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荣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不完全阻塞血栓的急性病变,导致血管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炎症因子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炎症已经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
- 姚爱萍任晓荣张国江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绞痛患者阿托伐他汀急性炎症反应血脂
-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3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峰射血率(PER)、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hs-Tn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LVESD、PE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血清NT-proBNP、hs-Tn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组6 min步行试验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助阳、提高心肌收缩力作用,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力,有助于预后改善。
- 任晓荣
- 关键词: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
- 氨氯地平、缬沙坦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 2020年
- 探讨并分析采用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时患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变化特征。方法以老年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时间范围2018年2月—2020年7月,分组结果为观察组、对照组(随机数字表法)。112例患者均以缬沙坦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对照组加用氨氯噻嗪,以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时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种药物联用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时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时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改善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均在80%以上。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可降低机体血压变异性,促进血压水平的下降和稳定。
- 任晓荣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疾病氨氯地平血压变异性
- 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易致误诊的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率。方法:对16例心肌梗死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医生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缺乏认识,过分依赖某些检查及医生思维失误是造成误诊的原因。结论:提高对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认识,重视物理检查及基础检查,应及时采用必要的相关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 姚爱萍任晓荣
- 关键词:心肌梗死误诊老年人
- 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家庭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程度及社区护理对老年人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42例老年人进行了社区护理,通过问卷、家访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及家属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程度高达94.2%。通过社区护理与未经过社区护理者比较,疾病的减轻、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社区护理的必要性。老年人及家属也迫切要求这样的服务。这样既解决了住院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社会、家庭和老年人的负担,亦对医疗、护理体制改革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 任丽荣任晓荣
-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护理护士家庭
- 老年低钠血症误诊为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易致误诊为脑梗死的老年低钠血症。方法:对16例老年低钠血症病因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医生对低钠血症缺乏认识及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够,过度依赖CT检查结果及医生思维失误是造成误诊的原因。结论:提高对老年人低钠血症的认识,重视健康教育,及时行电解质检查及基础检查,提高诊断率,以减少误诊。
- 姚爱萍任晓荣
- 关键词:低钠血症误诊脑梗死
-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 2021年
- 探究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抽取80例老年慢性HF病人,均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将病人随机分2组,呋塞米、氢氯噻嗪应用于对照组(n=40),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托伐普坦到观察组(n=40)病人中。对比2组病情好转率、治疗前后NYHA分级变化、治疗前后K+、6min步行试验、尿量、Na+、血肌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病情好转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NYHA分级优势更明显,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Na+、K+、尿量、6min步行试验显著上升,血肌酐、Pro-BNP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HF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病情。18766972241。
- 任晓荣
- 关键词:托伐普坦心力衰竭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
- 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患者置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96例患者中痊愈34例,有效48例,有效率为85.42%;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结论营养支持、对症及抗感染治疗是改善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措施,置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是预防再次出现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主要措施。
- 任晓荣
- 关键词:老年人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