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凡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肝移植
  • 5篇术后
  • 5篇肿瘤
  • 5篇肝癌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静脉
  • 4篇复发
  • 3篇肿瘤复发
  • 3篇免疫耐受
  • 3篇肝癌肝移植
  • 3篇白细胞
  • 3篇T细胞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衰竭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西罗莫司

机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何凡
  • 16篇陈知水
  • 8篇吴敏
  • 8篇徐胜元
  • 6篇杜敦峰
  • 6篇曾凡军
  • 6篇郑翔
  • 6篇蒋继贫
  • 5篇蔡明
  • 5篇刘斌
  • 4篇陈孝平
  • 4篇明长生
  • 3篇张伟杰
  • 2篇孟凡迎
  • 2篇丁召
  • 2篇刘柳
  • 2篇李俊华
  • 2篇高红宇
  • 2篇李红洲
  • 2篇吕永曼

传媒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罗莫司和环孢素A对Th17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化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西罗莫司(SRL)和环孢素A(CsA)对体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简称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CD4^+T淋巴细胞,并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TGF-β+IL-6+SRL;TGF-β+IL-6+CsA。7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Foxp3和IL-17的表达水平,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及SRL和CsA对CD4^+T淋巴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结果在经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后,TGF-β可诱导Foxp3^+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增殖与分化,而TGF-β+IL6可诱导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培养体系中加入SRL和CsA,均可使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SRL可促进Treg的增殖与分化,而CsA抑制Treg的增殖与分化。结论SRL可以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reg增殖与分化,而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sA既抑制Treg的增殖与分化,又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何凡陈知水蔡明徐胜元吴敏
关键词:西罗莫司环孢菌素T淋巴细胞
IL-17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Th17作为新发现的一类Th细胞亚群,其分泌的IL-17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文献报道IL-17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IL-17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迁移促进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IL-17亦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
黄锦何凡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TH17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免疫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中的表达及诱发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DPKD中诱发凋亡的作用。方法(1)血清:收集12例健康人和20例ADPKD患者的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sFRP4的水平。(2)组织:收集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癌旁正常肾组织以及ADPKD患者肾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sFRP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sFRP4mRNA及Caspase-3 mRNA水平;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3)细胞:HEK-293T细胞被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对照质粒PcDNA6转染组和Flag-sFRP4.PcDNA6质粒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1)ELISA检测结果显示,ADPKD患者血清sFRP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FRP4在ADPKD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表达明显增加。(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DPKD患者肾组织sFRP4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均P〈0.05)。(4)TUNEL检测结果显示,ADP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FRP4的HEK-293T细胞中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sFRP4在ADPKD患者血液及肾组织中均明显升高,ADPKD中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过表达sFRP4可以诱导HEK-293T细胞凋亡,推测sFRP4升高与ADPKD肾组织的异常凋亡增加有关。
杜宇裴广畅覃海澳吕永曼李月强代维李俊华何凡刘颜颜徐钢高红宇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保留受者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一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保留受者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28日为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合并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了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中采用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结果术后1周时,受者肝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静脉泵,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胰尾部出现胰瘘,但引流通畅,未予以其他特殊处理,术后第4天胰瘘自行愈合;术后第4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受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受者现已存活12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不仅简化了器官簇移植术的操作,而且使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从而为需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的良性病受者探索出了一种更为简捷安全的新手术方法。
陈知水陈孝平刘敦贵蒋继贫杜敦峰孟凡迎张伟杰林正斌明长生曾凡军郑建伟何凡
关键词:器官移植糖尿病胰腺
染料木黄酮在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在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假手术+DMSO1ml/d×14d;B组:假手术+Genistein每日20mg/kg体重×14d;C组:UUO+DMSO1ml/d×14d;D组:UUO+Genistein5mg/kg体重每日×14d;E组:UUO+Genistein20mg/kg体重每日×14d。术后14d比较各组大鼠左/右肾重量和长度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INF-γ和TGF-β1表达;病理观察肾小管扩张和肾间质增生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肾脏α-SMA和ED-1表达。结果C、D、E组左/右肾重量及长度比值均明显高于A、B组,但E组左/右肾重量及长度比值、血清TGF-β1及INF-γ浓度、肾小管扩张分数和肾小管容量分数、α-SMA和ED-1的表达均低于C组。结论染料木黄酮可明显降低由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所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其可能机制是染料木黄酮抑制TGF-β1及INF-γ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
