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涛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ABO^(*)B.01 等位基因 c.3G>C 突变所致亚型的鉴定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检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BO血型;采用Sanger和单分子实时测序法(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SMRT)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标本进行ABO基因的1~7外显子测序分析;采用DeepTMHMM对突变前后的蛋白质进行跨膜区预测与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为Bw表型,其外公为ABw表型,其他家系成员血型结果正反定型相符;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公的B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3 G>C新变异,导致翻译起始位点后移;DeepTMHMM分析结果显示翻译起始位点后移改变了蛋白拓扑结构。结论ABO基因第1外显子c.3 G>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后移,使得蛋白拓扑结构从α-跨膜区变为球形信号肽,降低了酶的活性,产生Bw血清学表型。
- 张钰蔡杰凌亚亭张璐李萌傅强何成涛
- 关键词:家系调查DNA测序
- 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结果对应的HLA抗原表位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HLA单体型频率和HLA抗原表位频率。结果在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中,共检出38个HLA-A等位基因,对应36个HLA-A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44K和138MI;检出73个HLA-B等位基因,对应35个HLA-B表位,频率较高的有131S、69TNT和80N;共检出64种HLA-Ⅰ类抗原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31S和144K。结论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抗原表位分布具有本地区独特的多态性特点。基于HLA抗原表位分布特点建立的表位匹配策略,可以扩大可供选择的供者范围,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 张钰何成涛蔡杰吕蕾张璐何晓露杜海林傅强张春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人类白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
- 血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血站ALT检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探讨血站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方法参照199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指南》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本实验室献血者血清ALT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献血者血清ALT浓度为20.9 U/L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7 U/L,取95%置信水平,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1.4 U/L。构成不确定的分量中,校准品浓度分量所占比例最大,为96.18%。结论该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血站实验室。
- 何成涛傅强马贵明张立波
-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SLE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状态在其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异常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NK细胞和部分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高度多态性。KIR可与HLAI类分子特异性结合,调节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
- 李丽何成涛张建琼潘宁缪凤琴钟山亮时彦陈克平徐玉蓉孙浩
-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SLE患者自然杀伤受体基因机体免疫状态细胞功能异常
- 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被引量:7
- 2015年
- 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除现行的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的方法。
- 何成涛马贵明赵静
- 关键词:核酸检测实验室
- 干燥综合征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分析73例SS患者和19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组KIR基因。结果SS组以KIR3DL1+,3DS1-,2DS5-,2DL3+,2DS3-,2DL5-,2DL1+,2DS2-,2DL2-,2DS4+,1D+,2DS1-为主,占15.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KIR3DL1+,3DS1-,2DS5-,2DL3+,2DS3-,2DL5-,2DL1+,2DS2-,2DL2-,2DS4+,1D-,2DS1-为主,占25.13%,与S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R基因组合3DL1+2DL2-,2DS5+2DS1-,2DL5+2DS1-,2DS4-2DS1-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KIR基因及两两基因型组合的分布差异可能与SS发病有关。
- 施妍李丽樊卫民孙浩何成涛崔燕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 一例B(A)血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ABO血型;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该标本的基因型。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表现为B(A)亚型的特点;PCR-SSP分型结果定为B(A)04/O1型;测序发现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存在变异: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297A>G;第7外显子存在526C>G、640A>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判断该样本血型为B(A)04/O01血型。结论该血型血清学初步鉴定为B(A)的标本用PCR-SSP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法确认为B(A)04/O01型。
- 张钰李炜华蔡杰杜海林何晓露傅强戴宇东何成涛
-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DNA测序
- 核酸检测对提高南京地区HIV检出率的分析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提高南京地区HIV检出率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9月207 35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 ELISA和NAT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而NAT检测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随访追踪。ELISA检测有反应性(包括随访追踪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检测。结果 207 354份标本HIV ELISA检测有反应性共195份,有反应性率为0.940‰(195/207 354),NAT检测有反应性共35份,有反应性率为0.169‰(35/207 354)。检出3份ELISA无反应性而NAT有反应性标本,对应献血者随访追踪血液标本均呈ELISA有反应性。所有ELISA有反应性标本经CDC确认有35份标本呈HIV抗体阳性。ELISA检测后HIV窗口检出率为1∶69 118(3/207 354)。结论病毒核酸检测可提高HIV检出率,增加输血安全性。
- 何成涛黄敏马贵明傅强郑珊峡
-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利用不确定度对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ELISA检测项目临界值不确定度评定,探讨适合血站的ELISA检测项目的灰区设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其他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采用A、B类评定方法对实验室酶免检测临界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在C.O取0.15时,临界值的不确定度为0.150±0.033,为临界值的22%。结论:本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对酶免检测临界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张立波庞蓉蓉黄敏何成涛傅强戴宇东曹福强
-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确定度
- 温育时间对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全自动酶免疫系统存在进板后降温再升温的过程,使ELISA检测板在37℃条件下实际温育时间缩短,可导致弱阳性样本漏检。为此,我们记录了温育塔内温度变化情况,并改变温育时间,观察不同温育时间下检测结果。
- 何成涛赵静张立波姚慧兰费荣赵轶伦马贵明
- 关键词: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