居住地、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力度,以提升个体创伤后成长的水平。
- 刘倩莫霖唐心悦余璐刘洋
- 关键词:青少年癌症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3年
- 目的:构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提升其社会适应水平及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12月475例在院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及主要照护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通过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筛查出社会适应不良患儿,运用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方法确定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测试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准确率、F1-分数、Kappa系数等指标验证模型的一致性和预测精度。结果: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率为44.0%;XGBoost预测模型输出的社会适应不良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一般家庭功能、年龄、平均网络使用时长、居住地、幼儿依恋关系、疾病阶段、家庭应对方式、是否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准确率为83.9%,Kappa系数为0.826,F1-分数为0.857。结论:构建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可甄别个体社会适应不良风险。
- 刘艺璇莫霖沈雨晴刘洋余璐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恶性肿瘤社会适应
-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3~7岁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 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学龄前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40例学龄前恶性肿瘤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儿童采用以...
- 余璐莫霖唐艳黄小燕
- 关键词: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护理干预
-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Ⅲ期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Ⅲ期化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120例NB化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从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循证,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实施于患儿,对照组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理解度、患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化疗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NB化疗患儿的护理中采取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减少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化疗的副反应。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得到明显提高。
- 刘洋莫霖王秋鸿唐艳黄晓燕余璐
-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神经母细胞瘤化疗
- QCC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QCC)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状分析,制定输液各环节精细化流程并实施。结果: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后患儿家长对输液各环节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护士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将QCC模式用于输液服务流程的改进,可以改善护理服务品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 莫霖余璐王庆黎万梅舒苇麟游静李亮张晓琴
- 关键词:品管圈特需门诊护理管理
- 青少年癌症患儿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综述了心理危机的概念、青少年癌症患儿心理危机的特点、青少年癌症患儿心理干预方法及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现状。认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游戏音乐疗法、正压减压疗法等多种心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实施干预,同时结合即时-预约模式和0-To-0模式的线上线下整合,通过微信等网络方式延伸干预,构建包括心理危机预警筛查、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预警干预后评估并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的癌症患儿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癌症患儿不良情绪,改善其预后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余璐莫霖李霞张萍刘洋
-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 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索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方式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对163名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进行调查。结果女性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相对较高而行为问题较少,权威型、专制型教养方式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创伤后成长均与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肯定与支持维度、陪伴与亲密维度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和心身障碍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冲突与惩罚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维度呈显著正相关。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行为问题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结论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或创伤后成长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或行为问题。
- 刘倩刘倩莫霖余璐刘洋
- 关键词:恶性肿瘤儿童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