何凡蒋继贫徐胜元郑翔陈必成陈知水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肾间质纤维化TGF-Β1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在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在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尿毒症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首次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312例患者,手术方式均为桡动脉一头静脉标准内瘘术。以接受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序贯疗法方案为住院期间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滴注前列地尔3d(20μg/d),然后改为口服贝前列素钠片20μg/d,共3个月。筛选46例与观察组在年龄、术前动静脉内径及原发病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内瘘失功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术后1年时内瘘流量、术后1年时舒张末期动脉流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内内瘘失功率分别为10.9%和28.2M(P=0.0355);内瘘成熟时间分别为(42.1±6.5)d和(55.5±5.8)d;术后1年时内瘘流量为(789±101)ml/min和(556±132)ml/min;术后1年时舒张末期动脉流速分别为(151.5±14.5)cm/s和(113±20.1)cm/s,各项统计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在术后1年内内瘘失功发生率和内瘘成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动静脉内瘘术后1年时内瘘流量及舒张末期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可有效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减少内瘘成熟时间,增加血流量并预防内瘘失功。
余冲鄢建军余杨何凡熊文芳刘蔚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前列地尔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激素撤离对肿瘤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激素撤离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5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后根据3个月内是否撤离激素分为激素撤离组(28例)和激素维持组(26例)。比较两组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半年及1年的肿瘤复发率、1年存活率、血他克莫司(FK506)浓度及生化指标的平均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激素撤离组和激素维持组排斥反应发生率、半年肿瘤复发率、1年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维持组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激素撤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FK506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两组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及肌酐分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两组胆固醇总量、中餐前血糖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撤离激素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不需要增加其它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可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陈知水何凡曾凡军明长生蒋继贫杜敦峰刘斌张伟杰刘敦贵陈忠华
关键词:肝移植激素肝肿瘤
三种不同方法体外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与增殖的效率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研究认为Th17细胞参与了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但其体外诱导分化效率尚不明确。目的:比较采用3种不同方法在体外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与增殖的效率。方法:分别采取以下3种方法体外诱导Th17细胞:①给予CD3及CD28抗体刺激,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培养3d。②在方法①的基础上加入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3d。③在方法②的基础上第3天洗去细胞因子,培养2d;再次给予CD3及CD28抗体刺激,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3,培养3d。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培养后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5±2.8)%,(26.9±4.3)%,(44.3±5.5)%,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23,更有利于增加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比例。
尹太郎邹宇洁杨菁何凡李赛姣吴庚香李星王雅琴罗金李维徐望明
关键词:CD4+T细胞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3
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诱导的供者特异性免疫低反应性
2009年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能否诱导皮肤移植小鼠产生供者特异性的免疫低反应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1640培养液)、受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供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空白移植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1640培养液,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以及第三方移植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3H小鼠的皮肤)。记录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和第三方移植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并观察移植皮肤的病理学变化;脾细胞输注后7d,分别获取空白对照组、受者脾细胞组和供者脾细胞组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肝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样本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为(19.8±4.6)d,明显长于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第三方移植组,但仍未达到长期存活。皮肤移植后7d,空白移植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的移植皮肤呈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而实验组移植皮肤呈现中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供者脾细胞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受者脾细胞组。结论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可特异性地延长供者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轻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该效应可能与受者体内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有关。
徐胜元何凡吴敏蔡明丁召郑翔陈知水
关键词:门静脉免疫耐受
CD4^+T细胞免疫应答介导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
2012年
目的探讨CD4+T细胞免疫应答在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兔IgG预致敏,10 d后肾炎模型组给予兔抗GBM血清(0.2 mL/20 g)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兔血清,分别于第7、14、21、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尿和血清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蛋白/尿肌酐(UmAlb/c)的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器官和肾脏局部免疫细胞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IFN-γ、IL-4、IL-17A、TGF-β1、CCL-2、CCL-4、CCL-5和CXCL-1等细胞因子mRNA的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17A、IL-12、IL-10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小鼠的Scr、BUN和UmAlb/c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典型新月体肾炎样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可见兔IgG和鼠IgG沿GBM呈线性沉积;小鼠脾脏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肾脏局部有大量Th1、Th2和Th17细胞浸润;血清及肾脏局部IFN-γ、IL-4、IL-17A和TGF-β1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相应上调。结论 CD4+T细胞免疫应答能介导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并在其病理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张茜栾弘张妙陈艳王艻刘丽丽何凡吕永曼袁劲
关键词:免疫细胞T细胞免疫应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